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苏州地产水八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种业 2025

摘要:苏州地产水八仙种植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栽培环境优良、食用品质优异,是一张苏州城市自然文化的亮丽名片。通过对苏州地产水八仙产业发展现状及科技需求的深入调研,剖析了当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种植规模缩减,产业结构失衡,部分种类逐渐消亡;品牌建设滞后,标准化程度低,市场影响力有待提高;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不足,产品质量溯源管理亟待完善等瓶颈问题。基于此,提出推动标准化生产,构建质量溯源体系,精耕水八仙品质;聚焦两品一标建设,升级休闲旅游业态,擦亮水八仙品牌;培育产业科技创新,完善生产装备技术,赋能水八仙发展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 苏州 水八仙 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成熟度对果脯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不同成熟度(挂粉期、半红期、红熟期)蒙特瑞草莓制成草莓脯后游离糖、有机酸、水溶性果胶、花青素和酚类物质含量,以及水分自由度、质构、色差、微观结构和风味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草莓及草莓脯中游离糖均主要为果糖、葡萄糖、蔗糖,3种糖总量(以干质量计)分别为51.14~73.47 g/100 g与77.20~85.85 g/100 g,草莓脯中糖含量的增加主要表现为蔗糖含量的增加。3个成熟度草莓加工为草莓脯后,柠檬酸、苹果酸、水溶性果胶含量均显著降低。低场核磁对水分状态的分析显示,红熟期草莓脯结合水、半结合水、自由水的弛豫时间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成熟度,并且草莓脯中的主要形态水半结合水峰面积显著偏高。质构分析显示草莓与草莓脯的硬度随成熟度增加显著降低,草莓脯的弹性随成熟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而黏力呈上升趋势。在色泽上,草莓与草莓脯a*值随成熟度增加而显著增加。酚类物质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提高,草莓内儿茶素、单宁、槲皮素含量显著降低;挂粉期草莓及草莓脯检测不到花青素,制成草莓脯后酚类物质和花青素含量均大幅减少。草莓与草莓脯的细胞面积随成熟度增加而增加,细胞圆度下降和孔隙度上升,说明细胞形态规则性和完整性下降。电子鼻测定结果显示,草莓与草莓脯随成熟度提高主要体现为氮氧化合物和甲基类化合物响应值增加,而草莓与草莓脯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硫化物上。研究结果为草莓脯加工中草莓成熟度的选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草莓脯 成熟度 品质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QTL-Seq的水稻籽粒蛋白含量性状的QTL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米蛋白质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解析稻米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机制对培育优质食味稻米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稻米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的镇粳2400和嘉禾218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利用QTL-Seq方法对RIL群体中的高、低蛋白质含量极端家系进行混池重测序以定位稻米蛋白含量QTL位点,之后构建局部遗传连锁图谱,通过QTL Ici Mapping 4.1软件验证结果并精细定位。F8∶9采用△SNP指数法分析得到4个QTL,分别位于第1、2和12染色体;F9∶10使用ED方法分析得到分布于第1、2、6、7、8、9和11染色体上共8个QTL,其中位于第1染色体的37.64~39.61 Mb区间的QTL与F8∶9检测到的第1染色体36.07~39.87 Mb区间的QTL重合,该QTL命名为qGPC1,位于标记1-3782~1-3834之间,物理距离为516 kb,表型贡献率和LOD值分别为13.20%和3.91。通过测序分析发现,镇粳2400和嘉禾218在已报道的调控籽粒蛋白质含量基因OsAAP6上无差异,因此该区间可能有一个新的基因调控稻米蛋白质含量。同时从RIL家系中筛选出低蛋白型种质做亲本培育出的镇稻1818,米饭食味分显著高于江苏省同熟期对照品种武运粳23号和优质食味主推品种南粳5055,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武运粳23号和南粳5055显著增加。本研究为进一步克隆稻米蛋白质含量基因及解析遗传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且提供了可供育种利用的优异种质资源。

