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934条记录
新疆石榴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新疆石榴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为新疆石榴品质综合评价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新疆主栽石榴对象,测定和比较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和VC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石榴的果实内在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石榴在果实品质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叶城大籽甜石榴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17.9%±0.6%),喀什甜石榴最低(14.9%±0.5%);叶城酸石榴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2.19%±0.38%),叶城酸石榴、喀什甜石榴、喀什酸石榴三者之间的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叶城甜石榴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7.9%±0.6%),显著高于其他石榴;皮亚曼石榴的VC含量超过[(28.3±1.1)mg/100 g],显著高于其他石榴。【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判叶城大籽甜石榴内在品质最佳,其后依次是叶城甜石榴、皮亚曼石榴、叶城酸石榴、喀什甜石榴和喀什酸石榴。

关键词: 石榴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花黄萎病株内生真菌荧光定量检测及时空动态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棉花黄萎病严重制约新疆棉花持续高产和稳产,内生菌在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中潜力巨大。棉花黄萎病发生与内生菌有密切关系,但棉花黄萎病株内生真菌含量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了解棉花黄萎病株内生真菌数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黄萎病病原数量的关系。【方法】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棉花黄萎病株内生真菌数量进行周年动态测定,分析棉花内生真菌数量与黄萎病原菌数量的关系。【结果】不同生育时期棉花植株根部内生真菌数量表现出不同变化趋势。库尔勒棉花吐絮期根部最大值达1.46×10~9 copies/g FRW,阿拉尔棉花根部内生真菌数量表现为蕾期缓慢上升,花铃期达到最大值,为8.30×10~7 copies/g FRW。棉花根部内生真菌数量以南疆棉区库尔勒的数量最高,吐絮期平均达1.46×10~9 copies/g FRW;其次为阿拉尔,花期平均达8.30×10~7 copies/g FRW;精河最少,苗期平均为1.85×10~4 copies/g FRW。棉花根部内生真菌数量的空间变化趋势是南疆、东疆、北疆依次递减:南疆库尔勒和阿拉尔内生真菌数量较高,库尔勒吐絮期达到最大值1.46×10~9 copies/g FRW,其次为阿拉尔8.30×10~7 copies/g FRW,精河最低1.85×10~4 copies/g FRW。精河棉花内生真菌数量与黄萎病病原菌数量显著正相关,其皮尔逊相关系数高达0.639。石河子和哈密棉花内生真菌与黄萎病病原菌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180和-0.275。其他内生真菌与黄萎病病原菌之间存在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棉花黄萎病株根部内生真菌含量较高,内生真菌数量均随采样棉花生育时期和采样地点不同而呈现波动性变化,内生真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库尔勒花铃期。

关键词: 棉花 内生真菌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遮阴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灌浆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遮阴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灌浆及品质特性的影响,为耐阴小麦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大田灌溉条件下,以新冬20号、新冬40号、新冬57号和新冬60号为材料,分别设置自然光对照和遮光度为50%的遮阴处理,研究不同冬小麦品种在遮阴和自然光条件下籽粒灌浆特性、品质特性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遮阴处理后,四个冬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表现为:新冬57号>新冬60号>新冬40号>新冬20号,各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表现为:新冬2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新冬60号;新冬57号的形成时间最长,为5. 7 min;新冬60号的稳定时间最长,为11. 6 min;面团拉伸特性表现为:新冬60号>新冬20号>新冬40号>新冬57号;产量表现为:新冬40号>新冬57号>新冬20号>新冬60号。【结论】遮阴显著降低了四个冬小麦品种的灌浆特性及产量,对品质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冬小麦 遮阴 自然光 籽粒灌浆 品质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M菌对NaCl胁迫下核桃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对盐胁迫下核桃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不同NaCl浓度(0、0.4%、0.8%和1.2%)持续胁迫下,接种EM真菌对和田厚皮实生核桃幼苗耐盐性的影响。【结果】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各处理幼苗生物量、光合能力及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降低。在不同NaCl浓度胁迫条件下,接种EM菌的幼苗生物量、光合能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高于非菌根植株,而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AD)含量显著低于非菌根植株。盐胁迫后,非菌根植株的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MAD含量、SOD和POD酶活性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接种EM菌的幼苗。【结论】核桃幼苗对盐胁迫比较敏感,EM菌可提高幼苗生物量、光合能力及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核桃幼苗耐盐性。

