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调控及减毒药物研究进展

畜牧兽医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可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毒素、黏附蛋白和免疫逃逸因子等多种毒力因子,且具有复杂的毒力调控网络。由于传统的抗生素治疗面临细菌耐药性等问题,开发靶向减弱或消除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的新型减毒药物成为抗菌药物研发的新方向。本文综述了目前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调控及减毒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全面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机制和进一步研发减毒药物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毒力 调控机制 减毒药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褐煤生物转化产腐植酸复合菌剂的构建

腐植酸 2025

摘要:以新疆褐煤为研究对象,筛选对其有转化效果的菌株并构建复合微生物菌剂。通过对13株菌株进行固体培养基溶煤试验以及液体培养基产腐植酸试验,初步确定白腐真菌AH、微紫青霉菌H3、里氏木霉、米曲霉、苏云金芽孢杆菌Y、枯草芽孢杆菌为菌剂组合的目标菌株。通过进一步测定对应残煤的总腐植酸含量和可溶性腐植酸含量,研究了单一微生物接种量及菌剂最优复配比例。研究结果显示,各单一菌株最佳接种量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2%、苏云金芽孢杆菌Y 1%、微紫青霉菌H3 3%、米曲霉1%,复合菌剂中各菌株接种量为枯草芽孢杆菌1.5%、苏云金芽孢杆菌Y 1.5%、米曲霉1%、微紫青霉H3 2.5%。经检测,此复合菌剂对新疆褐煤有良好的转化能力,转化后残煤中总腐植酸含量高达64.41%,可溶性腐植酸含量为33.44%。

关键词: 腐植酸 褐煤 煤的生物转化 复合微生物菌剂 微生物配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黄花叶病毒运动蛋白的特征分析及其在昆虫细胞内的亚细胞定位

江苏农业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黄花叶病毒(Maize yellow mosaic virus, MaYMV)是一种具有潜在流行风险的植物病毒,然而目前关于其蛋白质的特征及亚细胞定位情况研究较少。本研究选用2022年采自江苏省的MaYMV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运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 MP)进行分析,结果发现MP为相对分子量21 230的亲水性蛋白质,该蛋白质不含核定位信号、信号肽和跨膜区,二级结构主要呈无规则卷曲形式,且具有Luteo_Vpg功能域。利用Bacmids-MaYMV-MP-His重组穿梭质粒表达系统发现,MP定位于细胞质,进一步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法验证了MP的表达。该研究探明了MaYMV MP的特征及其亚细胞定位,有望为后续进一步分析MaYMV MP功能及其与介体蚜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玉米黄花叶病毒 运动蛋白 亚细胞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麦等谷类作物籽粒品质遥感估测研究进展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5

摘要:作为粮食生产大国,我国粮食稳产保供对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其中主粮的品质管理是稳产保供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估测作物籽粒品质参数,能够优化作物栽培措施,精细划分作物分类收获和分级收购的加工机制,从而提高稻、麦等谷类作物品质水平。遥感技术为稻、麦等谷类作物籽粒品质参数估测提供了快速、及时、无损的手段。本文综述了稻、麦等谷类作物籽粒品质遥感估测的研究进展,归纳了稻、麦等谷类作物籽粒品质遥感估测的3种主要尺度,介绍了常用的光谱解析方法,提出了目前存在的挑战,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谷类作物 籽粒品质 遥感估测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协同创新网络下的江苏省农科院地区所科研组织方式研究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5

摘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研究呈现出知识多层面覆盖、学科多领域融合、技术多相位链接、成果多路径涌现的特征,研究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日益增强。协同创新作为一种新型创新模式,通过学术界、产业界及中介机构等多方主体的协作,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知识增值。以江苏省农科院地区所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协同创新网络下的科研组织方式。研究认为,地区所科研组织方式应根据产业需求调整学科方向,围绕科研需要培养创新人才,发挥组织优势统筹项目申报,强化资源整合推进产研合作,打好协同基础优化管理创新。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农科院地区所 科研组织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嫁接条件下小果型西瓜糖分积累模式的比较分析

