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牛PPP1R3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PPP1R3C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系统分析PPP1R3C所在基因家族于牛及其他物种间的进化水平、分子结构及功能特性,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了PPP1R3C所属家族—PPP1R3基因家族基因特征,并采用RT-qPCR检测PPP1R3C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PPP1R3基因家族成员在等电点和分子量上存在显著差异。2)进化树和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PPP1R3基因家族成员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基序和结构域组合;共线性分析表明了PPP1R3基因家族成员在牛与小鼠、人类、绵羊及家猪染色体之间的位置变化规律。3)RT-qPCR检测结果显示,PPP1R3C基因在牛的脂肪和肺组织中具有显著的高表达,而在肌肉相关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最低;随着牛脂肪细胞分化成熟,其表达水平逐步提升。综上,本研究探究了PPP1R3基因家族在牛及其他物种间的进化水平、分子结构及功能特性,揭示了PPP1R3C基因在脂肪代谢和能量平衡中的关键调控作用,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家族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具体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PPP1R3C PPP1R3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生物信息学分析


15个燕麦品种萌发期耐旱、耐盐及耐碱性综合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NaCl模拟盐胁迫处理,混合碱性盐(NaHCO3∶Na2CO3物质的量比为9∶1)模拟碱胁迫处理,每种胁迫设4个胁迫浓度,以蒸馏水为对照,通过测定各参试燕麦品种萌发期根长、芽长、总长、发芽率、发芽势、鲜质量、干质量、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根冠比共10个指标,结合主成分、热图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5个燕麦品种萌发期抗逆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张莜9号’、‘白燕20号’和‘魏都莜5号’抗旱能力较强,而‘固燕1号’和‘固燕3号’属于干旱敏感品种;‘晋燕17号’、‘迪燕1号’、‘魏都莜5号’和‘银燕1号’耐盐性较强,‘固燕3号’耐盐能力较差;‘固燕2号’耐碱能力较强,‘固燕1号’为碱敏感品种。燕麦萌发期根长和总长适合抗旱性的鉴定;发芽指数和发芽势适合耐盐性的鉴定;发芽指数、发芽率和发芽势适合耐碱性的鉴定。
关键词: 燕麦品种 种子萌发期 耐旱性 耐盐性 耐碱性 综合评价


盐碱地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变化规律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25
摘要:以盐碱荒地和不同生长年限的苜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调查与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研究了盐碱地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苜蓿生长5~7 a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生长年限为2、3、6 a的苜蓿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盐碱荒地相比显著增加;生长年限为7 a的土壤缓性有机碳含量、微生物量碳含量与生长年限为2、3、4、6 a的相比显著提高。因此,当地通过种植苜蓿改良盐碱地以持续生长7 a以上为宜。
关键词: 盐碱地 苜蓿 生长年限 土壤有机碳 组分 变化规律


60Co-γ射线辐照对4种枸杞穗条的诱变效应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 2025 CSCD
摘要:探讨60Co-γ射线辐射对不同枸杞材料的诱变效应.以Z29、Z62、T3、Z99,4种枸杞的一年生插穗为材料,采用0 Gy、20 Gy、40 Gy、60 Gy、80 Gy、100 Gy的60Co-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并对扦插苗的成活率、生长性状以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吸收剂量增加,Z29、Z62、T3、Z99的成活率、地径、株高均较对照显著降低(p<0.05).在吸收剂量为80 Gy和100 Gy时,T3的成活率均为0,当吸收剂量达到100 Gy,Z29的成活率为0,而Z62与Z99在100 Gy时的成活率均低于10%.线性回归方差分析结果表明,Z29、Z62、T3、Z99的半致死量分别为47.54 Gy、49.38 Gy、23.99 Gy、49.60 Gy,其中T3对60Co-γ的耐受性较其他三个枸杞材料明显减弱.Z99的适宜吸收剂量为40 Gy,而Z29、Z62、T3的最佳吸收剂量分别在0~40 Gy、0~20 Gy、20~40 Gy之间,存在明显差异.60Co-γ射线辐射对4种枸杞的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吸收剂量增加而增强.吸收剂量在20 Gy和40 Gy下对供试材料的生长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将为枸杞遗传改良育种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参考.


