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薯新品种茎尖培养及病毒检测技术
《福建农业科技 》 2020
摘要:为了优化甘薯茎尖培养方法,获得甘薯新品种脱毒试管苗.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NAA、GA3和6 BA三种因素对甘薯茎尖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筛选培养基最佳配方;在正交试验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不同甘薯品种在最佳培养基组合的茎尖分化和植株再生情况;并用RT PCR方法对成苗的甘薯品种再生株系进行病毒病(SPFM V、SPCSV、SPVG、SPVC和SPLV)检测.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福薯604茎尖分化成苗影响的主次关系为6 BA>NAA>GA3,福薯604茎尖组培成苗的最佳组合为MS培养基+6 BA 1.2 mg·L-1+NAA 0.10 mg·L-1+GA30.1 mg·L-1,其茎尖组培苗萌芽率为93.3%、成苗率达50.0%.不同甘薯品种在最佳培养基组合条件下的茎尖分化情况表现不同,其中,福菜薯23和福薯116甘薯品种的茎尖分化和植株再生情况最好.不同甘薯品种试管苗经R T PC R检测,最终获得福薯8号、福薯34、福菜薯22、福薯916、福薯90、福菜薯23、福薯116、福薯317、福薯604、福薯16号、福薯33和福薯113等12份甘薯脱毒试管苗,可应用于实际生产.


烟嘧磺隆多元复配除草剂对3种非靶标植物的影响
《武夷科学 》 2020
摘要:烟嘧磺隆复配剂被广泛应用于玉米田除草,为了评价其对非靶标植物的影响效应,明确烟嘧磺隆复配剂的环境风险,以小麦、绿豆和甘蓝为试验对象,在对照组出苗率达到50%后的第14天,分别测定8%烟嘧·氯吡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16%烟嘧·硝磺·氯吡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36%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2%烟嘧·氯吡·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可分散油悬浮剂对3种非靶标植物的半效应浓度(EC50),并选择最敏感指标进行评价.4种复配剂对小麦的EC50有效成分分别为0.029、0.062、0.078和0.053 mg·kg-1(高毒),对绿豆的EC50有效成分分别为0.995、0.149、0.154和0.157 mg·kg-1(中毒),对甘蓝的EC50有效成分分别为0.0040 mg·kg-1(剧毒)、0.0011 mg·kg-1(剧毒)、0.0310 mg·kg-1(高毒)和0.0020 mg·kg-1(剧毒).4种烟嘧磺隆复配剂对小麦、绿豆和甘蓝等仍具有较高的毒性,在甘蓝等蔬菜田需谨慎施用.


海藻寡糖生物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菌群的影响
《福建农业科技 》 2020
摘要:探讨不同海藻寡糖生物肥处理对甬优1540水稻产量、叶绿素相对含量、籽粒性质、根系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综合影响.设置了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66.7% 海藻寡糖+33.3% 胶质芽孢杆菌)、处理B(100% 海藻寡糖)、处理C(100% 胶质芽孢杆菌)、C K(清水对照),共施基底肥1次,叶面喷施3次.结果表明:处理B的水稻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处理A的增产效果最为显著,达到13.2%,处理B和处理C的增产效果分别为5.6% 和10.9%.增施海藻寡糖生物肥的水稻籽粒氮磷钾含量高于对照.同时,处理B的根系土壤pH值最高,而酸杆菌的相对含量最低,呈显著的负相关.海藻寡糖和胶质芽孢杆菌对甬优1540产量均有促进作用,但复合后的协同增效作用明显.
关键词: 甬优1540 海藻寡糖 胶质芽孢杆菌 叶绿素 土壤菌群


兔源强毒力金黄色葡萄球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福建农业学报 》 2020 CSCD
摘要:[目的]建立检测兔源强毒力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双重PCR检测方法,为兔葡萄球菌病的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兔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和pvl两种毒力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双重PCR扩增,对双重PCR反应体系的混合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对双重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当双重PCR反应体系混合引物的浓度为0.6μmol·L-1、退火温度为59.6℃时,双重PCR的扩增效果最优.该双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能扩增出兔源强毒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320 bp)和pvl(585 bp)基因片段以及低毒力菌株的nuc(320 bp)基因片段,对兔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等4种常见兔源细菌性病原菌以及阴性对照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敏感性高,能分别检出10 pg和100 fg的强毒力和低毒力兔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该方法重复性好,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为0;该方法准确性好,对119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已报道的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和pvl基因的单重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100%.[结论]针对nuc和pvl两种毒力基因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准确性,为兔源强毒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兔 金黄色葡萄球菌 强毒力菌株 低毒力菌株 双重PCR检测方法


新型复配剂250 g/L吡唑萘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
《农药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250 g/L吡唑萘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照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50 g/L吡唑萘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12.5、150.0、187.5 g a.i./hm~2处理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38%、79.84%、82.92%,其中187.5 g a.i./hm~2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3个对照药剂,差异极显著.[结论]250 g/L吡唑萘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使用剂量为150.0~187.5 g a.i./hm~2.


