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烯唑醇防治甜瓜白粉病试验
《农药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甜瓜风味飘香、质地甜脆,深受人们欢迎。仅黑龙江省栽培面积就有60万亩。甜瓜生长期受白粉病的危害,一般年份发病率为50%左右,严重时达80%,减产20%以上。特别是发病后,瓜秧受病过早死亡,致使大量果实不能正常成熟,品质及风味严重下降,甚至失去商品价值。为此进行了烯唑醇的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马铃薯种质资源内无PSTV材料鉴定初报
《作物品种资源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Y)是引起马铃薯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使马铃薯减产高达60%。[1]PSTV不仪能通过接触传播,还可经实生种子从亲代传给子代[2][3]。因此,应用带有PSTV的材料做亲本,就会加速其在育种体系内的传播蔓延。1988~1989


基体粉样氨基酸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应用
《中国粮油学报 》 1993
摘要:本文报道了以大豆粉为材料,通过多个实验室合作定值的方法,测试数据采用GB6379—86方法,通过实验室试验,确定标准测试方法的再现性作统计检验。在99%的置信限下,剔除高度异常值后,计算出加权平均值,作为参比物质的保证值的研究方法。研制出了两个大豆粉氨基酸标准物质。并已得到应用。


大豆根瘤菌对福美双杀菌剂抗性的研究
《生物技术 》 1993
摘要:通过不同大豆根瘤菌对福美双抗性的研究证明:不同大豆根瘤菌自身固有的对福美双的抗性不同,一般可耐50~100μg/ml浓度的福美双。种子拌0.3%福美双同时拌根瘤菌会使种子上的根瘤菌数降低。本文探讨了利用自发突变选育双抗菌种的可能性。试验还证明:对福美双抗性低的菌种产生自发突变抗福美双的机率要多。


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1993
摘要: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田间种群数量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7月10日一次放蜂,亩放蜂量为1.5~2万头,亚洲玉米螟幼虫减退率为40.7%~82.4%,平均为63.4%。7月10日和15日两次放蜂,亩放蜂总量为1.5~2万头,每次各放总量的1/2,亚洲玉米螟幼虫减退率为62.6%~74.l%,平均为69.8%。放蜂地块亩产436.9kg,较对照多收23.1kg,增产效果显著。由于放蜂方法较逐株撒施颗粒剂简单,可提高工效20倍以上。


亚麻纤维发育规律的研究
《中国麻作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课题是对亚麻纤维的发生、发育规律及不同部位纤维分布的解剖学研究。亚麻纤维细胞是从皮层薄壁组织最内层——长生锥里的输导束鞘内分化出来的,它们成束存在,呈环状分布于皮层中。一个纤维束一般有13~20个单纤维由果胶质紧密粘接在一起。茎的周围有20~40根纤维束组成密度不同的环。纤维束依靠从一个束过渡到另一个束的一些单纤维彼此相互连接,形成坚固完整的纤维网。将纤维层同木质部分离后,可得到完整的带状纤维,即工艺纤维。亚麻纤维形成发育规律分为:纤维细胞形成积累、细胞壁增厚、纤维细胞成熟三个阶段。亚麻茎的中部(20~80节)纤维含量高,质量好,是构成高产优质纤维的主要部分。直径1.0~1.5毫米长麻率最高,质量最优。


介绍一种有柄玻璃针的简易制做方法
《植物保护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我们在进行农业螨类研究过程中,根据需要,制做了一种有柄玻璃针,用以粘取体小柔软螨类,最为适宜。这种针针尖比头发的二分之一还细,针体柔软,不易折,经过使用,以该针粘取螨类,对螨的外骨骼不易损伤,而且容易操作,使用方便,克服了以往使用毛发太软,不易控制的缺点,也克服钢针过硬,易损伤螨类外骨骼。 制作方法 将酒精喷灯预热点燃,用钢锉将直径5mm玻璃截成8cm长,两端缠上纱布,以免玻璃棒受热后烫手,双手捏住,把玻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寒地水稻生产
《盐碱地利用 》 1993
摘要:位于我国最北部的黑龙江省新兴寒地稻作区,1949年水稻面积为186万亩,1958年496万亩,1963年回落到225万亩,1974年为216万亩,呈现大上大下、徘徊不前的局面。进入八十年代,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并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新技术,使水稻单产和经济效益得到大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