中国瓜菜 2025

摘要:西瓜嫁接是实际生产中克服连作障碍最有效的栽培方式之一。为探索嫁接栽培条件下小果型西瓜在生育期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的积累模式,选用了14份小果型西瓜种质资源材料,在果实授粉后的10、16、22、28、34 d测定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西瓜资源的蔗糖含量随生育期变化产生差异,早春红玉在授粉后28~34 d蔗糖迅速积累,而苏梦5号、苏梦6号和苏梦7号在授粉后16~34 d逐步升高(;2)果糖含量在不同资源间的积累趋势差异明显,G31、G33、G35、G37、G38、G42和苏梦5号在授粉后28 d到达峰值,而G48、苏梦6号、苏梦7号、小兰、早春红玉在授粉后22~34 d整体上呈升高趋势(;3)葡萄糖含量在不同资源间存在差异,G48和早春红玉在授粉后22 d含量最高,而G33、G35、G37、G38、G42等种质资源在授粉后28 d仍呈上升趋势,但增幅相对较小(;4)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同样因资源不同而有所差异,G48、早春红玉和BONBON在授粉后22 d快速升高,G31在授粉后34 d是所有种质资源中最高的(;5)F1代与双亲相比,在糖分积累模式上表现出复杂的遗传关系,通常偏亲遗传,部分资源表现中亲遗传。研究揭示了嫁接条件下小果型西瓜糖分积累机制和遗传规律,为优化西瓜品种选择和嫁接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西瓜 小果型 嫁接 糖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点在植物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现代农业科技 2025

摘要:碳点(CDs)是一种尺寸较小、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较好、低毒或无毒的碳基纳米材料,在医学等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而在农业中的发展相对滞后。适宜的CDs可有效调控植物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根据CDs清除自由基的特性,阐述了其缓解植物非生物胁迫的作用,如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和耐盐性、缓解营养缺乏及重金属污染胁迫等,以及防治植物病害、作为基因沉默工具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CDs时,还需考虑大规模合成以及降低成本等问题。

关键词: 碳点 农业 植物 应用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单位建设"四强"党支部实现路径与思考-以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例

办公室业务 2025

摘要: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抓好党支部建设,让党支部强起来。文章结合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创建“四强”党支部工作实践,探析“四强”党支部在引领农业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

关键词: “四强”党支部 实现路径 思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乳酸菌添加剂对低温环境下意大利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环境温度对青贮发酵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在寒冷地区,低温是限制青贮发酵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关于提高低温环境下青贮发酵品质的研究较少。本试验旨在研究从青藏高原分离筛选出的4株乳酸菌(乳酸片球菌LOG9、戊糖片球菌LO7、棒状乳杆菌亚种LM8、植物乳杆菌M1)特性,并评价它们在3种环境温度(10、15、25℃)下对意大利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的组合添加效果。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检测,随后在不同环境温度下(10、15、25℃)将其分别组合(LO7+LM8、LO7+M1、LOG9+LM8、LOG9+M1)添加至意大利黑麦草中(添加量:1×105 cfu·g-1鲜重),在实验室青贮罐(1 L)内发酵60 d后开启。4株菌株均可在5~20℃、pH 3.5~7.0、NaCl(3.0%、6.5%)条件下正常生长。青贮60 d后,与不同温度下对照组相比,各组合添加剂均可明显改善意大利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显著提高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P<0.05),并显著降低pH、氨态氮含量和不良微生物数量(P<0.05)。在10和15℃环境温度下,与LO7+LM8/M1处理组相比,LOG9+LM8/M1处理组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P<0.05),并显著降低了氨态氮含量(P<0.05)。相较于LOG9+M1处理组,LOG9+LM8处理组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P<0.05),并显著降低了氨态氮含量(P<0.05)。综合考虑,LOG9+LM8组最适宜作为提高低温环境下意大利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复合乳酸菌添加剂。

关键词: 发酵品质 复合乳酸菌添加剂 意大利黑麦草 青贮饲料 低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嫩度徐州牛肌肉转录组比较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究徐州牛不同嫩度背最长肌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挖掘相关调控基因和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研究徐州牛肌肉生长调控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江苏地方特色牛种——徐州牛为研究对象,屠宰后对背最长肌进行剪切力测定,依据剪切力值大小分为高嫩度组6头(剪切力<5.5 kg)和低嫩度组4头(剪切力>7 kg),并对两组肌肉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数据进行过滤、质控、比对、定量后使用R语言DEseq2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对差异极显著基因胱抑素B(cystatin B,CSTB)进行物种相似性比对及蛋白理化性质等分析。【结果】(1)转录组结果显示,相对于低嫩度组,高嫩度组中有94个基因上调、37个基因下调,位于前二十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CSTB、VWF、DIRAS3、CDKN1A、CFB等。(2)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凝血、免疫效应、伤口愈合等生物学过程,以及参与脂质代谢的Wnt信号通路等。基因通路网络分析发现,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中共同存在CSTB、PRKG1、PLAUR等差异表达基因。(3)牛CSTB基因与羊的相似性最高,为97.96%,其次是猪;蛋白理化性质发现,CSTB含有98个氨基酸残基,不稳定系数为33.17(<40),为稳定蛋白;蛋白二级结构预测显示,CSTB主要是由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构成;STRING在线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CSTB可能与CTSH、WC1-10、CTSB等存在相互作用。【结论】本研究筛选出影响徐州牛肌肉不同嫩度的差异表达基因CSTB、VWF、DIRAS3、CDKN1A、CFB等。研究结果可为牛肉品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 徐州牛 背最长肌 转录组测序 肌肉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