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00条记录
溴氰菊酯胁迫下小菜蛾幼虫体内差异表达蛋白的分析

昆虫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是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已对多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其中以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发展最快。溴氰菊酯是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中杀虫毒力最强的品种。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小菜蛾溴氰菊酯敏感品系(DS)和抗性品系(DR)成虫期的蛋白质双向电泳(2-DE)图谱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通过双向电泳技术从小菜蛾4龄幼虫中分离出89个有明显差异的蛋白点,从中选出30个进行串联质谱(MALDI-TOFMS)实验,并利用蛋白质数据库检索这些在抗性品系中表达而在敏感品系中不表达或者不同品系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的归属、性质和功能,最终成功鉴定出10个蛋白。对其中的3个基因进行了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这些蛋白质在mRNA水平的表达与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是一致的。这些在溴氰菊酯胁迫下差异表达的蛋白为研究溴氰菊酯的作用靶标和作用机理,以及筛选与其抗性相关的蛋白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小菜蛾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质谱 溴氰菊酯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根际土壤芽胞杆菌的多样性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玉米(Zea mays)不同品种根际芽胞杆菌种群多样性信息,本研究采用稀释平板法,对10个玉米品种根际的芽胞杆菌进行了分离,并对其进行16S r R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10个玉米品种根际共分离到69个形态差异的芽胞杆菌菌株;16S r RNA序列分析表明,69个菌株鉴定为23个种,归属于3个属,芽胞杆菌属(Bacillus)、赖氨酸芽胞杆菌属(Lysinibacillus)和嗜冷芽胞杆菌属(Psychrobacillus),其中芽胞杆菌属的种类和数量最多。玉米不同品种根际的芽胞杆菌的种类数量不同,QB662×QB2219和QB1013×QB446根际分离到的芽胞杆菌种类最多,均为8种;J106×QB572的芽胞杆菌菌落含量最高。玉米根际的优势种群主要为嗜气芽胞杆菌(B.aerophilus)、阿氏芽胞杆菌(B.aryabhattai)、简单芽胞杆菌(B.simplex)和苏云金芽胞杆菌(B.thuringiensis),其他芽胞杆菌种类仅在一种或少数的玉米品种出现。QB662×QB2219根际的芽胞杆菌种类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H)最大;QB948×QB48根际的芽胞杆菌种群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次之,但均匀度指数最高;J106×QB572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皆最低。菌株FJAT-17411、FJAT-17472、FJAT-17430和FJAT-17442与Gen Bank中已报道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7%~98%,可能为芽胞杆菌的新种。本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根际具有较为丰富的芽胞杆菌种群多样性,并存在一些潜在的新的微生物菌种资源。本研究对芽胞杆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良好的实验材料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 芽胞杆菌 玉米 根际土壤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迟熟高产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成优8319

杂交水稻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成优8319是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引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抗稻瘟病不育系成丰A与自育恢复系黔恢8319配组育成的高产、抗衰、抗病、优质、迟熟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适宜于贵州中低海拔、中籼迟熟稻区种植。201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3002号)。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成优8319 特征特性 选育

马铃薯退化及防治措施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马铃薯退化现象,退化原因,危害,引起退化的主要病毒种类及传播途径进行概述,提出相应防治马铃薯病毒性退化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马铃薯 病毒病 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龙果种质资源的耐寒性综合评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9种基因型火龙果组培苗为材料,探讨低温胁迫对组培苗冻害率、冻害指数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供试种质的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筛选出火龙果耐寒新种质。结果表明:-3℃低温处理48h后,不同种质的冻害率与冻害指数差异较大,2个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耐寒性表现最好的是B7,冻害率为31.14%,冻害指数20.67,其次是B,冻害率为38.40%,寒害指数22.10,最差的是B2、B4和ZY;各生理生化指标在不同种质间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及POD活性与种质的耐寒力相关性不大,SOD、CAT活性和脯氨酸、丙二醛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种质的耐寒性呈极显著相关,可作为火龙果种质耐寒力鉴定的初选指标。耐寒顺序依次为:B7>B>紫红龙>红龙果>红宝石>红龙>B2>B4>ZY。