关键词: 核桃幼苗 EM菌 盐胁迫 光合能力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主要育成品种在新疆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74份谷子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参试资源16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11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000,在新疆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基于种质资源间形态标记的遗传差异,将274份谷子种质资源聚类并划分为6大类群。第Ⅰ类群(105份材料)生育期较短,属早熟类型,但其他性状表现一般;第Ⅱ类群(19份材料)出苗-抽穗日数最小,全生育期最短,早熟性明显,穗下节间长度相对其他类群较长;第Ⅲ类群(10份材料)生育期较短,主穗长相对较长,其余性状表现均处于较低水平;第Ⅳ类群(58份材料)主穗长、单穗重在各类群中处于较高水平,生育期相对较短;第Ⅴ类群(26份材料)生育期最长,属晚熟类型,除主穗长度最小外其余性状均表现突出;第Ⅵ类群(56份材料)生育期相对较长,属中晚熟类型,株高较低,生物产量处于中等水平。9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因子(单株秆重、株高、主穗直径)累计贡献率达70.41%,各主成分因子性状载荷值反映了育种中各性状的选择方向及潜力。综合评价谷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为新疆谷子资源收集、评价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谷子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甲虫基因组SSR位点分析及引物效率的验证

环境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SR作为一种微卫星分子标记方法,被广泛用于遗传多样性相关的研究,而SSR引物是否高效是影响整个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马铃薯甲虫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搜索基因组SSR位点,并设计引物和验证SSR引物的效率。最终在马铃薯甲虫基因组中共检测出SSR位点81 937个,且这些位点中以单核苷酸、二核苷酸、三核苷酸重复为主;从SSR位点的平均分布距离来看,单、三、四核苷酸重复在马铃薯甲虫基因组中平均分布距离较小,分别为2.21 kb、8.39 kb、36.21 kb。马铃薯甲虫基因组SSR位点中,优势基序总数为68 388个,比例高达83.46%,其中,单核苷酸以A/T重复基序占绝对优势,二核苷酸重复的SSR位点中,以AG/CT重复基序为主,三核苷酸重复的位点中,以AAT/ATT重复基序为主;在ClassⅠ长度的SSR位点中,以二核苷酸、三核苷酸重复的数量最多,比例高达82.32%;最后设计19对SSR引物测试效率,其中14对成功扩增条带,11对为多态性引物,其平均多态性条带6.27条。多态性引物的PIC值在0.375-0.794,平均值为0.600,大于平均值的引物为6对,占有效扩增引物的54.5%。研究表明,利用生物信息发掘SSR位点的方法简便高效,这为后续进一步利用SSR引物研究马铃薯甲虫的遗传多样性,及在其它昆虫中开发SSR引物开发奠定研究基础。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基因组 SSR位点分析 引物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野生核桃LFY3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LFY基因是调控开花及花发育的关键基因,为从分子水平了解核桃的成花机理,本研究以具有二次雄花的新疆野生核桃为材料,通过RACE-PCR方法,克隆了LEAFY (LFY)同源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且该基因是拟南芥LEY3的同源基因,因此命名为JrLFY3。该基因cDNA全长1 185 bp,开放阅读框长1 158 bp,编码385个氨基酸,预测其相对分子量为44 035.7 Da。JrLFY3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新疆早实核桃、山核桃LFY同源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0%以上,与山核桃、板栗等木本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推测它们具有相似的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JrLFY3基因在新疆野生核桃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芽、雌花和雄花序中表达量较高,嫩叶中表达次之,茎中表达量最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新疆野生核桃LFY3基因的功能及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新疆野生核桃 