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Co~(60)γ-射线对大豆植株慢照射及其诱变效果的研究
《大豆科学 》 1989
摘要:以遗传性稳定的哈82-8303-1,PI423、948A和022ie等品种或品系为试材。用室内Co~(60)γ-射线源,对苗期(V_e—V_1),花期(R_1—R_2)大豆植株进行活体慢照射。以研究慢照射条件下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与遗传效应。为提高大豆突变率探索大豆诱变育种的新途径。


我国马铃薯适宜种植地区的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1989 CSCD
摘要:作者从1974年开始,对我国马铃薯栽培分区问题进行了历时7年的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因地制宜地推行新品种及新的科研成果以促进全国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根据对全国各地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以不同栽培类型为基础,结合马铃薯生物学特性的要求,并依据气象因素和地形地貌、将中国马铃薯的生产栽培划分为4个栽培区域,即 1、北方一季作区;2、中原二季作区;3、南方二季作区;4、西南一季作和二季作垂直分布区。 本文具体地叙述了划分栽培区的科学依据和每个栽培区的界线及包括的省分和地区,并明确提出了各区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方向、存在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接种鉴定野生大豆的抗病性
《大豆科学 》 1989
摘要:国内外大豆育种家们普遍认为,当前大豆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本遗传基础贫乏,杂交后代重要经济性状变异幅度小,难于育成突破性品种。为此,野生大豆资源价值正日益受到重视,关于野生大豆的抗病性在文章中虽多有提及,但鉴于缺少接种鉴定结果,而作为抗病育种的依据还不足以为信。为明确野生大豆抗病性,筛选抗源,提供育种应用,作者于1979—1985年开展了野生大豆抗花叶病毒(SMV)、抗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接种鉴定。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大豆上的应用
《中国油料 》 1989
摘要:植物生长调节剂在1896年发现。之后又相继发现多种药物能影响植物正常生化过程,某一用量能刺激植物生长,另一用量则抑制生长。近十余年来,农业化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生长调节剂用于调节植物生长、脱叶、催熟,以至增加产量。在结构或功能上与天然生长调节剂相似的合成调节剂,已有5000余种,实用的仅约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理论研究,着重于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与转化调节作用机制,阐明其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机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于培育新品种及改善栽培生理状况,使大豆的产量及含油


大豆施用氨基酸多元复合微肥的效果初探
《大豆科学 》 1989
摘要:大豆施用微量元素已取得许多成果。但目前在生产中应用的微量元素多为无机盐单一元素形态。为了扩大肥料的施用途径,稳定肥料的增产效果,拓宽应用地区,黑龙江省农科院士肥所和哈尔滨科技大学合作研制成功氨基酸多元复合微肥。该氨基酸多元复合微肥系由动物角蛋白经分步水解、转型、络合、介质调整、抗氧处理、体系稳定化及表


小麦优异矮源——方正本地麦
《作物品种资源 》 1989
摘要:方正本地麦原产于黑龙江省方正县,是一个栽培历史较悠久的地方品种。该品种幼苗直立属春性,有短芒,白壳,穗长8厘米,呈长方形。株高47.4厘米,千粒重32克左右,籽粒琥珀红色,粒呈椭圆形。成熟期为中晚熟,生育日数为82天左


快速提取大豆DNA的方法
《中国油料 》 1989
摘要:在Bendick的植物脱氧核糖核酸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简易快速提取大豆DNA的方法。按这种方法提取的栽培大豆及野生大豆DNA的测定结果表明,A(260/230)≥2,A(260/280)≥1.8,片段长度50kb左右,DNA的纯度及大小均符合外源DNA导入要求。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球蛋白含量比较及其豆腐产品的研究初报
《大豆科学 》 1989
摘要:从省内各地区收集53个栽培大豆品种,按Appu Rao和Narasinga Rao的方法,分离鉴定各品种种子蛋白中球蛋白的数量。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品种种子球蛋白含量占种子蛋白质含量的34.54—80.77%,含量的变幅较大,表明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球蛋白含量在60%以上的有11个品种,占品种总数的20.75%,含量在50%以上的品种有22个,占41.51%,还有20个品种其含量低于50%,占品种总数的32.1%。 大豆种子蛋白中的球蛋白占绝大部份。各品种球蛋白含量明显影响豆腐产品的数量。品种的球蛋白与豆腐湿重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豆腐湿重对球蛋白存在着线性关系。豆腐干重与球蛋白组分7S/11S值达显著水平,回归分析表明,豆腐干重对7S/11S的回归分析存在着线性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