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循环水和人工湿地技术改建鳗鲡精养池试验
《渔业现代化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循环水处理技术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构建的双循环系统模式,对福建地区鳗鲡(Angu illidae)精养池系统进行技术改进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在养殖密度约14.3 kg/m3时,养殖水体氨氮平均值为1.13mg/L,水体溶解氧基本保持在6 mg/L以上,固体悬浮物浓度平均为13.6 mg/L,菌落总数平均为777 CFU/mL,仅为对照池的58%,其他水质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池;经过100 d的养殖,欧洲鳗鲡平均体重由32.5 g增至184.5 g,平均成活率92.7%。并联式双循环水处理工艺在鳗鲡养殖中具有水质处理效果好、改建和运行低廉等优点,适合我国南方地区鳗鲡精养池模式的循环水化改造。


渔用新兽药(含生物制品)注册申报现状与问题
《中国动物保健 》 2009
摘要: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养殖品种众多,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70%左右。近年来,水产病虫害相当严重,但渔用新兽药(含生物制品)注册申报以及通过审批的很少,实际生产急需的用药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一、国家标准渔药现状与问题1.1国家标准渔药制剂表面上数量不少,但实际上生产急需的有效的药物缺乏。至目前为止,通


开展渔业科技入户 支撑新渔村建设
《科学养鱼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将科技入户服务工作落到实处,2005~200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积极组织院属各单位及广大科技人员,重点推广罗非鱼、对虾、斑点叉尾、建鲤、鲟


智利外海竹筴鱼中心渔场时空变动的初步研究
《海洋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5年3~12月14艘中国渔船在智利外海的竹筴鱼生产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反演的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分析智利外海竹筴鱼中心渔场的时空变动以及渔场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南半球秋季转入冬季,竹筴鱼中心渔场相应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推移,10月份渔场达到最北端,春末夏初开始南撤;智利外海竹筴鱼渔场的表层水温大致为12~16℃,中心渔场为14~15℃,月间略有差异;渔场的叶绿素质量浓度大致为0.06~0.12 mg/m3,当渔场的叶绿素质量浓度处于0.08~0.10 mg/m3时,渔船作业频次和竹筴鱼产量最高。
关键词: 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 中心渔场 海表温度 叶绿素质量浓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