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桁拖网渔具刚性栅栏对鱼类的分隔效率研究

海洋与湖沼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海捕虾桁拖网选择性能不佳,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渔业的合理管理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刚性栅栏是实现拖网渔具种类选择性捕捞的主要装置,本文根据在吕四渔场开展刚性栅栏海上生产试验,结合SELECT模型分析不同栅条间距(15、20和25mm)的刚性栅栏对短吻舌鳎、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的分隔效率。结果表明,随着栅条间距的增大,栅栏对鱼类的重量分隔率逐渐减小,分隔栅栏对鱼类的50%选择体长(L50S)逐渐增大;对于短吻舌鳎,个体接触分隔栅栏的概率可使用常数来表示,即接触概率与个体尺寸无关,接触概率在0.2—0.4之间,并随着栅条间距的增大而增大(不显著,P>0.05);对于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所有进入网囊的个体都将接触刚性栅栏;不同鱼类接触栅栏概率的显著差异说明不同鱼类在网囊中的不同行为习性。

关键词: 分隔栅栏 分隔效率 多囊桁拖网 短吻舌鳎 小黄鱼 棘头梅童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及其修复研究

中国渔业经济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从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外渔业生态环境修复进展趋势以及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现状三个方面,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结合我国国情和现状,对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及其修复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域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日趋严重,渔业水域面临生态荒漠化的严重威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渔业稳定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加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是我国渔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关键问题。

关键词: 渔业水域 生态环境 现状 趋势 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农药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河鳗、南美白对虾和罗非鱼)中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方法。样品经1mol/L磷酸盐提取、正己烷去脂、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最低添加水平为5.0μg/kg,单诺沙星为1.0μg/kg,培氟沙星为4.0μg/kg,沙拉沙星为20.0μg/kg,氧氟沙星为30.0μg/kg。结果表明,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平均回收率在75%~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3%~9.3%;检测限在0.07~5.84μg/kg之间,定量限在0.23~19.48μg/kg之间。采用所建立方法对上海农贸市场随机抽取的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未检出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检测器 水产品 氟喹诺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联活菌制剂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的降解

水产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四联活菌制剂,在室内进行了对养殖池塘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纳豆芽孢杆菌、乳酸菌、硝化细菌具有较好的氨氮、亚硝酸盐降解性能,随着添加质量浓度的增加,氨氮、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增加;各菌株氨氮降解能力依次为:乳酸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纳豆芽孢杆菌;亚硝酸盐降解能力依次为:硝化细菌>纳豆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四联活菌制剂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降解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纳豆芽孢杆菌的协同作用对氨氮、亚硝酸盐的降解效果更显著、快速。当制剂添加量分别为1.5、3.04、.5 kg/hm2时,5 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2%、80%、74%,亚硝酸盐的去除率接近100%,结果均显著高于添加同剂量单一菌株时的氨氮、亚硝酸盐的去除率。

关键词: 光合细菌 乳酸菌 纳豆芽孢杆菌 硝化细菌 四联活菌制剂 氨氮 亚硝酸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开展渔业科技入户 支撑新渔村建设

科学养鱼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将科技入户服务工作落到实处,2005~200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积极组织院属各单位及广大科技人员,重点推广罗非鱼、对虾、斑点叉尾、建鲤、鲟

关键词: 科技示范户 地方政府 贯彻落实 渔业科技 渔业生产 服务工作 入户 罗非鱼 科技人员 科技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褐牙鲆幼鱼工厂化养殖密度优化软件的初步实现

渔业现代化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当前褐牙鲆(Paralicthys olivaceus)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对养殖密度难以把握的问题,在水温(20.0±0.4)℃、空气充氧与纯氧充氧模式下,探讨溶解氧和养殖密度对小规格(1.26±0.45)g与较大规格(14.00±2.10)g褐牙鲆幼鱼生长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这2种规格褐牙鲆幼鱼的最适养殖密度,并通过线性回归法,建立了褐牙鲆幼鱼最适养殖密度的标准曲线。运用.NETC#开发了在Windows系统下运行的褐牙鲆幼鱼工厂化养殖密度优化软件,初步实现在人机交互界面上对褐牙鲆幼鱼合理养殖密度的查询。

关键词: 褐牙鲆 工厂化养殖 养殖密度 软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技术探讨

中国渔业经济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工作以来,增殖放流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初步掌握了放流对虾的生长、移动、分布、洄游、越冬规律,取得了放流规格、数量选择、健康苗种的培育及质量控制、放流海区的选定、放流效果的评估等技术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但仍应加强对放流海区的生态容纳量、保护区建设、种质及种群遗传特性变化、环境和放流种群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以进一步为海洋渔业资源的增殖、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增殖 放流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鱼礁流场效应的数值模拟与仿真研究

系统仿真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工鱼礁流场流态效应的研究,是鱼礁结构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CFD原理的用于预测人工鱼礁流场效应的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星体型鱼礁在水中两种不同的摆放形式下的流场效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能够反映人工鱼礁流场效应,当鱼礁轴线与流向垂直时流态较好,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相符。

关键词: CFD 人工鱼礁 流场效应 数值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尔马林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应用及毒副作用的预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福尔马林是水产养殖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的预防和治疗多种水产动物疾病的化学制剂。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尤其是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作用,因此,正确、安全地使用对养殖生产尤其重要。文章论述了福尔马林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减少福尔马林的用量及进行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做了展望。

关键词: 福尔马林 水产养殖 应用 毒副作用 健康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温下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水温(18℃和28℃)条件下,单剂量(10mg/kg b·w)强饲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鮰(Jctalurus punc-tatus)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可以同时检测血浆中氟甲砜霉素及其代谢物氟甲砜霉素的浓度.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结果表明: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时数据均符合-室开放式模型.药时规律符合理论方程C血浆=7.921(e-0.036t-e-0.18t和C血浆=9.061(e-0.181t-e-0.301t).18℃和28℃的条件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吸收半衰期T1/2ka分别为3.845h和2.301h,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19.118h和8.519h,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11.136h和5.953h,最大血药浓度Cmax分别为4.074μg/mL和4.2261μg/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74.547(μg/mL)/h和81.279(μg/mL)/h,平均驻留时间MRT分别为27.581h和12.290h,相对表观分布容积V/F(c)分别为1.580L/kg和1.5121L/kg.采用氟甲砜霉素防治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疾病,建议在18℃左右口服10mg/kg体重剂量的氟甲砜霉素,2d给药1次;在28℃左右口服10mg/kg体重剂量的氟甲砜霉素,1d给药1次.试验过程中在斑点叉尾鮰血浆样品中未检测到氟甲砜霉素的主要代谢物氟甲砜霉素胺.

关键词: 氟甲砜霉素 氟甲砜霉素胺 斑点叉尾鮰 药代动力学 水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