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柑橘黄龙病对沙田柚树体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简称HLB)是柑橘的毁灭性病害,柑橘感染后不仅导致叶片黄化,影响果实品质,而且会使树势减弱直至植株死亡.本研究以感染黄龙病和健康沙田柚[Citrus maxima(Burm.)Merr.cv.Shatian Yu]为材料,对比分析黄龙病树(HLB+)和健康树(HLB-)在叶片形态特征、果实品质、矿质元素等方面的差异,旨在掌握黄龙病对沙田柚树体和果实的影响,为促进柑橘黄龙病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沙田柚黄龙病植株与健康植株相比,叶片面积减少28.13%,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分别降低40.38%、44.00%和40.47%;果实外观着色异常且果实偏小,平均单果重下降45.62%,果皮变薄,种子败育增多,果实维生素C升高26.44%,达到显著水平,并且不同组织的多个元素发生显著变化.与健康植株相比,黄龙病叶片N和Ca元素分别减少19.00%和49.72%,果肉N元素减少18.00%,而果皮和果肉Ca元素显著升高;病树根、叶片、果皮和果肉S元素均显著低于健康树.病树叶片B和Cu元素分别降低了35.07%和54.45%,果皮Cu元素显著降低了42.96%,果肉Zn元素显著升高了41.30%.黄龙病严重影响了沙田柚叶片形态和果实品质以及矿质元素代谢,应高度重视提高沙田柚果园的黄龙病防控管理水平.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沙田柚 色泽 品质 矿质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种子丸粒化包衣处理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环境昆虫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明确了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丸粒化包衣后对玉米种子的安全性和玉米幼苗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为玉米苗期草地贪夜蛾防治提供新技术。首先在室内验证了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拌土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又进行了种子丸粒化包衣处理,测定了丸粒化包衣方式下药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和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0 mg/kg的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拌土处理后,草地贪夜蛾对14 d的玉米苗的取食率分别为1.67%、5.01%,与对照组取食率27.02%差异显著。药种比为1∶100和1∶200的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丸粒化包衣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发芽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丸粒化包衣处理组在播种后第7天对草地贪夜蛾广州种群防治效果显著,其中药种比为1∶100的乙基多杀菌素丸粒化包衣处理组致死率最高为89%;两药剂丸粒化包衣处理组在播种后第21天对草地贪夜蛾云南种群仍有较好防治效果,两个浓度的乙基多杀菌素丸粒化包衣处理对草地贪夜蛾的致死率均达100%。本研究表明玉米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可有效防控玉米苗期草地贪夜蛾的危害。

关键词: 种子丸粒化包衣 乙基多杀菌素 氯虫苯甲酰胺 草地贪夜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新品种'南天红'

园艺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新品种‘南天红’由‘南天黄’的自然突变选育而成。假茎平均高度2.59m,幼树假茎外表面暗红色,抽蕾后转绿。雄花苞片外表面常为深红色,花苞卷曲,常不脱落;从种植到收获11~13个月,单株产量25 kg,品质好。中高抗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采用配套的栽培技术可在所有香蕉种植区推广。

关键词: 香蕉 自然突变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蔬菜害虫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蔬菜是广东省重要的经济作物,蔬菜产业是广东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广东省光热水资源丰富,常年温暖湿润,种植业发达,蔬菜种类丰富,可周年栽培,且复种指数高,导致蔬菜害虫连续爆发,常年为害,影响蔬菜产量和质量,制约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小菜蛾、黄曲条跳甲、棕榈蓟马、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烟粉虱、温室白粉虱、美洲斑潜蝇、豆荚螟等广东主要蔬菜害虫为对象,概述了蔬菜害虫在广东省发生危害规律和近年来抗药性及其机理研究进展,对广东省重要蔬菜害虫综合治理技术及应用进行综述,并展望了未来蔬菜害虫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蔬菜害虫 发生规律 抗药性 综合治理 小菜蛾 黄曲条跳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蒸汽酶解调质-挤压膨化工艺改善速食米粉冲调分散性和预消化性

现代食品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具有良好冲调分散性和消化特性的速食米粉加工技术,本研究以大米为原料,分析了蒸汽酶解调质-挤压膨化工艺对速食米粉冲调分散性、淀粉糊化度、体外消化特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接挤压膨化相比,蒸汽酶解调质-挤压膨化制得的速食米粉的水溶性指数提高了96.60%,吸水性指数、结块率及分散时间分别降低了72.68%、51.39%及38.27%,米糊的粘度也显著降低,且该速食米粉在低剪切速率下具有较低粘度,其粘度曲线趋于平直;其休止角及滑角均显著降低,说明蒸汽酶解调质-挤压膨化工艺显著改善了速食米粉的冲调分散性及其粉体流动性.此外,蒸汽酶解调质-挤压膨化制得的速食米粉的亮度和总色度显著低于直接挤压膨化,产生了肉眼可见的色差.蒸汽酶解调质-挤压膨化处理还显著增加了速食米粉的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其快消化淀粉比例也较直接挤压膨化明显提高.总之,蒸汽酶解调质-挤压膨化较直接挤压膨化进一步改善了速食米粉的冲调特性及其预消化性.

