科研产出
江华苦茶资源基本生化成分的季节变化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同一环境内生长的100株江华苦茶群体品种单株进行一年三季的基本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江华苦茶资源整体表现为一个优质的试制红茶的茶树资源。基本生化成分的季节性表现为春季氨基酸及茶氨酸含量最高,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含量为三季最低;秋季茶多酚含量为三季之最,其余各生化成分表现居中;夏季水浸出物和生物碱含量为三季最高,氨基酸及茶氨酸含量最低。同时对三季基本生化成分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浸出物、咖啡碱、茶氨酸方面春季资源与夏秋季间存在显著差异;在茶多酚方面秋季与春夏季间存在显著差异;在氨基酸、可可碱、酚氨比方面春、夏、秋三季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贵州石阡县五老山21种牧草生物学性状及营养价值综合评价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测定贵州石阡县五老山天然生长的21种牧草的生物学性状及养分含量的基础上,利用营养类型划分及系统聚类方法,对植株的生物学性状及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以期明晰21种天然牧草的生物学性状及营养含量特性,为石阡天然牧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1种牧草中,单株净产量较高的牧草有金荞麦、葎草等11种,占样本总量的52%;抗逆性较好的牧草有知风草、画眉草等10种,占样本量的49%;营养含量较优的有金荞麦、狼尾草等13种牧草,占样本量的62%,因此,贵州石阡天然牧草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以此为基础,将21种牧草划分为N、N-C、C-N、C 4种营养类型,其中N、N-C型牧草较适合对哺乳期、产蛋期等阶段的畜禽进行饲喂,而C-N、C型较适合对育肥期等阶段的畜禽进行饲喂。最后,对13个参试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按农艺特性聚类可分为6类,其中,第Ⅲ、Ⅳ、Ⅴ、Ⅵ类牧草单株净产量较高,可作为高产牧草选育素材或推广种植,但各有特点;按生化特性聚类可分为3类,其中,第Ⅱ类牧草可作为高蛋白、抗逆牧草品种的选育素材,第Ⅲ类牧草可作为抗逆牧草品种的选育素材加以利用;按营养特性聚类可分为5类,其中,第Ⅲ、Ⅳ类牧草可作为高蛋白低脂或低纤维的优质牧草进行选育及利用。
关键词: 天然牧草 农艺性状 酶活性状 营养价值 石阡五老山


茶树硒代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茶树(Camellia sinensis)硒代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Selenocysteine methyltransferase,SMT)基因CsSMT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调控机理,利用生物基因组学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CsSMT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该基因编码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同时构建CsSMT同源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CsSMT基因cDNA全长1368 bp,开放阅读框位于50~1105 bp处。编码产物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分子式为C1670H2645N459O532S15,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质基质。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维建模成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sSMT基因mRNA与拟南芥同型半胱氨酸S-甲基转移酶基因(Homocysteine S-methyltransferase,HMT)聚为一组。


高油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818的选育
《种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选育出优质丰产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适应生产需要,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0848 A作母本,双低恢复系18 R作父本,育成了高油分双低油菜新品种油研818。在2010~2011年国家下游油菜区试中,共16个试验点,12个点产油量增产,增产率为75%。产油量2年平均为74.83 kg/667 m2,比对照秦优7号(68.84 kg/667 m2)增加8.70%。含油量平均为46.53%,在该组参试组合中位居第2。2年芥酸含量分别为0.2%和0.0%,硫甙含量分别为22.87μmol/g(饼)和22.25μmol/g(饼)。于2011年11月通过国家冬油菜下游区试审定并定名为油研818。适宜在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贵州不同生态稻作区23个红米稻品种的恢复性初探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弄清贵州不同生态稻作区红米稻对不同细胞质三系不育系的恢复能力,筛选具有恢复基因的红米稻资源进行杂种优势利用,以23个不同生态稻作区的红米稻为材料与3个不同细胞质三系不育系杂交,在F1开花期和成熟期调查其花粉败育率和结实率。结果表明:在69个杂交组合中,有82.66%杂交组合F1的花粉败育率为100%,结实率为0(不结实);13.04%杂交组合F1的花粉败育率为30%~50%,结实率为50%左右;4.3%杂交组合F1的花粉败育率为3%~10%,结实率在70%以上。因此,贵州不同生态稻作区23个红米稻品种资源的恢复基因很少,对三系不育系的恢复能力很差,只有极少数对三系不育系有恢复能力。


