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杂交水稻的系谱分析与杂种优势利用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0
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亦出现杂交种的育种产量持续徘徊不前的局面,两系法、三系法杂交种产量相当.分析原因,有下面几个方面:三系杂交稻技术路线上限制于核质互作配套机制要求有选择性地使用亲本而形成两大杂种优势群,多年来较少补充优质的种质资源,杂种优势群内遗传基础不丰富;两系杂交稻的杂种优势来源没有突破三系杂交稻杂种优势形成模式;杂交稻的杂种优势群内种质创新及杂种优势群理论创新研究乏善可陈.本文从生物技术应用、水稻远缘杂交研究、育种研究力量整合等方面就杂交水稻育种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三系杂交稻 恢复系 保持系 水稻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分子化合物靶向DNA连接酶Ⅳ提高CRISPR/Cas9基因编辑效率的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基因编辑工具能够在DNA链上制造特定位点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DSB).细胞内具有修复DSB的2种不同途径,即同源重组(HD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NHEJ与HDR之间相互竞争,互为替代DNA修复途径.DNA连接酶IV参与NHEJ途径并发挥重要作用.DNA连接酶IV抑制剂可以抑制DNA修复通路中NHEJ的效率,同时可以提高HDR的效率.为了优选小分子化合物实现更有效的基因定点插入,综述了SCR7、NU7026、白藜芦醇、L755507这4种不同的小分子化合物在CRISPR/Cas9基因编辑效率上的研究,归纳了这4种小分子化合物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模拟所用小分子化合物与DNA连接酶IV的对接.在此基础上,对这4种小分子化合物提高基因编辑效率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双链断裂 同源重组 非同源末端连接 DNA连接酶IV 小分子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厚皮甜瓜新品种楚金1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楚金1号是以高代自交系TH607为母本,以高代自交系TH60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晚熟厚皮甜瓜一代杂种,全生育期103 d(天)左右,果实发育期42~45 d(天).植株生长势强,分枝能力中等,叶色绿,以子蔓结瓜为主.果实圆形,果皮黄色覆深绿色斑块,单果质量1.5 kg左右,果肉白色,果肉厚3.7 cm左右,肉质软,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左右,品质优良,口感风味好.田间对白粉病、霜霉病的抗性与对照伊丽莎白相当,大棚吊蔓栽培产量2500 kg·(667 m2)-1左右,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秋季设施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施拿敌稳调节水稻氮素吸收和生长的研究初探
《中国农学通报 》 2020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喷施拿敌稳对提高水稻氮素利用、促进水稻生长和增产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本文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设计施全N、半N和不施N等施肥条件,比较分析了不同时期喷施拿敌稳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条件下,于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喷施2次拿敌稳,可明显提高叶绿素SPAD值;于水稻孕穗末期和齐穗期时,叶面喷施拿敌稳2次,可明显提高水稻叶面积系数、千粒重、结实率;叶面喷施拿敌稳可明显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并获得高产.因此可推断:于水稻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叶面喷施拿敌稳可促进水稻生长,明显提高氮素利用率,并可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防霉剂对单个腌制咸鸭蛋的腌制效果比较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0
摘要:目的 研究苯甲酸钠、百部、丙酸钙、双乙酸钠、丁香提取物及肉桂提取物6种防霉剂对咸蛋裹料防霉特性和咸蛋腌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分别添加0.1%双乙酸钠、丙酸钙、苯甲酸钠、肉桂提取物、丁香提取物、百部到咸蛋裹料中,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组,接种鲜鸭蛋表面菌液均匀涂布于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30 d测定各组菌落总数,初筛出3种防霉剂,分别以黄泥腌制、不添加防霉剂的空白裹料作为对照,设置5个实验组腌制咸蛋,每7 d抽检一次霉变率、蛋内菌落总数、蛋白含盐率、蛋黄含盐率、感官评价等指标.结果 各组抑菌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丁香提取物>肉桂提取物>苯甲酸钠>双乙酸钠>丙酸钙>百部>空白对照.优选出的丁香提取物、肉桂醛和苯甲酸钠添加到改性淀粉为主要成分的咸蛋单个腌制裹料中腌制咸蛋,丁香提取物组的蛋内菌落总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蛋内微生物控制在×102数量级内,霉变率为0;腌制35 d后蛋白含盐率低于4.5%、蛋黄含盐率高于1%,整体感观评分最优.结论 防霉剂能显著降低改性淀粉单个腌制咸蛋的霉变率和蛋内菌落总数.按0.1%比例添加丁香提取物可制得与黄泥腌制效果相近的咸蛋,咸蛋整体更呈现一种宜人的丁香醇香风味.