关键词: 水稻 食味品质 稻米蛋白质含量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OT和实例分割的肉鸭采食饮水行为识别模型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追踪识别笼养肉鸭的饮水采食行为,对判别肉鸭的病理状态和实现鸭舍的智能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实例分割模型无法关联视频帧逻辑顺序的缺点,提出一种先进行多目标追踪(MOT),再进行实例分割的肉鸭饮水、采食行为识别模型。搭建肉鸭笼养俯拍试验台,采集含有多只肉鸭目标的图像数据。利用TAM模型对肉鸭个体进行识别与运动追踪。随后基于SAM对其中3只肉鸭目标的饮水采食行为进行快速标注。在肉鸭多目标追踪的基础上,采用Mask R-CNN识别鸭只的饮水和采食行为,并以视频帧率为依据,推断肉鸭视频中两类行为的时长,最终构建肉鸭饮水采食行为识别与计时模型。试验结果表明,Mask R-CNN模型对目标肉鸭的饮水、采食行为识别的预测框平均精确率和掩膜平均精确率分别为91.6%和93.3%,饮水和采食行为时长计算准确率分别为95.4%和90.1%,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实现肉鸭饮水采食行为的识别与计时。

关键词: 笼养肉鸭 多目标追踪 Mask R-CNN 饮水采食 行为识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表面黄曲霉高压电场低温等离子体消杀工艺优化及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高压电场低温等离子体(HVCP)消杀花生表面黄曲霉处理参数,并分析杀菌对花生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杀菌率为指标,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消杀花生表面黄曲霉的HVCP杀菌工艺参数,观察比较HVCP处理前后的黄曲霉孢子形态,并分析HVCP处理对花生粗脂肪含量、粗脂肪酸价、粗蛋白含量、色泽的影响。[结果]优化的HVCP杀菌工艺参数为处理电压122 kV、处理时间13.5 min、处理频率56 Hz,该条件下的杀菌率达到99.56%,并且黄曲霉孢子形态比未处理组发生明显变化,同时HVCP处理后花生粗脂肪、粗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脂肪酸价显著降低,花生色泽更鲜艳。[结论]HVCP可高效消杀花生表面黄曲霉,提升色泽,降低脂肪酸价,且不影响品质安全。

关键词: 高压电场低温等离子体 花生 黄曲霉 杀菌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间作大豆生长发育及抗倒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CSCD

摘要:为明确间作大豆抗倒伏的有效途径,于2023年夏大豆生长季,在山东淄博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田间试验,大豆品种选用‘齐黄34’,玉米品种选用‘登海710’,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2个种植模式,M1模式(大豆玉米6:4模式)和M2模式(大豆玉米6:3模式),副区为生长调节剂处理,设R1(硅肥)、R2(硅肥+27.5%胺鲜·甲哌鎓)、R3(27.5%胺鲜·甲哌鎓)和R4(清水对照)4个处理,共计8个处理。通过系统分析不同处理间大豆顶三叶SPAD值、冠层营养指标、抗倒伏性状指标和产量指标的差异,明确硅肥和胺鲜·甲哌鎓对间作大豆生长发育及抗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大豆鼓粒期,各处理植株冠层营养指标参数均高于对照,植株茎秆抗折力、茎秆干重和茎秆充实度均以R2处理最高,R2和R3处理的主茎长均低于R1和R4处理,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均高于对照R4处理,产量均以R2处理最高,且M1R2处理的产量要高于M2R2处理;抗倒伏指数与茎秆抗折力和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茎长呈负相关。说明硅肥和胺鲜·甲哌鎓喷施均可提高夏大豆鼓粒期冠层营养指标,同时,通过提高大豆植株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充实度、降低株高,提高大豆抗倒伏指数,抑制植株倒伏。综上所述,硅肥和胺鲜·甲哌鎓可通过提高植株抗性、降低株高、改善植株空间结构,促进植株光合生产和产量形成。研究以期为间作大豆抗倒增产和提质增效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 夏大豆 植物生长调节剂 硅肥 胺鲜·甲哌鎓 生长发育 抗倒性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绿豆皮多酚的工艺优化及体外降血糖活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绿豆皮多酚(Mung bean skin polyphenols,MBPs)的纯化工艺及其体外降血糖活性,本研究通过超声辅助提取MBPs,研究八种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对MBPs的吸附和解吸情况,筛选出最佳树脂型号,利用单因素实验对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飞行时间四极杆质谱(UPLC-ESI-QTOFMS/MS)鉴定了纯化后MBPs的化学成分。同时,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探究了MBPs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与抑制类型。结果显示,HPD-500树脂对MBPs的吸附-解析效果最好,优化后的纯化工艺参数为:多酚浓度0.25 mg/mL,pH为6,乙醇浓度80%,上样流速1 BV/h,洗脱流速2 BV/h。纯化后MBPs纯度为57.23%,相比粗提物提升了2.55倍。纯化后的MBPs中鉴定出没食子酸、山奈酚、牡荆素、异牡荆素、芹菜素等12种酚类化合物。体外降血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MBPs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98.85μg/mL和7.25μg/mL,抑制类型均为混合型抑制。综上,纯化后的MBPs具有良好的体外降血糖活性,可作为保健食品的功能成分进行开发利用。

