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00条记录
杨梅雄株花序形态特征及花粉活力观察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贵州杨梅雄株资源的保护利用及其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利用扫描电镜对贵州12个杨梅雄株资源花序的形态特征和花粉活力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贵州12个杨梅雄株花序的平均长度为2.569~4.235 cm、粗度为0.582~0.698 cm,每个花序有小花81.2~123.9朵,花序有红黄色、玫瑰红、粉黄色、浅粉色、黄绿色、粉色和红色7种颜色,花药充实度和花粉量均以9号和10号样品最好。2电镜扫描观察12个杨梅雄株花粉粒的大小为(25.3×28.5)~(19.2×22.8)μm,萌发孔横径为3.29~4.35μm,生活力为68.64%~87.39%,花粉均有3个萌发孔,外壁纹饰清晰,并呈颗粒状突起(粗颗粒状、中粗颗粒状、细粗颗粒状),花粉外壁纹饰的粗糙度可分为光滑、粗糙和中间3种类型。

关键词: 杨梅 雄株花序 形态特征 花粉形态 花粉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菜蛾不同抗性品系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小菜蛾对阿维菌素品系、高效氯氰菊酯品系、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剂品系不同杀虫剂的抗性情况,采用点滴法和浸液法,测定了小菜蛾不同抗性品系对多杀霉素、虫螨腈和苏云金杆菌等1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3个小菜蛾抗性品系对多杀霉素、虫螨腈、苏云金杆菌、氟虫腈、杀虫丹、杀虫单和甲维盐的抗性指数都小于5,没有产生交互抗性;对所测药剂中,阿维菌素品系的抗性指数最低,其次是复配剂品系,高效氯氰菊酯品系最高,同时3个抗性品系间对选育的药剂存在交互抗性。

关键词: 小菜蛾 抗性品系 杀虫剂 抗性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系杂交籼稻锋优85的选育及应用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三系籼型杂交水稻锋优85,是用多系1号/IR 5452杂交后代F6与蜀恢527杂交选育成的迟熟恢复系丰恢85,再与三系迟熟不育系锋68 A组配成的迟熟杂交组合。在2009年贵州省杂交稻预试,2010年、2011年贵州省杂交稻区试和2012年贵州省杂交稻生产试验中表现良好,产量分别为8.48 t/hm2、9.44 t/hm2和8.54 t/hm2,比对照Ⅱ优838分别增产6.22%、6.01%和9.06%。201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制种技术简便,产量较高,花期相遇较好,精心管理下,产量可达3.75 t/hm2,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三系 杂交籼稻 锋优85 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花生新品种黔花生四号繁殖系数技术研究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提高黔花生四号4种快速繁殖方法的研究和比较表明:4种方法对提高黔花生四号繁殖系数均有效,一年两季繁殖法可提高85.7%;扦插无性繁殖法可提高42.3%;单粒稀播繁殖法可提高18.9%~163.7%;侧枝压枝法可提高27.4%。

关键词: 黔花生四号 繁殖系数 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镉、铅胁迫对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种子萌发的影响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沙培法研究铅、镉胁迫对三叶鬼针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胁迫初期,种子的发芽率表现出与对照相同的趋势,后期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低浓度镉、铅胁迫对三叶鬼针草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高浓度胁迫对种子的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三叶鬼针草 种子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子(拟南芥)休眠与萌发的调控机制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子萌发是大多数开花植物生长发育的起始阶段,受种子本身的激素水平调控,同时也受外部光照、温度等环境影响,是外部环境与种子自身代谢交互影响的一个复杂的过程。介于其在生产生活上的重要意义,种子萌发一直是植物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激素、光照、细胞修复、组蛋白修饰对种子萌发的调控,同时结合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针对这些热点问题,综述最新的一些研究结果,以期为人们从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种子 萌发 休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流苏石斛多糖提取工艺及不同产地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响应面法对热浸法提取流苏石斛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为评价指标,对不同产地流苏石斛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流苏石斛多糖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92℃、料液比(V/W)26∶1、提取时间2.5 h,理论提取率为9.31%,实际提取率为9.18%,相对误差为1.40%;兴义、罗甸、云南、广西4个产地的流苏石斛多糖含量分别为10.34%、8.36%、3.35%、6.66%;以IC50作为判定抗氧化活性强弱的指标,分析表明,4个不同产地中以云南产流苏石斛多糖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强。

关键词: 流苏石斛多糖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生化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发掘茶树新的种质资源,对贵州省25个县(市)境内53份树龄约100年以上的野生茶树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3份野生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变异幅度大,存在丰富的多样性。53份资源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及酚氨比平均变异系数为27.55%,遗传多样性指数(H')变幅为1.88~2.08、均值为2.00。53份资源中的28份资源儿茶素组分的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7.10%、1.82。有13份资源的酚氨比小于8,28份资源的酚氨比在8~15之间,12份资源的酚氨比大于15。聚类分析发现,当欧氏距离为17时,53份资源聚类可分为3大类复合组,无独立组存在。并从中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资源5份、潜在优良种质资源1份及其他特殊资源20份。

关键词: 贵州 野生茶树种质资源 生化成分多样性 特异资源 优良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龙果炭疽病病原鉴定与ITS序列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对火龙果炭疽病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从火龙果炭疽病病株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以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起火龙果炭疽病的炭疽菌有2种,一种分生孢子为镰刀形,该菌在PDA培养基上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圆形,呈莲花状;另一种分生孢子为椭圆形,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圆形。克隆分析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区域序列,弯孢病原菌与C.truncatum的菌株同源性高达100%,直孢病原菌与C.gloeosporioides的菌株同源性高达100%,结合形态学鉴定引起火龙果炭疽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的C.truncatum和C.gloeosporioides。

关键词: 火龙果 炭疽病 rDNA-ITS序列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果采后炭疽病病原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弄清导致柑橘、西柚、葡萄、枇杷、芒果、香蕉和杨桃等常见水果采收后腐烂的炭疽病病原,采用单胞分离法,从具有病斑或腐烂的果实上分离得到21株炭疽菌属真菌,通过显微形态特征和多基因分子系统学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柑橘和西柚采后炭疽病的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葡萄、枇杷、芒果、香蕉和杨桃采后炭疽病的病原分别为葡萄炭疽菌(C.viniferum)、荷花炭疽菌(C.nymphaeae)、亚洲炭疽菌(C.asianum)、香蕉炭疽菌(C.musae)和暹罗炭疽菌(C.siamense)。

关键词: 炭疽病 炭疽菌属 多基因分子系统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