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茎瘤芥不同生长期植株营养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生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涪陵区选取30个茎瘤芥种植农户,采用大田调查和室内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茎瘤芥不同生长期(苗期、快速膨大期、采收期)叶片和茎瘤10种必需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茎瘤芥在整个生育期内,除K、S含量较高外,其余大、微量元素均在大多植物含量范围内;不同生育期茎瘤芥叶片、茎瘤中各养分含量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苗期叶片大量元素含量次序为N>K>Ca>P>S>Mg,快速膨大期和采收期叶片大量元素含量次序均为N>K>Ca>S>P>Mg,茎瘤中大量元素含量次序均为K>N>P>S>Ca>Mg,3个生长期叶片和茎瘤的微量元素含量,除快速膨大期茎瘤中略有不同(Fe>Zn>Mn>Cu)外,其余均为Fe>Mn>Zn>Cu;从苗期到快速膨大期再到采收期养分变化规律看,叶片中N、P、K、Fe、Cu和Zn含量呈降低趋势,而Ca、Mg、S和Mn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从快速膨大期到采收期茎瘤中除N、S、Fe和Cu元素呈降低趋势外,其余养分元素均呈上升趋势。从茎瘤芥不同器官养分含量高低看,快速膨大期和采收期叶片中N、P、K、Cu和Zn含量较茎瘤中低,而Ca、Fe和Mn含量的变化特点则相反,S和Mg差异较小,表明茎瘤芥不同部位对不同养分的敏感程度各异。相关分析表明,各生育期不同器官的Mg、Fe、Mn和Zn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K、Cu与产量呈正的相关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茎瘤芥各生育期植株营养元素与产量的回归预测模型,其中苗期叶片营养元素与产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36768+3583X K-6.328X Fe-76.09X Mn;快速膨大期叶片和茎瘤营养元素与产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50458+21557X P+7925X Ca-88092X Mg-1145X Cu和Y=32487+7294X K-116122X Mg;采收期叶片和茎瘤营养元素与产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36064+3413X K-30.15X Fe和Y=11791+7334X K-385X Zn。因此,在茎瘤芥各生长期均应注意钾肥的合理施用,快速膨大期应重视磷肥的施用。而几种微量元素和镁素对茎瘤芥产量的负效应,则可通过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加以调控。


不同产地牛肉红朱橘果实的品质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产地牛肉红朱橘果实品质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以朱红橘及其红肉突变体-牛肉红朱橘为材料,检测了贵州省不同产地果实的常规品质,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8种类胡萝卜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朱红橘果肉中未检测到番茄红素,初步推测,牛肉红朱橘红肉突变可能是由番茄红素的积累所致。除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外,不同产地果实品质差异较小;大部分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显著。不同产地果皮、果肉中紫黄质、花药黄质、八氢番茄红素含量差异均显著,表明,不同气候条件对这3种类胡罗卜素含量有影响。


三因素条件下AM真菌对半夏侵染率和入药品质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模拟土壤AM真菌关键影响因子,探索AM真菌对半夏根部侵染率和入药质量影响,筛选半夏、AM真菌和土壤环境的最佳组合。方法:设置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全苗期和成熟期测定半夏AM真菌侵染率,收获期测定半夏块茎水分、水溶性浸出物和入药成分。结果与结论:半夏成熟期90 mg.kg-1栽培基质速效磷(P)含量,30%含水量,与EM混合接种时,AM侵染率为最大。各因素对半夏药材水分含量的影响作用大小为菌剂>P营养>水分,对半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作用大小为水分>菌剂>P营养,对半夏块茎琥珀酸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作用大小均为菌剂>P营养>水分。30,90 mg.kg-1的低P条件,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AM真菌的侵染率,提高半夏块茎入药质量,但EM和GM混合接种对提高AM真菌侵染率和入药质量的作用上更具有优势性。


添加绿汁发酵液、乳酸菌制剂和葡萄糖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添加绿汁发酵液、乳酸菌制剂和葡萄糖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组:即对照组(无添加剂),绿汁发酵液组(FJLB),乳酸菌制剂组(LAB),葡萄糖组(G),绿汁发酵液+葡萄糖组(FJLB+G),乳酸菌制剂+葡萄糖组(LAB+G);在青贮第3,7,14,30天开窖,取样分析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AB处理对发酵品质影响不大,FJLB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P<0.05)提高了pH值、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使发酵品质变差,而G、LAB+G和FJLB+G处理均显著(P<0.05)提高了青贮早期的乳酸含量,在整个青贮过程中保持较高的乳酸/乙酸值,并显著(P<0.05)降低了最终青贮饲料的pH和氨态氮含量,但与G处理相比,LAB+G和FJLB+G处理没有显示出更优的效果。综上所述,添加葡萄糖可促进同型乳酸发酵,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优于接种乳酸菌。


