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营养液温度对植物工厂生菜品质及干烧心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人工光植物工厂中生菜(Lactuca sativa L.)的生长,降低生菜干烧心的发生率,以‘意大利’‘绿雅’生菜为试材,采用营养液培养法,设置3个不同营养液的温度:T1(16℃)、T2(21℃)、T3(26℃),分析不同的营养液温度对生菜品质以及干烧心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液温的升高,生菜的各项品质逐渐升高,在26℃时达到最大。与16℃相比,营养液温度在26℃时,‘意大利’‘绿雅’生菜可溶性糖含量增加66.79%和66.98%,根系活力增加105.83%和107.15%,总酚含量增加21.86%和18.75%,类黄酮含量增加33.17%和35.35%。2种生菜在液温26℃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达到最大值,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P<0.05)。液温的升高降低了干烧心的发生率以及烧心的严重程度。综上,当营养液温度为26℃时生菜的品质提升最大,本研究对设施蔬菜高品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大葱SVP基因的克隆及其对温度与干旱胁迫的响应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VP (short vegetative phase)是调控植物开花的重要基因之一。本研究克隆了大葱(Allium fistulosum)的AfSVP基因(GenBank No. AfisC4G02946),其CDS长744 bp,编码24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fSVP蛋白分子量为60.35 kD,属疏水性蛋白,在多个物种中具有保守性;将AfSVP基因转入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原生质体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明,AfSVP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其组织表达分析显示,AfSVP在花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高、低温胁迫、干旱胁迫响应分析显示,AfSVP表达量在高温胁迫12 h达到最高(P<0.05);在低温胁迫72 h达到最高(P<0.05);在干旱胁迫在12 h达到最高(P<0.05)。本研究为大葱非生物因素诱导抽薹开花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葱 SVP (short vegetative phase) 环境胁迫 表达分析 生物信息学分析


食物源微塑料研究方法和风险评估综述
《环境科学 》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微塑料逐渐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新兴环境污染物,环境中大量存在的微塑料会在人类食物系统中积累,进而威胁人体健康.明确微塑料在食物中的污染特征,对于科学评估人体的摄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当前已发表文献,从食物原料、加工和包装过程这3个方面分析了人体通过饮食接触微塑料的暴露途径.进一步总结食物中微塑料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密度浮选、膜技术和电动分离技术系列检测方法及视觉分析、光谱法、色谱法和激光红外成像系列鉴定方法 .最后计算了人体通过食物接触微塑料的估计日摄入量(EDI),论述了微塑料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提出今后需要在分析检测、来源追溯和毒理研究方向进行系统研究,可为微塑料综合防控和人类健康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微塑料(MPs) 食物 来源 赋存 检测 风险评估


AcCdr4对炭黑曲霉生长和赭曲霉毒素A合成的调控功能
《核农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cCdr4是一种氨基酸序列具有多处跨膜域的ABC转运蛋白,该蛋白可能影响炭黑曲霉(Aspergillus carbonarius)的生长及赭曲霉毒素A(OTA)的产生。为了明确ABC转运蛋白AcCdr4的调控功能,本研究构建了炭黑曲霉AcCdr4基因敲除突变株,对该基因参与调控炭黑曲霉生长和OTA合成的功能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AcCdr4基因敲除后,炭黑曲霉在体外培养基和葡萄果实上生长发育缓慢,OTA产量显著下降。进一步对ΔAcCdr4突变株中OTA合成基因簇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发现Acpks、Acnrps、AcbZIP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菌体对OTA的分泌能力下降,说明该基因参与调控炭黑曲霉中OTA毒素的合成。此外,以丁香酚作为抗真菌剂处理AcCdr4敲除突变株,发现AcCdr4基因敲除后菌体对丁香酚的敏感性增强,说明该基因有助于菌体抵抗外源活性物质的刺激。本研究为探明炭黑曲霉生长发育及产毒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数据,为研制新型抗真菌药物提供了潜在靶标。
关键词: 炭黑曲霉 OTA ABC转运蛋白 AcCdr4 调控功能


空肠弯曲菌Cia效应蛋白参与黏附侵袭细胞和激活炎性细胞因子的研究
《微生物学通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在家禽盲肠内通常共生定殖,成为感染人的主要来源,目前该菌在家禽肠道内的定殖机制尚未阐明。【目的】探究空肠弯曲菌不同效应蛋白在参与黏附侵袭肠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及激活炎性细胞因子中的作用,解析该菌在鸡肠道内定殖的机制,为其防控提供潜在的作用靶标。【方法】首先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空肠弯曲菌NCTC11168菌株不同效应蛋白CiaB、CiaC、CiaD和CiaI的基因缺失突变株,测定突变株对细菌生物膜形成和自身凝集能力的影响,进而测定突变株对肠上皮细胞Caco-2的黏附和侵袭能力,以及对鸡巨噬细胞系HD11的侵袭能力,最后利用RT-qPCR鉴定突变株感染HD11细胞对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构建空肠弯曲菌不同效应蛋白CiaB、CiaC、CiaD和CiaI的基因缺失突变株;△ciaD突变株生物膜形成能力降低,△ciaC、△ciaD和△ciaI突变株自身凝集能力增强;△ciaB突变株黏附侵袭Caco-2细胞能力增强,而△ciaC、△ciaD和△ciaI突变株黏附侵袭Caco-2以及侵袭HD11细胞能力均显著降低;空肠弯曲菌感染HD11显著提高不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cia B、△ciaC和△ciaD突变株显著降低不同炎性因子表达水平,而△ciaI突变株显著增强不同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论】空肠弯曲菌不同Cia效应蛋白在黏附侵袭肠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及激活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本研究为解析空肠弯曲菌与宿主肠道上皮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该菌的防控提供了潜在靶标。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Cia效应蛋白 黏附 侵袭 炎性细胞因子