LFY3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农业生产效率地区差异分解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非期望产出Super-SBM-Theil-GMS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农业生产效率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文章基于新疆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使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测算新疆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随后使用Theil指数分解和GMS邓氏关联模型对新疆农业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和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北疆、东疆、南疆的效率得分均值分别为0. 943、1. 059、0. 854;新疆农业生产效率Theil指数呈上升趋势; Theil指数区域贡献率中区域内差异逐年下降,区域间差异逐年上升,区域内差异中北疆Theil指数区域贡献率最大; GMS邓氏关联模型得出的外部影响因素排序为城市化水平差异、人口密度差异、财政支出分权差异、产业结构差异、教育水平差异.[结论]调整农业财政分配比重,积极引进高新生产技术;增强区域内外互动,挖掘区域潜力,高效率地区进行辐射带动,扩大农业产业目标市场;加快城市化建设,优化农业布局,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关键词: 农业生产效率 Super-SBM(Undesirable) Theil指数 GMS模型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膜覆盖时间对新疆棉田水热及棉花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主要研究不同的地膜覆盖时间对棉田水热及棉花产量的影响。设置了6个地膜覆盖时间:40 d(J1)、55 d(J2)、70 d(J3)、85 d(J4)、100 d(J5)和140 d(全生育期覆盖,CK),2016和2017年在阿克苏绿洲典型滴灌棉田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地膜覆盖时间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耗水量(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_c)、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膜覆盖时间可影响土壤水热状况。随着地膜覆盖时间延长,0~80 cm土层含水率逐渐增加,ET_c持续降低,WUE呈增加趋势,但超过100 d后对ET_c及WUE无显著影响。J1、J2、J3和J4处理在揭除膜后,土壤含水率迅速降低,土壤深层水快速消耗,进入铃期后处理间差异才逐步开始缩小。地膜覆盖时间小于100 d会显著减少单株成铃数,降低单铃质量,最终造成减产。J1~J5覆盖时间中,J5处理产量(2 a平均为6 800 kg/hm~2)和WUE(2 a平均为11.5 kg/(hm~2·mm))最高(P<0.05),且J5与CK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地膜覆盖100 d较适宜。该研究结果可为绿洲棉区合理地使用地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残膜回收及降解地膜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耗水量 温度 含水率 地膜覆盖 棉花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桃蔗糖合成酶对幼果生理脱落的响应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扁桃蔗糖合成酶基因功能与幼果生理落果的关系。【方法】以新疆主栽品种纸皮扁桃生理落果期的正常果和即将脱落果实为试材,采用qRT-PCR法分析SuSy基因的表达模式,测定糖组分浓度和蔗糖合成酶活性。【结果】扁桃果实SuSy基因在不同发育期均有表达,且均在快速落果期(盛花后7~22 d)的高峰期(盛花后17 d)表达量达低值,而后逐渐升高;果实中葡萄糖浓度﹥果糖浓度﹥蔗糖蔗糖浓度,正常果的葡萄糖和果糖浓度均大于即将脱落果且与SuSy分解方向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即将脱落果的蔗糖浓度始终大于正常果,即将脱落果中的蔗糖代谢出现异常;在落果高峰期(盛花后17 d),SuSy分解方向酶活性达峰值,之后随着营养竞争缓和而逐步降低,且正常果酶活性始终大于即将脱落果;SuSy合成方向酶活性在正常果中持续走低,直至落果后期库源竞争趋于缓和后缓慢升高,而即将脱落果的合成方向酶活性却在落果高峰期达峰值。【结论】扁桃幼果生理落果期SuSy酶主要在分解方向上起作用,其活性变化异常造成部分果实糖代谢紊乱导致脱落。

关键词: 扁桃 生理落果 蔗糖合成酶 蔗糖代谢 表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