贵州省水稻主栽品种抗稻曲病性鉴定与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 2013 CSCD
摘要:【目的】探明贵州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程度,为抗病品种的选择及水稻品种的推广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人工培养的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采用人工注射穗苞接种的方法对贵州省20个水稻主栽品种进行抗稻曲病性鉴定。【结果】20个品种中对稻曲病抗性最强的是福优102,其发病率为15.40%,平均稻曲球数为0.3粒/穗,综合抗性指数为3.0,抗性综合评价为中抗(MR);其次是T优272,发病率为23.10%,平均每穗病粒数为0.5粒,综合抗性指数为4.1,抗性综合评价为中感(MS);有7个品种表现为感(S),11个品种表现为高感(HS),发病率和平均病粒数最高达86.70%和8.2粒/穗。【结论】目前贵州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20个参试品种中仅有福优102表现为中抗。在稻曲病常年发生严重的地区,可选择抗性相对较强的福优102种植。


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体的叶绿体超微结构、气孔特征参数及光合特性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甘蓝型油菜自发黄化突变体NY的叶绿体超微结构、气孔特征参数与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之间的关系,为探讨突变材料的黄化机理和在育种实践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突变体NY及其野生型NG,及组配的F1(NY×NG)、rF1(NG×NY)为研究材料,进行五叶期心叶和平展叶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气孔特征参数调查、光合色素含量测定、光合特性测定及农艺性状考察。【结果】突变体NY黄化心叶和黄绿平展叶的叶绿体发育程度均差于野生型NG及F1、rF1;NY黄化心叶下表皮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较NG少40%左右,黄绿平展叶中数目与NG等相近;NY的Chla、Chlb、Chl(a+b)、Car含量及组成,净光合速率均显著低于同时期NG及F1、rF1;NY生育期推迟,经济性状变差,单株籽粒产量下降,但组配F1和rF1的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均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黄化突变体NY是叶绿体结构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缺总叶绿素型突变体,其叶绿体结构发育异常,基粒和基粒片层数的减少致使叶绿素含量过低,是其光合速率较低和农艺性状较差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黄化突变体 叶绿体超微结构 气孔特征参数 光合色素含量 光合特性 农艺性状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马铃薯研究
《种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应用广泛,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本文就马铃薯遗传转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作一小结,并对进一步的研究作出展望。


珍稀药用植物白及光合与蒸腾生理生态及抗旱特性
《生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叶片为研究对象,应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分别在晴天和阴天进行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结果显示晴天Gs、Pn、Tr日变化呈现双峰型,阴天为单峰型;光合-蒸腾具有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与良好的线性耦合关系(晴天和阴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3**、0.954**,回归直线斜率分别为2.38、3.78);PAR-Pn与PAR-Tr、Tl-Pn与Tl-Tr、Gs-Pn与Gs-Tr的回归直线形态非常相似,除晴天Tl与Pn外,其余两两相关关系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AR、Tl和Gs三个因子与Pn、Tr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其中Gs是调控Pn与Tr的最主要因子。进行聚乙二醇6000(PEG6000)渗透胁迫实验以评价白及抗旱能力,分析不同质量分数PEG6000(0、5、20、40、60g/L)下的白及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相对电导率3个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与胁迫浓度呈负相关(R2=0.7854),随着PEG质量分数的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持续显著下降;叶片含水量与胁迫浓度呈负相关(R2=0.9936);相对电导率与与胁迫浓度呈正相关(R2=0.8755),相对电导率会随着PEG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试验结果综合分析显示白及为耐荫植物,抗旱能力不强。白及进行人工栽培应适当遮阴保持土壤与空气湿度。


畜禽粪便产沼发酵液对水培蔬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明不同畜禽废弃物产沼发酵液进行蔬菜水培的可行性,为产沼发酵液在有机农作物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以蕹菜和叶用莴苣为材料研究不同电导率的猪粪、鸡粪和牛粪产沼发酵液对水培蔬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蕹菜和叶用莴苣2种作物在猪粪和鸡粪发酵营养液中生长较好,且以电导率2.5 mS/cm猪粪发酵营养液生长最好,其次是电导率为1.5mS/cm的鸡粪发酵营养液,由于牛粪发酵营养液的氮素含量较低,不适宜作营养液进行蔬菜水培。②蕹菜和叶用莴苣在电导率为2.5 mS/cm的猪粪发酵营养液中的鲜重最高,分别为10.70 g/株和62.11 g/株;在电导率为1.5 mS/cm的鸡粪发酵营养液中的鲜重最高,分别为12.36 g/株和28.21g/株;在猪、鸡、牛粪3种发酵营养液中,以猪粪发酵营养液的水培效果最佳。


贵州省9个主要自然保护区大叶蝉亚科昆虫种类及相似性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贵州省9个主要自然保护区的大叶蝉亚科昆虫进行了整理,用Sorenson指数分析了各保护区之间的物种相似性,用Pearson系数分析了各保护区之间的物种相似性与地理距离、经纬度、海拔、植物种数和保护区面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贵州省9个自然保护区共有大叶蝉亚科昆虫87种,占贵州省已知大叶蝉亚科昆虫种类的94.6%,占全国已知大叶蝉亚科昆虫种类的35.8%;从属级相似性看,各保护区之间的相似性均较高,多为中等相似或极为相似;从种级相似性看,大沙河与宽阔水、梵净山保护区之间为极为相似,草海与其他保护区之间均为极不相似,其余保护区之间均为中等不相似或中等相似;各保护区大叶蝉亚科昆虫物种的相似性与地理距离、经度、最低海拔和海拔落差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与纬度、最高海拔、植物种数和保护区面积的相关性不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