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肺炎支原体PCR鉴定方法的建立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 2008
摘要:根据猪肺炎支原体的P36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建立猪肺炎支原体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成功建立了猪肺炎支原体特异且敏感的PCR检测方法,可区别猪鼻支原体、絮状支原体和鸡毒支原体,最低检出量为4.26 ng。


应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油菜脂肪酸含量
《江苏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Agilent 6890N GC对具有不同脂肪酸组分的油菜样品,采用半粒、单粒和混合样3种测试方法进行分析,建立适合于油菜籽各脂肪酸组分含量的定量测试程序。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设定的分析条件下,二阶程序升温条件下对油菜7种主要脂肪酸的检测效果好于恒温条件,而测试效率则恒温条件高于二阶程序升温条件下。重复性和再现性试验结果显示:在二阶程序升温和恒温条件下半粒种子、单粒种子和混合样3种方法测试的脂肪酸含量大于5%的组分和小于5%的组分重复间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均小于国家标准,表明这3种方法重复性、再现性好,能满足不同品质材料、不同检测要求的全脂肪酸组分的定量分析需要。


作物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染色体片段置换系除含有供体基因组中的1个或几个片段外,其余背景与受体亲本完全相同,是用于QTL鉴定、精细定位、图位克隆、互作分析和品种改良等的理想材料。本文概述了作物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构建、特点、类型及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果蔬微波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果蔬微波干燥技术的研究情况,对微波与其他干燥方法进行了比较,介绍了微波联合其他干燥方法的应用,阐述了微波干燥果蔬的特性及规律。


不同量秸秆机械化还田对稻麦产量及土壤碳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开展的机械化稻麦秸秆还田试验,对秸秆还田后水稻、小麦的产量与土壤碳库质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秸秆还田3年,小麦苗期的平均株高、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高5%、16%、13%、16%。水稻、小麦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180~810 kg/hm2、150~480 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2.1%~8.6%、5.1%~13.0%。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有机质状况,且有机质各组分对秸秆归还的响应有差异,以秸秆全量还田处理的活性有机质增加最多,为初始土壤的2.5倍,总有机质增加最少,增幅为初始土壤的26%。与初始土壤相比,半量、全量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分别增加了1.52~1.94、1.22~1.99。与对照土壤相比,半量、全量秸秆还田后耕层土壤的碳库管理指数(CPMI)分别提高了67.7%、72.0%。说明秸秆全量还田对于提高耕层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更有效。水稻季的耕层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显著低于小麦季的耕层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稻麦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各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作物产量与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相关性要好于有机质,因此,从土壤生产力的角度出发,短期内活性有机质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比总有机质有更好的指示与评价作用。


太湖流域部分粳稻品种核心种质库的构建
《江西农业学报 》 2008
摘要:通过对204份太湖流域粳稻资源的10个性状和条纹叶枯病抗性的调查,构建了核心种质库。核心库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原群体的变异系数;除了株高和发病率外,其余性状的方差显著大于原群体的方差;核心库各性状的极差和均值与原群体相比,基本保持不变,极差符合率为95.4%,均值差异百分率为0%。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所采用的构建资源核心库的方法,能以较小的样本容量保持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