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多花黄精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福建农业科技 2021

摘要:通过多年对多花黄精种子生产技术的实践和研究,总结了多花黄精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包括产地环境选择、母株种植、母株田间管理、授粉与护果、种子采收和加工、种子质量及检验、标识和包装、贮藏和运输、生产档案管理等种子生产关键技术规范,该技术规程可为福建省及类似环境区域多花黄精的种子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种子 生产技术 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初探

湖南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筛选防治蔗螟高效、低毒、安全的药剂,选择5种常用杀虫剂对甘蔗螟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120 g/hm2(有效成分,下同)防治效果最好,达85.2%;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3000 g/hm2防效达82.7%;0.1%呋虫胺颗粒剂225 g/hm2、0.5%噻虫胺颗粒剂300 g/hm2、2%吡虫啉颗粒剂1500 g/hm2等处理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超过70%.各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均不同程度增产,以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3000 g/hm2处理增产率最高,达11.1%,但经方差分析其与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120 g/hm2、2%吡虫啉颗粒剂1500 g/hm2增产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这些新型低毒杀虫剂对蔗螟的控害效果明显,可交替轮换使用.

关键词: 蔗螟;杀虫剂;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秋葵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优化

福建农业科技 2021

摘要:为优化黄秋葵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以黄秋葵为原料,采用酸解法提取黄秋葵可溶性膳食纤维,以及酶解法提取黄秋葵不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黄秋葵可溶性、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酸解法提取黄秋葵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为料液比,其次是pH值、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优化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g/mL)、pH值7.0、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100min,此工艺下黄秋葵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可达13.52%;酶法提取黄秋葵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影响较大的影响因素是pH和酶解温度,优化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为60℃、pH 5.0、加酶量为0.7%、酶解时间为60min。此工艺条件下得率可达37.82%。应用优化条件测试6个黄秋葵品种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均在13%以上,不溶性膳食纤维平均得率为36.15%。该提取优化条件的提取工艺得率较高,可为黄秋葵膳食纤维的提取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秋葵 膳食纤维 提取 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柠檬香茅资源的抗寒性评价与筛选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4个柠檬香茅资源(漳州香茅、广东香茅、永春香茅、新西兰香茅)的叶片作为材料,进行-25、-15、0、5、15℃低温处理,测定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活性及POD活性,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并应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4个柠檬香茅资源的相对电导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半致死温度为-21.81-20.94℃。低温胁迫过程中,各香茅品种的SOD、POD活性整体呈升高的趋势;MDA含量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逐渐升高。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的4个香茅资源的抗寒性,其由强到弱依次为漳州香茅>永春香茅>新西兰香茅>广东香茅。通过抗寒性评价可知,漳州香茅、永春香茅可向低温地区引种或作为抗寒育种材料。

关键词: 柠檬香茅 抗寒性 生理生化指标 隶属函数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农家参谋 2021

摘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科技创新 乡村振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黄龙病田间防控模式研究

东南园艺 2021

摘要:为明确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防控“三项”措施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效应,通过建立HLB田间传播模型、病树砍除模型、木虱防治模型,据此理论进行解析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HLB始盛期拐点为发病率HLB=21.1%,建议HLB0≥20.0%作为毁园临界预警。相对封闭橘园理论推算病树清除率下限为0.80,连续3年清除病树可使黄龙病初始发病率HLB0=20.0%、传染率IR=1.0的果园实现低风险栽培(HLB<1.0%),其代价为累计病株砍伐率∑Cut≤25.0%。经仙游县2例果园,持续4年的试验验证,与理论推演基本相符。在敞开式橘园,当周边相邻背景果园面积S1远大于目标园面积S2 (以下序号同义),且HLB1>HLB2时,目标果园受周边HLB高危入侵,维持橘园需要每年承担至少△HLB2(△HLB2≥IR1·HLB1)的损失,且HLB2不收敛,即每年需承担同等砍树、补苗代价;当HLB1>>HLB2时,则要求增加病株消除率CR2负荷,从而推高成本;若HLB1IR推演d CR/d IR>1/(1+IR)2,表明清除病树比全园泛杀木虱更能有效的降低传染率,尤其在烈性传染时,应首选砍除病树来抑制疫情。无病苗对防范HLB仅具时效性,HLB入侵概率与栽培年限成正比。因此,在确保橘园常规病虫害防治即病、虫斑果率<5.0%条件下,持续清除HLB病树为控制疫情最经济与有效的方法,推荐将清除HLB列为冬季清园的制度化必备操作。在遇田间HLB识别疑难时推崇严苛“有病推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防控模型 清除病树 侵染率 清除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孔树脂纯化嘉宝果叶片多酚及其生物活性和组成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嘉宝果(Myrciaria cauliflora)叶片多酚的分离纯化方法,对4种树脂(NKA-2、NKA-9、HPD-826和HPD-400A)进行了筛选,并分析了其多酚的抗氧化、体外降糖活性和组成成分。结果表明,NKA-9树脂适于嘉宝果叶片多酚纯化,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2.00 mg/mL、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70%、上样流速1.0 mL/min、上样量204 mL、洗脱流速0.9 mL/min、洗脱量70 mL。嘉宝果叶多酚纯度可达69.86%。嘉宝果叶片纯化后的多酚抗氧化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高于纯化前,但α-淀粉酶抑制活性低于纯化前。HPLC结果表明,嘉宝果叶片中含有杨梅苷、芦丁、金丝桃苷和鞣花酸,其中鞣花酸含量最高[(16.15±0.49) mg/g]。因此,NKA-9树脂适合分离纯化嘉宝果叶片多酚,纯化后的多酚抗氧化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增强。