关键词: 绿豆皮 多酚 纯化 组分分析 体外降血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模型的水稻高温热害风险评估与动态预警

中国水稻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构建水稻高温热害预警系统与灾害风险评估体系,提高水稻高温热害灾损评估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方法】挑选福建省4个代表性水稻品种,在当地水稻易受高温热害的四个关键发育期进行高温控制试验,测定不同高温胁迫处理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合水稻发育期模型计算高温热害灾损率,进而构建水稻高温热害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结合福建省近5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研发的系统计算水稻高温热害灾损率,划分出各稻区水稻关键发育期的热害风险等级。利用逐日气象数据进行水稻高温热害的单点和区域动态预警模拟,并利用种植样点的区域试验资料和气象产量计算出实际灾损,对模拟预警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福建省水稻高温热害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闽东南双季稻区的早稻以低风险为主,并且主要出现在早稻开花期,近50年热害发生频率小于30%;闽西北双季稻区的早稻以高风险和次高风险为主,其中开花期热害发生频率为68%~80%,灌浆期为62%~80%。闽西北山地单季稻区中稻发生高温热害低风险区分布最广,其中减数分裂期热害的发生频率小于38%,开花期小于26%。2020年12个代表性品种在福建省水稻高温热害单点动态预警系统中模拟,结果显示,闽东南双季稻区早稻发生重度高温热害的概率较高,灾损率为51.1%~55.4%;闽西北双季稻区早稻则遭遇轻度和中度高温热害,灾损率为12.1%~26.8%;闽西北山地单季稻区中稻发生中度热害概率较高,灾损率为18.2%~29.4%。2020年福建省区域预警模拟结果显示,种植早稻“T78优2155”的两个稻区内,重度热害地区主要集中在安溪、南安、同安、龙海等闽东南县区,灾损率为30.8%~41.6%,闽西北仅有将乐地区为重度热害,灾损率为31.0%;种植中稻“II优3301”的闽西北山地单季稻区内,光泽、政和、明溪、永安等地遭遇中度热害,灾损率为15.1%~21.7%。【结论】闽西北水稻种植区的早稻遭遇热害的风险均较闽东南地区更为严重。无论在空间还是时间变化上,系统模拟的灾损率与当地实际水稻生产的灾损率以及气象产量变化相契合,预警效果较好。

关键词: 水稻 模拟模型 灾损评估 风险区划 高温预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设施番茄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农业装备技术 2025

摘要: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是解决农田残膜污染的重要途径,研究应用3种全生物降解地膜(T1、T2、T3)、1种普通PE地膜(CK1)和裸地处理(CK2),在镇江进行春季番茄保护地覆盖栽培试验。结果发现,在番茄主要生育时期,3种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与普通PE地膜覆盖相比,土壤温度、植株株高、茎粗等无明显差别;T1处理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T2、T3处理产量和经济效益均高于CK2;T1、T2、T3处理在作物覆膜后95~102 d进入诱导期,植株收获时均处于大裂期。试验结果说明,3种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可以起到增温、保墒、增产的效果,可以作为PE地膜替代产品使用。

关键词: 镇江 设施番茄 全生物降解地膜 增温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米回生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现代农业科技 2025

摘要:糯米及相关制品的回生是其在储藏过程中品质劣化的主要原因。目前,回生的控制研究主要集中于食品领域,但相关措施的抑制效果仍不尽人意,且对糯米制品的食味品质存在一定影响。通过育种手段进行糯稻性状改良是解决糯米回生问题的根本途径。论述了糯米回生特性的影响因素,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低回生糯稻品种的选育和糯米类食品的生产加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 糯米 回生 影响因素 育种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