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OPAL苹果果肉褐变延迟的生理机制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褐变问题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果实的品质,制约了园艺产品加工业的发展。OPAL苹果是一种褐变较慢的苹果品种,为了探究其果肉褐变延迟的生理机制,该研究选用‘金冠’、‘富士’和‘OPAL’3种苹果品种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技术、差异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比较主要的差异代谢物,以及褐变相关代谢物含量,探究‘OPAL’苹果褐变延迟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OPAL具有较高的商品性和营养性,其多酚氧化酶含量在整个褐变时期低于金冠和富士苹果;OPAL苹果代谢物中脂质、类脂分子和苯基丙烷和聚酮类含量的占比较高;OPAL苹果中的绿原酸、熊果苷含量低于其余2个品种,表儿茶素、氨基酸的含量较高,也能同时说明其具有褐变延迟的特点。


枸杞红瘿蚊发生期各代次成虫的羽化特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可控条件下观察,统计枸杞红瘿蚊各代次成虫的羽化进程、羽化动态,明确了各代次的羽化规律,分析了各代次在羽化量、起始羽化日、羽化高峰(峰值频次及峰值幅度)、羽化间歇期、羽化历期、从羽化观察试验处理开始至起始羽化日的间隔时间和从起始羽化日至羽化高峰经历的时间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从对枸杞红瘿蚊发生为害的相关关系上提出了田间防控及管理策略。


土壤动物作为土壤健康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宁夏农林科技 》 2025
摘要:土壤动物是土壤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参与塑造土壤环境的生态过程,而且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变化的响应迅速,适于作为土壤健康评价指标。概述了土壤动物与土壤健康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现在用于反映土壤健康的土壤动物类群与指标,并论述了土壤动物在农田、森林和草地等生态系统土壤健康评价中的应用,以期为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营造和维护健康的土壤环境提供参考。


银北灌区土壤盐分多尺度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寒旱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明晰不同区域盐渍化土壤分布特征是精准改良盐碱地的基础,研究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依据。以宁夏银北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6.0、1.0、0.2 km采样尺度下土壤盐分分布特征以及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在6.0、1.0、 0.2 km采样尺度下研究区0~20 cm表层土壤盐分含量整体偏高,且分布不均,差异性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0.927、0.932、1.187,达到中强变异水平;土壤盐分的半方差函数块基比分别为32.653%、38.462%、41.463%,属于中等强度空间自相关。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大,土壤盐分空间自相关性增强,种植、灌溉、施肥等随机因素对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逐渐减弱,而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等结构因素对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断增强。建议在随机因素影响较大的中小尺度上增大采样量,以深入了解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异规律。


高海拔和干旱条件下覆膜穴播糜子品种比较试验
《上海农业科技 》 2025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高海拔和干旱条件下种植的糜子品种,特选用4个宁夏中南部山区选育的糜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并以隆德县的高产高抗糜子品种‘固糜22’为对照品种,于2022年在覆膜穴播条件下,开展了相关品种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固糜22’相比,‘宁糜17’‘固糜21’的全生育期分别减少17、8 d;‘宁糜17’‘固糜21’的每667 m2产量分别为297.3、269.9 kg,分别较‘固糜22’增产34.8%、22.4%,且与‘固糜22’间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宁糜14’‘宁糜15’的每667 m2产量分别为221.1、217.9 kg,均与‘固糜22’无显著差异。综合比较供试糜子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及产量表现,建议选用适应性强、高产的中早熟糜子品种‘宁糜17’‘固糜21’在隆德县高海拔和干旱地区进行种植。


1-MCP和褪黑激素处理在桃贮藏保鲜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桃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栽植的经济果树之一,对提高地区农业经济产业有很大的作用[1]。同时桃果实汁水充盈,酸甜可口,营养价值丰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桃是不耐贮藏的水果,在不当贮藏条件下易发生果肉腐烂、失水、褐变等症状。1-MCP和褪黑激素作为果蔬中常用的保鲜技术,深受研究人员的关注。该研究通过综合分析1-MCP和褪黑激素各自单一处理在桃果实中的保鲜效果、生理品质、冷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同时评估二者联合处理在桃未来贮藏保鲜中的发展前景,为后续的1-MCP和褪黑激素处理对桃果实贮藏保鲜方面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本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为马铃薯晚疫病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6种杀菌剂为材料开展田间防病试验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对马铃薯生长安全,无药害。第1次施药后7 d, 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处理的防效最高为90.38%,其次为20%氰霜唑悬浮剂、50%氟啶胺悬浮剂,防效分别为88.08%、83.68%。第4次施药后7 d防效大于60%的药剂为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20%氰霜唑悬浮剂、50%氟啶胺悬乳剂,且测产结果表明这4种药剂与清水对照相比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因此可以在马铃薯生产上推广使用。


金莲花基因组Survey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基因组大小,本研究利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金莲花基因组进行Survey分析。结果表明,金莲花基因组大小约为3.96 Gb,基因组杂合度为1.66%,重复序列占比为74.14%,GC含量为40.04%;基因组中含有52 907个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其中三核苷酸重复类型SSR占比最高,为28.23%。从测序数据中随机提取10 000条reads与NT数据库进行blastn比对,结果显示其中2 867条能够比对到数据库中;物种分类结果显示,比对结果中占比最多的物种是毛茛亚科(Ranunculoideae),共656条。基因组Survey分析结果表明,金莲花基因组属于较大的复杂基因组,后续可采用二代(Illumina)测序技术与三代(PacBio)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获得高质量全基因组。本研究对金莲花基因组大小及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为金莲花的基因组测序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金莲花 基因组Survey分析 基因组大小 杂合度 SSR


不同羊肚菌菌株的子实体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及其香气评价
《菌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宁夏地区不同羊肚菌菌株的子实体中风味物质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结合电子鼻技术对9个不同羊肚菌菌株的子实体风味进行分析,共鉴定出8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共有挥发性成分有22种。从整体气味感知来看,电子鼻可以快速且有效地区分9个羊肚菌菌株的子实体的挥发性风味。9个羊肚菌菌株的子实体中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大于0.1的挥发性成分有18种,其中反式-2-辛烯-1-醇对013和105样品香气贡献最大,具有柑橘味和脂肪香;异戊醛对159、196、HLGO、SB25C、Y1(1719)样品香气贡献最大,具有麦芽香和水果香;2(5H)-呋喃酮对166、LY样品香气贡献最大,具有坚果香和椰香。进一步对这18种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综合函数品质评价模型,发现菌株105羊肚菌评分最高,说明其风味品质最好。
关键词: 羊肚菌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风味 相对气味活度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