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水稻主栽品种的抗性筛选
《福建农业学报 》 2020 CSCD
摘要:[目的]了解近年来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和福建省主栽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情况,可为合理布局抗病品种和稻瘟病抗性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2019年收集福建省17个县市(地区)的中稻稻瘟病穗颈瘟样本,分离单孢用7个中国鉴别品种进行分类鉴定,并从中筛选出60个福建省内具有代表性的稻瘟病菌株,室内喷雾接菌32个福建省主栽水稻品种,同时用9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检测这32个主栽品种.[结果]7个鉴别品种的鉴定分类结果显示,稻瘟病生理小种ZA群出现频率为39.48%,为优势种群;用60个代表性生理小种室内接菌鉴定结果显示,这些生理小种平均致病率为23.28%,相对较低,说明福建省推广的主栽水稻品种的抗瘟性相对较好;鉴定筛选出宽抗谱水稻品种15份,其中隆两优华占、两优332的抗谱最广,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利用.[结论]福建省的稻瘟病生理小种已由早期的以ZB、ZC群为优势种群逐渐转变为以ZA群为优势种群,这与近年来甬优系列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有关.在抗稻瘟病的品种布局上应优选抗谱宽度大的品种,同时在新品种推广种植中,应追溯宽抗谱水稻品种的致病生理小种来源地,尽量避开可能致使拟推广品种感病的生理小种所在地区.


黄秋葵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的转录组分析
《核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黄秋葵抗南方根结线虫相关基因组学,利用Illumina Hi-seq TM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受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后黄秋葵种质12C2转录组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接种南方根结线虫18 h后,从接种和未接种的黄秋葵种质12C2根尖中共获得71.49 Gb有效数据,Q30碱基百分比均达到94.0%以上.共获得2 318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包括1 156个上调基因,1 162个下调基因,其中功能注释基因2 202个.根据unigene库序列进行GO、KOG和KEGG注释,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家族、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家族、葡聚糖内-1,3-β葡糖苷酶基因家族和果胶裂解酶基因家族下调表达,植物激素代谢相关基因-生长素响应蛋白基因、生长素流入运输载体基因下调表达,茉莉酸合成酶基因上调表达,调控相关基因表达的WRKY和MYB转录因子基因家族上调表达,参与植物细胞的膜联蛋白基因家族上调表达,植物细胞周期蛋白基因家族下调表达.本研究结果为开展黄秋葵抗南方根结线虫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鹿角蕨孢子萌发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鹿角蕨孢子萌发与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为鹿角蕨规模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鹿角蕨孢子为外植体,采用3种不同消毒方法进行孢子灭菌与萌发;利用正交设计法,探讨基本培养基(MS、改良1号和改良2号)及植物生长调节剂(6-BA、KT、NAA和IBA)等对绿色球状体(GGB)增殖、丛生芽增殖及生根培养等关键环节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孢子消毒方法及GGB增殖、丛生芽增殖和生根培养基配方.[结果]适宜孢子消毒的方法为超声波清洗器振荡清洗40 min,污染率低,仅为6.7%,孢子萌发率高达100.0%;各试验因素对GGB增殖影响的主次关系为基本培养基>6-BA>CH>NAA,以改良1号为基本培养基较好,6-BA适宜浓度为0.5 mg/L,NAA适宜浓度为0.1 mg/L,CH适宜浓度为0.2 g/L,42 d平均增殖系数达5.5;各试验因素对丛生芽增殖影响的主次关系为IBA>6-BA>NAA>KT,IBA适宜浓度为0.5 mg/L,6-BA适宜浓度为0.3 mg/L,KT适宜浓度为0.1 mg/L,NAA适宜浓度为0.3 mg/L,60 d平均增殖系数达5.3;添加NAA 0.3 mg/L为最适浓度,生根率为100.0%;试管苗移栽60 d成活率达98.5%.[结论]超声波清洗器振荡清洗40 min能有效降低鹿角蕨孢子污染率,提高孢子萌发率.鹿角蕨GGB增殖培养基以改良1号+6-BA 0.5 mg/L+NAA 0.1 mg/L+CH 0.2 g/L较适宜,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以改良2号+6-BA 0.3 mg/L+KT 0.1 mg/L+NAA 0.3 mg/L+IBA 0.5 mg/L较适宜,生根培养基以改良1号+NAA 0.3 mg/L较适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