关键词: 多酚 树脂 嘉宝果 抗氧化 降血糖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曲米酒糟对山羊养分消化率、血液抗氧化性能指标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讨红曲米酒糟对山羊养分消化率、血液生化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将28只山羊随机分为4组,各组日粮中红曲米酒糟含量分别为0 (对照组)、10%(Ⅰ组)、20%(Ⅱ组)及30%(Ⅲ组)。结果显示:对照组与Ⅰ组总能(GE)、蛋白质(CP)及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均高于其余2组(P<0.05)。Ⅰ组、对照组、Ⅱ组、Ⅲ组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依次降低,差异显著(P<0.05)。血液生化指标方面,整个试验期各组葡萄糖(Glu)、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液抗氧化性能指标,第14天,处理Ⅰ组、对照组、Ⅱ组、Ⅲ组过氧化氢酶(CAT)依次降低,差异显著(P<0.05);处理Ⅰ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其余3组(P<0.05);处理Ⅲ组丙二醛(MDA)高于其余3组(P<0.05)。至第28天,对照组、处理Ⅰ组GSH-Px水平高于Ⅱ、Ⅲ组(P<0.05);Ⅰ组CAT高于Ⅲ组(P<0.05);Ⅰ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Ⅲ组MDA高于处理Ⅰ组(P<0.05)。由此可见,红曲米酒糟能有效提高山羊养分消化率,改善血液生化指标,增强抗氧化性能,以处理Ⅰ组(10%)效果最佳。

关键词: 红曲米酒糟 养分消化率 血液生化和抗氧化能力 山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规模化养猪场粪污厌氧发酵及深度处理技术应用

福建农业科技 2021

摘要:为了实现粪便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的目的,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即固液分离—黑膜厌氧发酵塘—水解酸化塘—混凝沉淀池—A/O—深度处理工艺,通过福建省新星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建瓯市徐墩镇山边村规模化养猪场的实践应用,经深度处理后出水化学需氧量(CODcr)为 147.2 mg·L-1,生物需氧量(BOD5)为28.6 mg·L-1,氨氮含量(NH3-N)为7.6 mg·L-1,悬浮物浓度(SS)为9.8mg·L-1.该工艺通过技术集成途径建立了新型的猪场粪污处理达标排放模式,为福建省猪场粪污治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示范应用.

关键词: 规模化养猪场;厌氧发酵;深度处理;达标排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玉米田除草剂助剂的筛选及其增效作用

武夷科学 2021

摘要:为筛选出鲜食玉米田内有助于除草剂增效的最佳助剂,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茎叶喷雾法比较了30%硝磺·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中添加不同类型助剂的杂草防除效果,测定了助剂对不同除草剂增效作用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助剂中,有4种助剂对30%硝磺·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施药后15 d,在30%硝磺·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70%常规用量(有效成分472.50 g·hm-2)中添加助剂有机硅增效剂(硅王和速润)和植物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哈速腾和激健),其杂草鲜重防效均高于未添加助剂的处理,防效分别增加20.20%、13.13%、13.97%和20.20%。在推荐常规用量70%条件下,30%硝磺·莠去津(有效成分472.50 g·hm-2)、30%苯唑草酮(有效成分18.90 g·hm-2)、27%烟·硝·莠去津(有效成分567.00 g·hm-2)和31.5%烟嘧·莠去津(有效成分595.35 g·hm-2) 4种除草剂中添加激健助剂后,其防效分别增加17.53%、10.97%、8.76%和12.37%,其中在烟嘧·莠去津和硝磺·莠去津2种除草剂常规用量70%的条件下添加助剂处理与其常规用量相当,助剂对除草剂的减量使用作用明显。在配合4种除草剂减量使用过程中,激健助剂的添加对玉米产量无明显影响。综上所述,在减药模式下,适宜助剂的介入能提升除草剂防效,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研究结果将为福建省玉米田杂草的化学防除减施技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除草剂 助剂 增效作用 杂草防除 鲜食玉米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