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极早熟高粱杂交种克杂13号
《作物品种资源 》 1990
摘要:克杂13号高粱杂交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以克18A×克恢42号杂交育成。1985年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杂交种幼苗耐低温,生长势强。株高210—220厘米,抗黑穗病,耐蚜虫。中紧


介绍两个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
《作物品种资源 》 1990
摘要:丰收19号(原品系代号克交74071)系原克山农科所以丰收10号为母本,浑春豆为父本杂交育成。现为我省第三积温带中部平原丘陵区试验用标准品种。1985年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981~1983


发展奶牛业的新饲料——甜高粱
《中国农学通报 》 1990
摘要:甜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是粮糖兼用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为普通高粱的变种,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甜高粱作为生物能源和发展畜牧业的新饲料,近年来在国外发展迅速。美国、巴西、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先后开展了试验研究工作,并制定了发展规划。我国甜高粱资源非常丰富,分


大豆DNA直接导入茄子和玉米实验简报
《大豆科学 》 1990
摘要: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较低,而作为蔬菜之一的茄子果实,这两种营养元素就更低。在食用植物中含蛋白质量丰富的可以说是大豆,其赖氨酸含量也很高,可与禾谷类成营养互补。因此,在进行作物品质改良的育种中,可以利用大豆这一优良特性,将其高蛋白,高赖氨酸含量的遗传因子转移到禾本科或蔬菜等作物中,来提高其营养价值。 我们从1988年开始,利用花粉管通道途径,将外源大豆DNA直接导入茄子和玉米,现简报如下:


寒冷地区大豆地膜覆盖的增产效应分析
《作物杂志 》 1990
摘要:为探索寒冷地区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大豆生产中应用的可能性。我们于1985~1988年在我所的碳酸盐黑钙土和泰来县同乐村的草甸黑钙土上进行试验。品种为分枝力强、单株产量高的密枝1号和吉林20,对照品种除以上两个品种外,还选用了当地


玉米骨干自交系“甸骨11A”的抗病性改良和利用
《作物杂志 》 1990
摘要:“甸骨11A”是黑龙江省早熟配合力高的骨干自交系。1985年后,因严重感染玉米大斑病,“甸11”自交系顿临绝灭。为挽救这一优良骨干系,并复兴其杂交组合,我们选用了玉米大斑病单基因抗源系“ROH_(43)~(Hf1)”作父本进行回交、自交交替转育,对其进行改良。于1988年正式决选成新的优良抗病系,定名“抗甸11”供生产应用。


草莓不同防寒覆盖效果研究
《北方园艺 》 1990
摘要:草莓因其产量高,浆果品质好,栽培容易,适应性强而在全国各地广为栽培。但在地处北疆的黑龙江省种植草莓,由于冬季长且气候寒冷干燥,为了使草莓完全越冬,需要人工覆盖防寒。生产上常用的覆盖材料有马


根际渍水对大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中国油料 》 1990
摘要:8个品种分别在V_3、R_1、R_3期渍水14天、20天和30天测定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R_1期是大豆渍害的敏感时期,此期渍水使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品种不同,下降的幅度差异较大宝交83—5029、合丰25下降的幅度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