关键词: 火龙果 耐寒性 生理生化指标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冷浸田Fe~(2+)对水稻生理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铁毒致病的生理机理是植物体内积累过量的铁以及铁化合物诱发多种活性自由基,进攻膜脂,导致脂质的过氧化和膜的损伤。在过量Fe2+胁迫下,植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与抗铁毒密切相关。为了研究水稻对Fe2+毒害的响应机制,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类型的冷浸田开展不同浓度Fe2+对水稻生理酶活性、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冷浸田加入Fe2+后,水稻叶片和根系的POD、SOD活性及MDA含量随Fe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冷浸田(冷水田、烂泥田)的环境因子如低温提高了水稻的POD活性及MDA含量,降低了水稻的SOD活性,冷浸田(冷水田、烂泥田)水稻叶片和根系受Fe2+伤害的程度高于黄泥田;Fe2+对水稻生理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尤其是水稻分蘖期的叶片和根系更容易受到Fe2+的伤害;适宜的Fe2+浓度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关键词: 冷浸田 Fe2+ 水稻 POD SOD MD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环境条件甘蓝型油菜含油量钝感系数的QTL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GH06和中油821为亲本杂交,后代通过"一粒传法"连续自交8代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SWU-2为材料,利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和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三个不同环境下含油量及含油量环境钝感系数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环境中共检测到49个含油量相关QTL分别位于10个不同连锁群上,单个QTL可解释3.31%~12.47%的表型变异,42个含油量环境钝感系数QTL分别位于12个不同连锁群上,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05%~14.68%;(2)7个含油量相关的QTL与含油量钝感系数QTL相互重叠,分别位于第1、5、8、10、15和20连锁群上。研究结果表明明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相关性状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基因表达受环境影响较大,本研究为甘蓝型油菜含油量钝感基因的筛选提供了依据,有助于促进甘蓝型油菜高油稳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发展。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含油量 钝感系数 数量性状座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龙果IRAP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火龙果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的长末端重复序列信息设计引物,采用5因素4水平L16(45)的完全随机正交试验,对Mg2+浓度、d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引物浓度和DNA含量进行优化,建立火龙果IRAP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结果表明,25μL反应体系含基因组DNA 20ng、2.5mmol/L MgCl2、0.10mmol/L dNTPs、10×PCR Buffer 2.5μL、Taq DNA聚合酶0.75U、0.25μmol/L LTR引物,0.080g/mL的非变性PAGE胶适于IRAP多态性检测。

关键词: 火龙果 反转录转座子间扩增多态性标记 正交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黔产东魁杨梅挥发油的气-质联用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化学试剂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东魁杨梅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采用DPPH·自由基法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从东魁杨梅果实挥发油中分离出39个峰,鉴定了其中32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3.45%。其主要组分是石竹烯,相对含量为15.48%;其次是8S,14-雪松烯二醇,相对含量为13.54%;相对含量较高的还有棕榈酸(9.98%)、甲酸芳樟酯(6.11%)、β-谷甾醇(5.96%)、乙酸环阿屯酯(4.37%)、环氧化长叶松烯(4.01%)、金合欢醇(3.53%)、蛇麻烯(3.52%)等,同时研究发现东魁杨梅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东魁杨梅挥发油中主要含有萜、甾体、有机酸等多种化学成分,并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其潜在的开发价值,并为其质量指标的制订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 东魁杨梅 水蒸气蒸馏法 挥发油 气质联用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新品种黔糖5号抗病性分子鉴定与综合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病性是甘蔗品种选育的目标之一。了解和掌握新育成的优良品种的抗病性,对于合理布局抗病品种,有效利用抗病基因进行科学防控甘蔗病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老品种黔糖3号为对照品种,通过症状诊断、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RT-PCR检测和人工接种等技术对新品种黔糖5号的抗病性进行了系统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新品种黔糖5号免疫甘蔗条纹花叶病毒病(SCSMV),高抗甘蔗褐条病、甘蔗眼斑病、甘蔗花叶病毒病(SCMV)和高粱花叶病毒病(Sr MV);抗甘蔗黑穗病。研究结果为新品种黔糖5号的合理布局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甘蔗 黔糖5号 抗病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