新农村建设的“七元合一”优化组合体系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人、地、钱、粮、权、市、力"七元合一优化配置的系统工程,其中"人"是主体、"地"是载体、"钱"是收入、"粮"是根基、"权"是保障、"市"是链条、"力"是配置;"力"贯穿其它六元,形成优化组合体系。"人—力组合"涉及农民工外出务工支持城市与工业发展、城市下派干部进行人力资源反哺问题;"粮—力组合"涉及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问题及农业科技支撑问题;"市—力组合"涉及农业产业化、农村市场化问题。以上三方面,强调"生产发展"问题。"钱—力组合"涉及钱从何处来,资金如何融通,强调"生活宽裕"问题;"地—力组合"涉及土地利用与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强调"村容整洁"问题;"力—力组合"涵盖文化软实力与资源配置力的多重视角,强调"乡风文明"等问题;"权—力组合"涉及权利如何保障、权力如何运行,强调"管理民主"问题。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人、地、钱、粮、权、市、力” “七元合一” 优化组合体系


贵州省中部黄壤锰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土壤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摸清贵州省中部黄壤中锰的组成特征,采集了22个代表性黄壤表土样品,用连续提取法研究了黄壤锰的形态组成,并探讨影响锰形态的土壤因素。结果表明,黄壤中结晶态锰氧化物和原生、次生矿物态锰平均含量为346.1 mg kg-1,占总锰的66.1%;活性锰(包括交换态锰、易还原态锰和有机态锰)平均含量为195.6 mg kg-1,仅占33.9%。不同土属的黄壤中不同形态锰含量:黄泥土>黄砂泥土>白鳝泥;交换态锰、易还原态锰和剩余锰为老风化壳>白云岩>页岩>砂页岩;有机态锰含量:老风化壳>页岩>白云岩>砂页岩。交换态锰、易还原态锰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793**和-0.913**),有机态锰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r=-0.770**)。


WRKY转录因子的结构及其在植物抗逆境胁迫中的功能
《分子植物育种 》 2013 CSCD
摘要:WRKY转录因子是一超级基因家族,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界,参与了植物的多种生理生化与生长发育过程,在植物应对外界逆境胁迫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功能。WRKY超级基因家族由于其N端包括保守的WRKYGQK氨基酸序列而得名,通过其保守的氨基酸序列与靶标基因启动子区W-box相互结合,从而对靶标基因进行表达调控。本文主要综述了WRKY基因的结构特征及其在植物应答外界逆境胁迫过程中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WRKY超级基因家族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WRKY转录因子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表达调控


富士苹果MdWRKY40b基因克隆及其对白粉病的抗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RKY是植物抗病相关的一个大转录因子家族基因,为了揭示WRKY40基因在调控白粉病抗性方面的作用,以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cv.Fuji)为试材,利用特异引物进行RT-PCR基因克隆,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组织中基因的表达及接种苹果白粉菌和用1mmol·L-1水杨酸(SA)喷施处理后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克隆到的片段长度为1 240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1 002bp,编码334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AtWRKY40、HvWRKY1/2/3等8个序列一致性为48.96%;该基因与拟南芥AtWRKY40同源,故命名为MdWRKY40b,GenBank登录号为JX112907。(2)基因表达分析表明,MdWRKY40b在苹果根、茎、叶、花均有表达,其中根、叶、花中表达量基本相当,茎中表达量最低。(3)该基因明显受苹果白粉菌和SA的强烈诱导表达且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两者表达趋势相同、出现最高表达量的时间相近。研究推测,富士苹果容易感白粉病的主要原因可能与MdWRKY40b的持续长时间的高表达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