宁夏大气降尘与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关联性分析及溯源研究
《四川环境 》 2025
摘要:为开展大气降尘元素溯源研究,探索降尘与表层士壤重金属元素之间关联性,在宁夏区域内设置22个监测样点,采集大气降尘和表层土壤样品,并在室内测定分析Ba、Mn、Zn、Ce、Cr、Cu、V、Pb、Ti、Ca、Mg、Fe 12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显示:大气降尘中Ca和Mg的平均含量最大,分别为29.22 g/kg和13.70 g/kg,土壤表层中Ca和Fe的平均含量最大,分别为39.55 g/kg和23.87 g/kg,各监测区大气降尘和表层土壤重金属分布状况存在着明显空间差异,变异系数均在中等变异范围内。灰度关联分析表明,大气降尘与表层土壤关联度有差异性的,关联度系数介于0.5085~0.8017,二者间关联较为紧密。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可知大气降尘中Ba、Ce、Ti、Mg、V为一类,Cr、Cu、Zn、Pb为一类,第三类是Ca、Mn、Fe,主要来自自然源、交通源和工业排放的污染。
关键词: 大气降尘 重金属 灰度关联分析 富集因子法 聚类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下玉米适宜栽培密度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25
摘要:为筛选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2∶3行比配置)模式下玉米的适宜栽培密度,设置8.25万、7.50万、6.75万株/hm23个玉米栽培密度,对比分析作物产量、农学性状、养分吸收利用和光合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低玉米栽培密度,其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同时可显著提高大豆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玉米栽培密度7.50万株/hm2可改善玉米农学性状和产量构成,6.75万株/hm2可显著改善大豆农学性状和产量构成;玉米和大豆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以玉米栽培密度7.50万、6.75万株/hm2时最高。综合考虑,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的适宜栽培密度在6.75万~7.50万株/hm2之间。
关键词: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栽培密度 产量 肥料偏生产力 农学性状


不同播种方式和播深对宁夏引黄灌区滴灌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为了提高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干播湿出技术的播种质量和产量,以春小麦品种宁春58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干播湿出种植条件下条播播深3 cm(CK)、条播播深6 cm(TS)、匀播播深3 cm(YQ)、匀播播深6 cm(YS)4个处理的小麦生育期、茎秆特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以期探讨该地区小麦干播湿出种植技术的最佳播种方式.结果表明,春小麦出苗期匀播早于条播,但成熟期条播早于匀播,收获穗数匀播比条播平均增加38万穗/hm2;植株第2节间茎秆粗、茎秆强度表现为匀播高于条播,且匀播比条播平均穗粒数增加1粒,千粒质量增加0.6 g,产量增加341.25 kg/hm2.同一播种方式下,播深6 cm比3 cm出苗时间延迟,第2节间茎秆平均长度增加0.96 cm,收获穗数减少105万穗/hm2,每穗粒数减少4粒,产量减少1 664.25 kg/hm2.匀播播深3 cm处理的收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为最高,其产量较其他处理高7.6%~19.8%.综上,在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干播湿出技术的最佳播种方式为匀播播深3 cm.


十二份西瓜种质资源耐盐性鉴定
《北方园艺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以12个西瓜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盆栽300 mmol·L-1NaCl灌根进行胁迫处理的方法,研究盐胁迫9 d后对西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筛选耐盐性较强的西瓜种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盐胁迫后西瓜幼苗的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普遍增加;不同材料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存在差异,发生盐害的程度各不相同。通过盐害指数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西瓜苗期的耐盐性,将12份西瓜种质划分为3类,3份高耐盐种质(‘W005’‘W046’和‘W004’),2份敏感种质(‘W015’和‘W023’)和7份中耐盐种质。


补饲对放牧滩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代谢组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补饲水平对放牧滩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抗氧化及血液代谢组的影响。选取体况一致、体重相近[(23.38±0.70) kg]的3月龄去势公滩羊24只,随机分为4组。NC组(对照组)只放牧,LE(低能量组)、ME(中能量组)、HE(高能量组)组(试验组)先补饲精料再放牧,各组补饲精料消化能水平分别为15.91(LE)、17.63(ME)和18.17(HE) MJ·kg-1。预试期12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1)与NC和LE组相比,HE、ME组滩羊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增加(P<0.05)。2)ME组的经济效益高于其他组。3)滩羊血液中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含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上升呈增加趋势,其中HE组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能量水平可显著影响抗氧化能力,HE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NC和LE组(P<0.05),ME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NC组(P<0.05),NC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LE和ME组(P<0.05)。5)血浆代谢组学分析共鉴定出17种代谢物差异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主要有嘌呤代谢、核苷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胆固醇代谢、酪氨酸代谢等。综上所述,提高能量水平可有效提升放牧滩羊的生长性能,这种改善可能是通过调节嘌呤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途径及其中间代谢产物来调控机体的抗氧化和免疫功能。在本试验条件下,精料补饲水平为0.45 kg·d-1时显示出较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