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日本农业环境中的稀土研究近况
《稀土 》 1990
摘要:日本农业环境中的稀土研究,是从扩散与监测技术的角度开展的。随着尖端技术产业对各种稀土元素的利用,其分离、精制及产品生产过程中,向环境排放稀土元素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日本通产省和农林水产


从大豆幼胚诱导器官发生再生植株
《大豆科学 》 1990
摘要:采用MSO培养基诱导了大豆(G.max L.)幼胚的器官(不定芽)发生,最高诱导频率达90%。再生植株移入土壤巳经获得种子。诱导器官发生的适宜幼胚长度为5~6mm。提高培养基中微量元素的浓度能大幅度地提高诱导频率,但并非所有微量元素都需要高浓度。被试的所有基因型表现了基本相似的反应。再生培养物可保持一年以上而不丧失植株再生能力。


甲基托布津防治平菇木霉试验
《食用菌 》 1990
摘要:绿色木霉在平菇生产中为害极大,据《食用菌》杂志1986年第3期“药剂防治木霉试验”一文所述,多菌灵、代森锌、甲基托布津三种药剂中以甲基托布津防效最佳。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浓度甲基托布津对平菇菌丝生育及产量的影响,我们于1989年进行了以下试验:


黑穗醋栗辐射育种诱发剂量的试验初报
《特产研究 》 1990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辐射诱变技术进行农作物、果树育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探讨辐射诱变技术在黑穗醋栗育种上应用的可能性,1988年我们进行了本项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试材为黑龙江省农科院浆果研究所母本圆亮叶厚皮品种。在春季5月11日取其枝芽饱满健壮1年生的枝条进行辐射处理,辐射源为Co~(60)—γ射线,处理剂量为2000拉德、3500拉德、5000拉德、6000拉德


高寒低湿地春大豆施磷增产显著
《农业科技通讯 》 1990
摘要:绥滨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边陲,三江平原北部,土壤低湿易涝,极度缺磷。大豆是该县的主栽作物之一,播种面积40万亩,占粮豆总播种面积的45%,商品率60%。大豆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历年平均仅为84公斤。对此,我们开展了大豆施磷增产效应的试验,获得了高产高效益。一般增产10~50%,平均增产28.3%;亩增经济效益6~46


龙粳2号水稻新品种
《种子 》 1990
摘要:品种来源:该品种由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杂交育成,1990年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确定推广。产量表现:1986~1987年参加省3积温带区域试验,13点次平均产量为5548.2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合江19号增产5.0%,1988~1989年参加省3积温带生产试验,4点次平均产量为6840.5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合江19号平均增产9.1%。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日数,在直播条件下110~115天,插秧栽培条件下比对照品种合江19号晚1~2天,活动积温2230~2300℃,株高81~85厘米,每穗粒数70粒左右,不实率低,千粒重27克左右,米质较好,糙米率83.0%,垩白大小5.1,蛋白质含量8.85%,直链淀粉含量18.9%。芽期耐低温,分蘖力较强,叶色较绿,秆强抗倒,颖与颖尖秆黄色,稀有短芒,较抗稻瘟病。栽培要点:该品种适于中等肥力条件下栽培,一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特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植物保护 》 1990
摘要:本研究是中日协作研究项目之一。1987年,我们对水稻品种进行了不同叶龄时期接种和单一菌系与混合菌系接种效果比较的研究。在1987至1989年间,又用日本7个鉴别菌系测定本省部分水稻品种的抗性,并对参鉴品种进行了抗性初步分类。


三江平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1990
摘要:三江平原是全国大豆生产基地之一,历年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0%左右。为提高单产,从1987年开始,黑龙江省科委组织我所在三江平原宝清县开展大豆大面积高产高效益试验示范,3年累计试验示范面积60万亩,平均亩产177.1公斤。总结关键栽培技术如下:一、选用良种,合理密植大豆高产最首要的是选用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特点、丰产性能好、抗逆性强、成熟期适宜的品种。据此,


黑龙江省稻种资源稻瘟病抗性鉴定简报
《作物品种资源 》 1990
摘要:1972—1983年采用以人工接种为主,自然诱发为辅的鉴定方法,对2550个品种(系)(其中粳稻2255份,籼稻295份)进行了多次重复鉴定,从中筛选出高抗抗源395份,已被杂交育种选用111份,如春红、松前、合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