高密度条件下株型改良对春玉米根-冠特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增加种植密度是目前生产上提升玉米产量的主要农艺措施之一,但增密会导致群体结构不合理进而降低光照等有限资源利用效率,限制玉米产量潜力释放。基因编辑可以通过改良玉米株型来优化冠层结构使其适应密植进而增加产量,探明株型改良对春玉米根冠特性、籽粒产量及密度响应的影响及机制,可为春玉米的株型改良和密植高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于2019和2020年在吉林省公主岭试验站进行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以京科968和该品种的株型改良型品种京科Y968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6.0万株/hm2(D1)、7.5万株/hm2(D2)、9.0万株/hm2(D3)。研究相同遗传背景下株型对春玉米根-冠特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D1条件下,2种不同株型的春玉米品种间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光能利用效率(PUE)、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与京科968相比,京科Y968在D3条件下具有相对较高的主根条数(7.2%)和较大的根系干物质重量(6.0%),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在D2和D3条件下,京科Y968植株上部、中部和下部均具有相对较低的茎叶夹角和较高叶向值、叶面积指数。因此,D2和D3条件下灌浆中后期京科Y968穗位叶的Pn分别提高了7.5%和7.7%,PUE提高了4.3%和10.8%。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较高的叶向值和叶面积指数可正向直接地提升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进而增加籽粒产量8.7%(D2)和11.2%(D3)。【结论】株型的改良使京科Y968在高密度条件下具有更高的主根条数和更大的根系干物质重,有利于地下部营养吸收,同时其叶片更为紧凑,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冠层光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根-冠结构更为合理,促进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进而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籽粒产量。


PpMYB113基因在桃花青苷合成和积累中的功能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YB转录因子在桃(Prunus persica)果实花青苷积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MYB转录因子有助于理解桃次生代谢网络调控机制,为遗传改良和培育富含花青苷的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为了探究PpMYB113在桃花和果实花青苷积累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红肉桃为材料,通过克隆获得PpMYB113基因(GenBank No. XM_007216468.2),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并通过在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叶片和桃果肉瞬时转化对其功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pMYB113基因开放阅读框为720 bp,编码239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PpMYB113蛋白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S6亚家族的MYBs转录因子亲缘关系最近。利用半定量RT-PCR及RT-qPCR对PpMYB113在桃花瓣、枝条、叶片、树皮、果皮和果肉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pMYB113在花瓣、果皮和果肉中高表达,而在枝条、叶片和树皮中不表达。利用瞬时转化体系在烟草和白色果肉桃中过表达PpMYB113,结果显示,过表达的烟草叶片和白色果肉出现红色表型,且花青苷积累增加。过表达烟草叶片和白色果肉区域,PpMYB113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显著上调花色素苷合成酶(anthocyanidin synthase, ANS)和UDP-葡萄糖: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UDP glucose:flavonoid-3-O-glucosyltransferase, UFGT)基因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PpMYB113在桃花青苷积累中起正向促进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MYB转录因子在红肉桃花青苷积累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帮助。


饲粮中添加蛋氨酸锌对肉雏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蛋氨酸锌对肉雏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1日龄罗斯308雄性肉雏鸡25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以蛋氨酸锌形式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锌,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20、40、60和80 mg/kg,饲粮为粉料形式,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0和80 mg/kg蛋氨酸锌极显著提高了肉雏鸡1~14日龄平均日增重(P<0.01),添加20、40、60和80 mg/kg蛋氨酸锌极显著降低了1~14日龄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0和80 mg/kg蛋氨酸锌显著提高了21日龄肉雏鸡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添加80 mg/kg蛋氨酸锌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80 mg/kg蛋氨酸锌显著提高了空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封闭蛋白-1 (Claudin-1)的mRNA相对表达量(P <0.05),添加40、60和80 mg/kg蛋氨酸锌显著降低了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可知,饲粮中添加40~80 mg/kg蛋氨酸锌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肉雏鸡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肠黏膜屏障功能。


小麦花粉孔发育相关TaINP1基因鉴定及表达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英文)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粉孔径调控因子在植物萌发孔径形成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为探究小麦花粉表面萌发的孔发育调控机理,深入探索与OsINP1同源的TaINP1基因家族在小麦萌发孔径形成中的调控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策略,在小麦基因组中鉴定出53个小麦TaINP1基因,系统分析了其理化性质、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基因间的共线性关系。组织表达分析表明,TaINP2.2、TaINP2.5等基因在小麦穗部显著高表达;TaINP2.5、TaINP3.2等基因经低温(10℃)处理后在花粉中高表达。结合花粉萌发及纳米磁珠转化技术,将RFP报告基因成功导入小麦花粉中,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不同低温处理花粉的荧光强度,证实TaINP1基因在调控花粉孔开闭中起重要作用。以上研究结果为小麦花粉孔发育的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也为优化小麦花粉纳米磁珠高效转化体系提供了参考,为小麦分子育种遗传改良开辟了新途径。
关键词: 小麦 花粉孔发育 INP1基因家族 表达模式 低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