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孕穗期水分胁迫对水稻部分生理特性与产量补偿效应的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 2013 CSCD
摘要:【目的】在孕穗期对水稻进行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后复水,探讨水稻生理特性与产量补偿效应,以期为提高水稻水分利用率及其抗旱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对5个水稻品种在孕穗期分别设置3个不同水分胁迫处理,于复水后,每隔6 d采样分析生理指标等。【结果】随着复水天数的增加,不同水稻品种轻旱处理B叶片的水势、SPAD、净光合速率增加速度较快,可溶性糖的补偿效应大于重旱处理C;经过水分胁迫处理的水稻茎流速度均下降。对于产量构成因素,水分胁迫处理的每株穗数和每株实粒数均有下降,每株粒数下降值受水分胁迫程度影响明显;除D优363外,其他品种结实率均以处理B最高;与对照处理A相比,受水分胁迫的两个处理B、C的千粒重和单株穗重均有所下降。【结论】水稻在孕穗期经过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恢复常规管理后,受到轻度水分胁迫处理的水稻部分生理特性以及产量性状均获得较好的补偿效应。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金农油1号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种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2005~2007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资料,对金农油1号进行产量联合方差、回归系数及生态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金龙油1号综合性状好,丰产稳产性较强,在有利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属于高产稳产类型品种,具有广泛适应性,适宜贵州省内各油菜产区和与贵州生态相类似的长江流域油菜产区推广种植。


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法测定稻米支链淀粉链长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稻米支链淀粉链长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HPSEC)的测定方法。【方法】先采用丁醇沉降法分离提纯稻米支链淀粉,纯化后的支链淀粉经异淀粉酶酶解切开分支糖苷键,然后运用HPSEC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建立了稻米支链淀粉链长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HPSEC分析方法:Shodex SB-G、Shodex SB-803(1 000—100 000)、Shodex SB-802.5(300—10 000)3根凝胶色谱柱串连,柱温40℃;流动相为0.1 mol.L-1Tris+0.1 mol.L-1NaCl,pH=7.40,流速0.5 mL.min-1;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Differential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RI),检测器温度为37℃;待测样品浓度为5mg.mL-1,进样量20μL。【结果】本法提纯的稻米支链淀粉:淀粉含量为99.4%、蛋白残余为0.02%、支链淀粉碘复合物最大吸收峰为517 nm,为高纯度支链淀粉。供试大米样品脱分支支链淀粉的平均聚合度(DP)分布在2—120,无杂峰干扰。【结论】试验结果和方法验证表明本方法数据可靠、重复性好、简单易行。
关键词: 稻米支链淀粉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


稻米垩白性状的QTL分析
《种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日本九州大学提供的Asominori为母本,IR 24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各代用单粒传法获得的稳定、性状差异较大71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在贵州省热量条件不同的2个生态环境分别对RIL群体垩白品质的表现、垩白率及垩白大小的QTL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稻米垩白性状是由多个QTL控制的,且易受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垩白率还是垩白大小都与环境有较大影响。(2)试验重复他人检测到第8染色体C 483-C 1121区段控制垩白率的QTL,第8染色体C 115-C 483区段控制垩白大小的QTL,这些QTL在不同研究中重演性较高、效应较大、稳定性较,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基于SWOT分析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思考——以贵州省剑河县钩藤产业发展为例
《中国中药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对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历史背景进行回顾,并对中药材产业化的基本思路、主要特点等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运行SWOT分析法,对剑河县钩藤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杂交稻香两优875制种技术示范
《种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两优875是用香型恢复系黔香恢875,与香型两系不育系360 s组配而成的全香型两系杂交香稻。200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08010)。2010年在贵州省印江县进行32 hm2制种技术示范,实施合理的管理方法。父、母本的叶龄错期为5.7~6.5叶。父、母本的播差期为25~32 d,父本播期分别为4月18日和4月25日,母本的播期为5月20日。父、母本的栽插行比为2∶10。母本密度穴距21.5 cm×27 cm,每穴栽插2~3苗。具体制种产量,按高、中、低3类田块分别为3 567.2 kg/hm2、3 193.8 kg/hm2、3 017.2 kg/hm2,平均3 210.2/hm2。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组合在贵州省制种生产中的特点和有关问题。


小麦新品种黔麦18号的选育与应用
《种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矮败小麦为基础,采用烟大牟、贵农21等小麦育种材料进行不完合双列杂交,组建成小麦抗白粉病基础群体,从该基础群体中成功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性好的小麦新品种黔麦18号(黔审麦2010001号),并在贵州省内黔西、惠水、兴义、毕节等地进行推广应用3 300 hm2以上。


湖北海棠MhWRKY40b在几种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 WRKY40 抗病抗逆作用,以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Pamp)Rehd.]为试材,利用特异引物进行 RT-PCR 基因克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分析组织中基因的表达及低温、高盐、干旱、PEG6000 胁迫和外源 IAA、ABA 处理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克隆到的片段长度为 1 240 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 999 bp,编码 333 个氨基酸。该基因与拟南芥 AtWRKY40 同源,故命名为 MhWRKY40b,GenBank 登录号为 JX112913。基因表达分析表明,MhWRKY40b 在根、茎、叶等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花萼、花辨、果实中表达量较高。该基因明显受低温、高盐、干旱胁迫诱导表达,最高相对表达量可达 20 倍以上;而受 PEG、苹果白粉病菌及外源 ABA 和 IAA 轻微诱导,最高相对表达量在10 倍以下。MhWRKY40b 除了在抗白粉病方面与 AtWRKY40 具有相似功能外,可能还在湖北海棠的抗寒、抗盐、抗旱过程中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湖北海棠 WRKY转录因子 抗逆性 抗病性 ABA


贵州南亚热区中晚熟芒果品种选优及利用评价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贵州南亚热带低热河谷地区自然气候条件的中晚熟芒果品种,以桂热82号芒果品种为对照,于2007-2011年在贵州省望谟县复兴镇南亚热作科技示范园对红象牙、红芒6号、桂热120号、凯特、金煌芒、桂热10号、攀西红芒等7个芒果品种进行了地区适应性观察、抗性评价及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芒果品种一般都在定植第3年初花试果,多数品种在8月中下旬自然成熟,2009-2011年3年综合平均产量分别达到6 283.1~13 631.5 kg/hm2,品质优良,较适宜贵州南亚热区的自然气候条件.但红象牙、桂热120与桂热82号(ck)较其它品种早熟10~15 d,红象牙品种产量最高但易感炭疽病,品质欠佳,攀西红芒产量不够稳定.综合评价认为,金煌芒、凯特、桂热10号是综合性状比较优良的中晚熟芒果品种,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季节优势和比较效益,可在贵州南亚热区选择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