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春小麦蛋白品质特性与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生态类型区春小麦蛋白品质特性与淀粉糊化特性的变异,为小麦品种改良和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合理布局种植优质小麦提供有效信息。【方法】选用3种品质类型8个春小麦品种在新疆17个试验点种植,测定其蛋白品质与淀粉品质指标;利用方差和聚类分析,对新疆不同生态类型区内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蛋白品质特性与淀粉糊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籽粒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糊化特性所有参数在基因型、环境间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除降落数值外,其余品质性状在基因型×环境互作间也差异显著;3种不同品质类型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均差异显著,且强筋类品种表现较好;强筋类和中弱筋类的湿面筋含量差异不显著,与中强筋类差异显著;不同筋型品种面团流变学特性差异不同,除吸水率外,其他所有参数在3种筋型间均差异显著;不同筋型品种淀粉糊化特性差异分析可知,三种筋型品种的最终粘度、回生值、峰值时间均差异显著,且平均值大小顺序为中弱筋类>强筋类>中强筋类;强筋类与中强筋类的峰值粘度、稀懈值、峰值时间差异不显著,而与中弱筋类差异显著;聚类分析可知,奇台试验站、呼图壁、轮台、哈密市适合种植强筋类春麦品种;吐鲁番、塔城164团、焉耆、巩留、塔城、温泉、奇台吉布库旱地适合种植中强筋春麦品种;昭苏、巴里坤、阿勒泰、青河、新源、奇台吉布库水地适合种植中弱筋春麦品种。【结论】新疆春小麦籽粒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糊化特性在基因型、环境间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强筋类春麦品种的品质性状明显好于中强筋类和中弱筋类;聚类分析可知,强筋类、中强筋类春麦品种主要适合种植在沿天山边缘一带哈密-吐鲁番-昌吉-巴州-伊宁-博乐等地区;中弱筋类春麦品种适合种植在昭苏、巴里坤、阿勒泰、青河、新源、奇台吉布库水浇地。
关键词: 春小麦 小麦类型 生态环境 品质性状 淀粉糊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条件下棉花对土壤盐分及离子运移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棉花对盐分及离子的运移的作用关系,分析滴灌棉田盐分的运移规律和影响机制.[方法]通过田间微区试验,对小区内盐渍化土壤进行混匀,设置种植棉花与未种植棉花试验处理,研究棉田土壤盐分离子的运移特征.[结果]灌溉使得0~40 cm土层土壤盐分、阴、阳离子含量明显下降,在40~60 cm土层浓度增加形成离子聚集区.棉花种植过程对0~30 cm土层土壤总盐分、阴阳离子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较为显著是10~20 cm土层的总盐分、Cl-和SO42-离子的含量,减缓了其运移过程,对其他离子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对土壤pH值影响不大.[结论]棉花种植过程显著影响土壤10~20 cm土层的总盐分、Cl-和SO42-离子向下运移过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芜菁营养生长期叶片光谱特性及对氮的敏感性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芜菁营养生长期叶片光谱反射率对N的响应,研究采用叶片光谱指数诊断N敏感时期,为新疆芜菁简便快捷的非破坏性N营养诊断提供最佳时间窗。【方法】利用Unispec-SC光谱仪测定不同芜菁幼苗期、叶片生长旺盛期、肉质根生长盛期、成熟期叶片的光谱反射率。【结果】芜菁营养生长期叶片光谱反射率波动取决于波长,在可见光波段的变异最小。芜菁营养生长期不同发育阶段光谱指数(ND705)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者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叶片生长旺盛期为长黄蔓菁、新星圆蔓菁、美国小芜菁、天地禾芜菁氮素光谱营养诊断的敏感时期,叶片生长旺盛期与肉质根生长盛期为新星圆蔓菁(二代)氮素光谱营养诊断的敏感时期。幼苗期和成熟期可以作为区分几个品种芜菁氮素光谱营养诊断的敏感生育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机械化旱条播种植技术在和田地区的应用及表现
《中国稻米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和田地区是新疆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但单产普遍较低,其关键制约因素在于栽培技术落后(多采用撒播)。本研究选择新疆主推水稻品种新稻36号和新稻4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机械旱条播种植技术进行了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机械旱条播种植技术的水稻产量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撒播技术的水稻,新稻36号表现尤其显著,较撒播增产28.0%。基于此,本文就机械旱条播种植模式在和田地区应用的具体生产技术要求进行了总结,以为和田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库尔勒香梨果实可溶性糖积累及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特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15年生库尔勒香梨(Pyrus brestschneideri Rehd)为试材,研究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总糖、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山梨醇含量以及6种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果实幼果期山梨醇为主要糖,占总糖中的比例50%以上,随着果实的发育,山梨醇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到果实成熟期,总糖中的比例降到24.7%。而在中后期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所占的比例缓慢上升,果糖含量超过山梨醇成为果实中的主要糖。成熟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为16.16%,果糖、山梨醇、葡萄糖和蔗糖占可溶性总糖中的比例分别为38.7%、24.7%、22.0%和14.4%。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在果实发育前期活性较弱,随着果实发育而逐渐增高。果实发育早期蔗糖合成酶(SS)活性随果实发育而下降,而后期则随果实发育而逐步增强。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随果实发育持续上升,在果实发育的中后期急剧升高,与蔗糖迅速积累的时期相一致。山梨醇脱氢酶(SHD)和山梨醇氧化酶(SOX)的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果实的发育先降低后增高,但前者的变化幅度大,且其活性水平始终显著高于后者。【结论】在果实幼果期山梨醇为主要糖,而成熟期果糖含量超过山梨醇成为果实中的主要糖。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积累主要受山梨醇的影响,受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积累差异的影响较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在干旱区土壤中原位测定磷素的方法及其应用
