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表达葡萄糖氧化酶基因抗晚疫病马铃薯的培育(英文)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葡萄糖氧化酶催化分子氧氧化b -D葡萄糖产生葡萄糖酸和H2 O2 。产生H2 O2 和其它活性氧物质是植物对病原体侵入的防御反应。实验证明H2 O2 水平升高不仅可诱发细胞过敏坏死反应 ,而且还能激活抗病基因表达如植物抗毒素及诱导病原相关蛋白 (PR)等基因的表达。通过农杆菌介导将来自黑麴霉(Aspergillusniger)的葡萄糖氧化酶基因转入 2个马铃薯重要栽培品种大西洋 (Atlantic)和夏普蒂 (Shepody)中获得 2 3个转基因株系 ,其中 75 %为Kan抗性植株。在 2 3个转基因株系中有 16个株系可用PCR扩增出目的基因。进一步用核酸斑点杂交选出 13个杂交阳性株系。转基因植物总DNA的Southernblot分析表明 ,GO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四倍体基因组中 ,转基因大西洋植株中目的基因为 2~ 4个拷贝 ,而夏普蒂转基因植株中为 1个拷贝。将转基因植株离体叶片接种呼和浩特地区流行的Phytophthoroinfestans的复合生理小种 1,3,4孢子。结果表明 ,和未转基因对照相比转基因植株病斑出现时间晚 ,病斑扩展速度慢 ,发病程度轻 ,感病叶片少。总体上表现出较明显抗病性。转基因大西洋中抗性株系多于夏普蒂。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体内H2 O2 含量测定表明 ,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根系和叶片在KI-淀粉培养基上数天后变为蓝色 ,而未转基因对照植株的根系?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基因 马铃薯晚疫病 核酸斑点杂交 抗真菌基因工程


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研究进展
《饲料工业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日粮蛋白质首先经过反刍动物复胃,然后从肠管中消化,吸收进入肠系膜静脉,再流入门静脉,经过肝脏整合后进入心脏,最后在肺脏中携氧后分配给外周组织利用。氨基酸在被机体吸收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氨基酸将要参与消化道壁的代谢,并且这些代谢显著影响着肝脏和上皮组织对氨基酸的利用。另外各种氨基酸在肝脏清除量差异很大,肝脏在控制分配给外周组织的氨基酸的数量和质量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按蛋白质的利用过程,详尽地综述了氨基酸在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过程的有关研究进展,对氨基酸需要量和氨基酸平衡及其调控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对今后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研究进行了展望。


羊流产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自行分离、传代培养的内蒙古地区山羊流产衣原体按常规方法分离纯化 ,提取衣原体基因组DNA作为模板 ,按照国外发表的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 (MOMP)基因两端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 ,用PCR方法扩增出一 1 17Kb的DNA片段。利用引物上预先设计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 ,将扩增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连接到 pUC19质粒相应位点上 ,转化大肠杆菌DH5α ,筛选重组子。经PCR检测和内切酶分析鉴定含MOMP基因的重组子质粒。对克隆片段进行全序列分析 ,结果证明得到MOMP全编码序列的基因克隆。本株衣原体MOMP编码区由 1170个核苷酸组成。序列比较发现本株衣原体的MOMP基因与国外的羊流产衣原体S2 6/3株的MOMP基因完全相同 ,与B577株的MOMP基因仅有一个核苷酸的同义变异。


不同无机硫对内蒙古白绒山羊消化代谢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 9只装有瘤胃和十二指肠近端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 ( 2周岁左右 ) ,随机分成 3组 ,分别饲喂氮硫比相同而硫源不同 (分别为硫磺、硫化钠和硫酸钠 )的 3种日粮 ,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和测定食糜流通量 ,以探讨不同无机硫对氮和硫的沉积量以及硫的流通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硫酸钠组氮的进食量和沉积量均显著高于硫磺组和硫化钠组 ( P<0 .0 5) ,但各组间氮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 ( P>0 .0 5)。硫化钠组和硫酸钠组硫的沉积量以及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硫磺组 ( P<0 .0 5)。硫酸盐在瘤胃吸收量很少 ,主要在肠道被吸收 ;硫化物在瘤胃和小肠均可被吸收利用 ;元素硫 (硫磺 )主要在瘤胃和小肠前段被分解利用 ,元素硫的生物学效价显著低于硫酸钠和硫化钠 ( P<0 .0 5)。总之 ,添加硫酸钠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的效果好于硫磺和硫化钠


寄主品种-病原物小种寄生适合度中水平抗性与侵袭力关系的初步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 8个马铃薯品种与 2个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合寄生适合度的测定 ,对品种 -小种寄生适合度中水平抗性与侵袭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初步研究结果可基本确定 ,在没有垂直抗性或垂直抗性被相应毒性基因克服了的组合中 ,品种水平抗性和小种侵袭力以乘积的方式构成寄生适合度。其关系可表示为 :相对寄生适合度 =品种水平抗性 (以相对感病性表示 )×小种侵袭力


内蒙古白绒山羊若干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研究
《遗传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应用女母回归法、公畜内女母回归法、半同胞相关法和单元内半同胞相关法对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产绒量、绒厚、毛长、体重、绒伸直长度和细度等六个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 :(1)绒量遗传力介于 0 2 6~ 0 45之间 ;绒厚遗传力介于 0 33~ 0 5 6之间 ;毛长遗传力介于 0 2 3~ 0 32之间 ;体重的遗传力介于0 16~ 0 36之间 ;绒伸直长度遗传力为 0 2 4;绒细度的遗传力为 0 14。 (2 )产绒量与绒厚、绒厚与毛长、长度与绒厚、长度与毛长的遗传相关分别介于 0 33~ 0 79、0 5 1~ 0 6 9、0 38~ 0 6 0、0 74~ 0 90之间 ,存在较强的正向遗传相关 ;绒量与毛长、绒量与体重、绒厚与体重、细度与绒厚、细度与绒量、细度与体重的遗传相关分别为 0 11~ 0 38、0 0 6~ 0 17、0 15~ 0 36、0 0 2~ 0 11、0 2 4~ 0 35、0 13~ 0 32之间 ,存在较弱的正向遗传相关 ;毛长与体重、长度与绒量、长度与体重、长度与细度、细度与毛长之间的遗传相关介于 - 0 14~ - 0 2 8、- 0 0 9~ - 0 2 0、- 0 18~ -0 2 3、- 0 2 7~ - 0 31、- 0 17~ - 0 2 8之间 ,存在中等偏弱的负向遗传相关。 (3)绒量、绒厚、毛长、体重的重复率分别为 0 42、0 2 7、0 5 9、0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