关键词: 防霉剂 咸蛋裹料 丁香提取物 肉桂提取物 苯甲酸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氮/液氨速冻鮰鱼片理化性质与组织结构变化
《肉类研究 》 2020
摘要:研究分析液氮与液氨速冻对斑点叉尾鮰鱼肉品质的影响.新鲜斑点叉尾鮰分割鱼片后分别进行工业隧道式液氮喷淋速冻(-90℃、35 min)、隧道式液氨速冻(-35℃、90 min),速冻样品置于-18℃下贮藏90 d.分析比较新鲜鱼肉以及速冻鱼肉在不同冻藏时间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加压失水率、剪切力、pH值、K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含量与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鱼肉组织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与新鲜鱼肉相比,速冻鱼肉蒸煮损失率增加,加压失水率、剪切力、pH值降低,K值、TVB-N含量、TMA含量、TBARs值均呈上升趋势;随着冻藏时间延长,速冻鱼肉理化性质发生劣变;鱼肉速冻后肌肉细胞面积减小,细胞间隙增大;相比液氨速冻,液氮速冻更有利于保持鱼肉持水性、新鲜度以及组织结构完整性,可有效抑制鱼肉冻藏期间的品质劣变.综上,液氮速冻可以有效保持冷冻鱼肉品质,冻藏30 d内,液氮速冻鱼肉品质特性更接近于新鲜鱼肉.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液氮速冻 液氨速冻 理化性质 组织微观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膳食因子对多酚生物利用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多酚是膳食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分子结构中的多元羟基使其具有抗氧化、改善慢性代谢疾病、提高机体免疫、预防癌症等多种生理活性。但由于多酚溶解性差、生物可及率低、与食品基质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在机体内的生物利用率较低,限制了其生理活性的发挥。食品中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等与多酚在胃肠道中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多酚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进而影响了其生物利用率和生理活性。随着多酚和食品组分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入,通过膳食因子改善多酚生物利用率日趋成为研究热点。对多种膳食因子对多酚生物利用率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提高多酚生物利用率和生理活性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副粘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断
《湖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2019年7月,湖北省某养殖场饲养的10000只鸭暴发疫病,引起大量死亡,经实验室细菌学诊断和病毒学诊断,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和副粘病毒混合感染.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副粘病毒 混合感染 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暂养过程中亚硒酸钠对斑点又尾鮰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
《现代食品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阐明暂养过程中亚硒酸钠对斑点叉尾鮰血液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将斑点叉尾鮰随机分为4组(每组20条,鱼水比130 g∶1 L),添加亚硒酸钠(Na2SeO3)至水中初始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0.1、0.2、0.5 mg/L,禁食暂养4d,每天取样检测鮰鱼肝脏代谢、能量代谢、免疫蛋白及氧化应激等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表明,暂养初期,0.1 mg/L Na2SeO3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值显著(p<0.05)低于0.2 mg/L组和0.5 mg/L组.随着暂养天数增加,Na2SeO3组血清ALT活力和AST活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0.1 mg/L Na2SeO3组暂养2d时,ALT和AST活力跟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最大降幅分别达75.39%和170.13%.随暂养时间延长,0.1 mg/L Na2SeO3组MDA浓度大部分显著(p<0.05)低于0.2 mg/L组和0.5 mg/L组;血糖先显著升高(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表型性状与SSR标记的红三叶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红三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育种材料,本研究利用10个表型性状和8个SSR标记对29份来自国内外的红三叶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多数表型性状在不同种质材料间具有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为8.45%~42.27%;基于表型性状可将29份红三叶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间在茎节数、茎长度、单株花序数等性状上有较大的分化.8个SSR标记共扩增出58多态性条带,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2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21,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0.587,表明红三叶种质材料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8个SSR标记数据也可以将29份红三叶划分为3个类群,但每个类群的组成种质与基于表型性状所得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探讨了红三叶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基础,为红三叶种质进一步创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