《干旱区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technique,DGT)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有效态元素生物有效性研究的一种新技术,为确定测定土壤磷素生物有效性的DGT最佳测试条件以及肥料磷在土壤中迁移特性,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土壤与DGT作用时间、环境温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对DGT测定的磷素生物有效性影响,并利用DGT测定肥料磷在表面撒施和滴施(4种土壤类型:潮土、灌淤土、灰漠土和草甸土)方式下土壤剖面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DGT-P随土壤与DGT作用时间(0~24 h)的增加而增加,在24 h后趋于稳定;DGT-P随土壤相对含水量(20%~100%)的增加而增加,在含水量为80%~100%时最大,当相对含水量增加到120%时,DGT-P则降低;DGT-P随环境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5℃后趋于稳定。与表面撒施处理相比,滴施可以增加5~15 cm肥料磷的分布。而滴施处理的磷的移动性也受到土壤类型和质地的影响,在草甸土(71%砂粒)上运移性较大,在潮土(46.65%砂粒)上运移性较小。总之,DGT测定的土壤磷素生物有效性最佳测试条件为土壤与DGT作用时间在24 h,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100%,环境温度25℃,磷肥滴施优于表面撒施,滴施的磷肥能够迁移到更深的土层。
关键词: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 土壤磷素 生物有效性 磷迁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大果杏新品种'玫硕'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玫硕’杏是以我国地方品种‘蜜香’为母本,以从国外引入的‘凯特’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特大果杏新品种.该品种外形美观、果实近圆形,果实特大、平均单果质量117.6g.果皮金黄色,阳面玫瑰红色.果肉金黄,肉厚质细,纤维少,可食率达95.3%.汁液多,甜美可口,味浓芳香,风味极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5.1%.维生素C含量11.5 mg·1 00 mg-1,总糖7.35%,还原糖2.84%,总酸1.59%,果胶1.46%.品质上乘,离核.‘玫硕’杏树势强健,树冠半圆形,树姿较开张.3月上旬花芽萌动,3月中下旬开花,花期5~7 d,5月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63 d;3月下旬叶芽萌动,4月上旬展叶,11月中旬落叶,树体营养生长期约220 d.成龄树以花束状枝、短果枝结果为主.嫁接苗第2年开始开花结果,5 a(年)即可进入丰产期,平均每666.7 m2产量2 400 kg.该品种自花结实率较低,需配置授粉树.该品种适应性强,早实、丰产稳产.在黄河和淮河流域、秦岭及以北地区均可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物质对棉花花铃期抗旱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有利于提高干旱胁迫下棉花花铃期抗旱性的最佳外源物质。【方法】以棉花品种新陆早57号为材料,大田试验采取控水的方法,分别施用不同类型的黄腐酸、6-BA、甜菜碱、油菜素内酯和水杨酸。测定各处理下棉花的农艺性状、干物质及产量等指标,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评价5种外源物质对增强棉花花铃期抗旱性的综合效果。【结果】在干旱胁迫下,供试的外源物质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棉花花铃期的抗旱能力,棉花株高、茎粗、果枝台数、主茎叶片数增大,地上部干物质、鲜重、籽棉产量增加;不同外源物质对棉花花铃期抗旱能力的调控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综合评价值(D)排在最前外源物质是水杨酸。【结论】外源物质增强棉株对干旱环境适应性,可作为一种补偿途径,减轻花铃期缺水对棉花的伤害,利于棉花的高产、稳产,其中喷施水杨酸处理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培养基对春小麦×玉米单倍体胚分化成苗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宜春小麦单倍体胚分化成苗的培养基,获得稳定且高效的单倍体胚培养方法。【方法】分别使用8种不同配方培养基对春小麦单倍体胚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分化成苗,根据成苗率及生长情况筛选培养基。【结果】在不添加激素的1/2 MS培养基中春小麦单倍体胚成苗率最高(73.49%),在1/2MS+0.1 mg/L 2,4-D培养基中春小麦单倍体胚能够一步成苗,且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结论】1/2 MS培养基较B5培养基更适宜春小麦单倍体胚的分化成苗,2,4-D对于春小麦单倍体胚的根系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4-D>IAA,1/2 MS+0.1 mg/L 2,4-D培养基是春小麦单倍体胚分化成苗的适宜培养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种质资源表型及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国内外124份谷子种质资源进行表型及SSR遗传多样性分析.表型性状分析表明,幼苗叶姿、穗颈2个质量性状变异较丰富;单株秆重、单株生物产量、单穗重3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较大,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表型性状聚类采用Ward法,在遗传距离7. 0处分为6大类群,各类群性状差异明显.SSR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52对引物在124份材料中共扩增特异性条带52条,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 834,变化范围为0. 615~0. 962.聚类分析表明,遗传相似系数为0. 746时,124份材料被分为4大类群,第Ⅰ、Ⅱ类群均来自中国河北;第Ⅲ类群来自哈萨克斯坦;第Ⅳ类群占参试材料的87. 90%,没有明显的地理聚类特征.但遗传相似系数为0. 843、0. 870时,进一步可分9个亚群、7个亚亚群,材料又基本按地区聚为一类.表型性状及SSR聚类分析均存在明显的地理聚类特征,结合表型性状鉴定出12份适宜新疆种植的谷子优异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