关键词: 速食米粉 蒸汽酶解调质 挤压膨化 冲调分散性 预消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地区辣椒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是我国华南地区南菜北运最重要的种类.30多年来,华南地区众多科研院所、高校和育种公司共同努力,选育了许多具有华南特色的优异品种,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概述了华南地区辣椒新品种选育及主要育种技术研究进展:(1)辣椒新品种选育方面,华南地区已选育出青皮椒、黄皮椒、指天椒、线椒等各类型品种,其中粤椒一号、辣优4号、茂椒4号、东方神剑、汇丰二号等在当时辣椒种子市场占有较大份额.(2)辣椒抗青枯病转基因技术研究方面,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菌肽B、D基因导入辣椒,获得抗菌肽B、D基因转化辣椒抗青枯病工程株系,并获农业农村部批准进行田间试验.(3)辣椒耐高温、湿涝机理研究方面,通过高温高湿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转录本衍生片段、DNA甲基化、表达谱和miRNA等多组学数据,揭示了辣椒耐高温高湿机制,阐明了辣椒杂交种基因均呈非加性的表达模式.(4)辣椒疫病特异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方面,利用辣椒抗疫病材料CM334和感病材料10399为亲本构建遗传分离群体并对辣椒根腐疫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研究,表明在广东辣椒疫霉菌优势生理小种Race 3侵染下,辣椒根腐疫病抗性性状为显性单基因控制,并将抗性基因PhR10定位在约2.6 Mb范围内.(5)辣椒雄性不育研究方面,利用回交或逆向回交系统选育技术,选育出辣椒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辣椒三系配套并应用,同时对辣椒雄性不育机理进行了研究.针对华南地区气候特点及消费习惯,提出对未来华南地区辣椒育种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华南地区 辣椒 品种选育 育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水虻在低碳畜牧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畜禽粪便污染和饲料资源短缺已成为当前养殖业亟需解决的两大主要问题.目前处理畜禽粪便的生物技术已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农业提出的发展低碳畜牧业的要求.黑水虻作为转化畜禽粪便的有效昆虫之一,不仅可实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轻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其产品黑水虻幼虫或预蛹还可作为动物蛋白饲料,虫沙可作为有机肥,可见,黑水虻具有实现低碳畜牧业的优势.综述了黑水虻在猪、鸡养殖业和牧草等种植业生产中可以及在降低畜禽粪便污染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进一步促进以黑水虻为中介的低碳畜牧业发展.

关键词: 低碳畜牧业 畜禽粪便 粪便转化 黑水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蛋白-百里香酚纳米复合物处理对百香果采后包装贮藏品质的提升作用

现代食品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一种更有效的延长百香果货架期的保鲜技术,本实验以气调包装为对照,研究了大豆蛋白-百里香酚纳米复合物浸泡除菌联合气调包装(复合处理组)对百香果在25℃、75%RH贮藏条件下果实品质保持的效果.结果表明:相比单一气调包装,复合处理能够更好地维持百香果的贮藏品质,在贮藏15 d时,好果率仍保持在100%,同时能够维持果实硬度在27.69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82%、果皮花色苷0.20 mg/g;贮藏过程中能够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使包装内气体氛围维持在一个较佳水平(O2:8.91%~12.48%、CO2:2.43%~3.40%);在贮藏后期加速了抗坏血酸的消耗,使其下降到163.53 mg/L,同时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至76.18U.这表明,复合处理能够抑制果实腐烂发生,更有效地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延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果皮花色苷含量的下降,在贮藏后期能够加速抗坏血酸的消耗,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由此可见,大豆蛋白-百里香酚纳米复合物处理能够进一步维持气调包装百香果的贮藏品质,延长货架期.

关键词: 百香果 大豆蛋白-百里香酚纳米复合物 保鲜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中吡唑醚菌酯及其代谢物BF-500-3残留分析

农药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技术,建立了吡唑醚菌酯及其代谢物BF-500-3在龙眼中残留分析方法,并依据"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开展了30%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SC)在广东省广州市和云南省玉溪市两地龙眼上的田间残留试验,研究了吡唑醚菌酯及其代谢物BF-500-3在龙眼中的降解和转化规律.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经PSA和C18吸附剂净化,HPLC-MS/MS检测分析.结果 表明:在0.001、0.1及2 mg/kg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和BF-500-3在龙眼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9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8%~6.7%,检出限(LOD)为0.25×10?3 mg/kg,定量限(LOQ)为0.001 mg/kg.田间试验结果显示:采用30% 吡唑醚菌酯SC于龙眼初果期开始施药,施药剂量为有效成分375 mg/kg,施药3~4次,施药间隔7~10 d条件下,距末次施药后5、7、10 d分别取样测定,龙眼中吡唑醚菌酯及其代谢物BF-500-3的残留量分别为0.11~0.72和0.011~0.071 mg/kg.研究结果可为指导吡唑醚菌酯在田间的科学合理使用及制定其在龙眼上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代谢物 BF-500-3 龙眼 残留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单丛茶区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研究

茶叶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肥、配方肥、有机替代和蚯蚓生物培肥4种化肥减施增效复合技术模式对广东单丛茶区茶园土壤肥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模式的肥料农学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结果 表明,4种技术模式可减少化肥养分投入量20%~30%(总养分投入量减少17%~0),产量增加4.9%~12.3%,且品质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年经济效益每公顷增加1.51~3.26万元.其中,控释肥模式的肥料农学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最高,分别比习惯施肥增加58.0%和10.9%;有机替代模式品质提升最显著,氨基酸增加10.2%,可溶性糖增加9.6%,酚氨比下降13.4%.控释肥和有机替代两种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在广东单丛茶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单丛茶 化肥减施增效 品质成分 肥料农学效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