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紫花苜蓿抗旱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
《草业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花苜蓿属豆科四倍体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是草食动物所需的优质蛋白饲草资源。发展紫花苜蓿产业对全球各国农业产业和畜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世界范围内干旱等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及水资源短缺,旱灾已是束缚整个紫花苜蓿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培育抗旱性强的紫花苜蓿品种,不但能保持高产稳产,还能节约水资源。因此,本研究主要综述了国内外紫花苜蓿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抗旱性鉴定评价情况,抗旱品种审定登记现状以及抗旱育种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对我国紫花苜蓿抗旱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我国紫花苜蓿抗旱育种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及参考。


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评价
《宁夏农林科技 》 2025
摘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亏缺是导致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马铃薯种质资源抗旱鉴定双层顶部挡雨装置内,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2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研究,通过测定株高、茎粗、叶片SPAD值、单株结薯数、块茎鲜重、块茎干重,筛选耐旱性强、水分利用效率高的马铃薯种质资源。结果表明:698(T9613-14)、673(WK2)、479(Sebago)3个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较强、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可作为种质创制和抗旱、高水分利用效率新品种选育的资源加以利用。


宁夏观赏向日葵品种关键制种技术
《耕作与栽培 》 2025
摘要:通过多年对观赏向日葵品种制种技术的研究,本文从制种地的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授粉、收获等方面总结出适合宁夏观赏向日葵品种的关键制种技术。


银川城郊设施蔬菜土壤主要养分特征分析
《北方园艺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以银川为核心的平吉堡、良田、永宁、贺兰4个地区设施蔬菜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pH、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及有效态微量元素等养分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含量、相关性及变异情况,运用主成分分法初步评价土壤质量,以期为探究银川城郊不同区域设施蔬菜土壤养分特征,为设施土壤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银川城郊设施蔬菜土壤pH平均值为8.09,与露地菜地土壤相比下降0.29个单位,全盐含量平均增加2.99倍。设施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升高,有机质含量比露地土壤高51.85%~156.10%,全氮含量比露地土壤高1.44~2.52倍,分别处于中等及中等较丰富水平。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高出露地土壤5.45、2.31倍,属于丰富水平,盈余明显。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积累较多,比露地土壤高6.87~12.21倍,而铵态氮变化较小。设施蔬菜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因地区差异变化不同,总体上有效态Ca、Fe、Mn含量低于露地土壤,这也是导致设施蔬菜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的2个主成分对于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9.86%,基本能反映土壤肥力的全部信息。贺兰地区土壤综合得分较高,土壤质量较好,其次是平吉堡、永宁。良田地区不论是设施蔬菜土壤还是露地土壤均得分最低,其设施蔬菜土壤pH明显下降呈弱碱性或中性,有酸化的趋势,且土壤肥力水平整体偏低。


合成六倍体小麦品系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麦类作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合成六倍体小麦作为一种重要的遗传资源,在籽粒相关性状的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挖掘合成六倍体小麦籽粒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本研究以西农389与合成六倍体小麦KU2098杂交得到的154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群体为材料,用小麦55K SNP芯片构建遗传图谱,对粒长、粒宽、粒面积、粒周长、粒长宽比、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共9个籽粒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除7B染色体外的20条染色体上共鉴定出84个QTL;这些QTL的LOD值在2.54~39.9之间,解释了0.91%~43.41%表型变异;84个QTL包括31个主要QTL和10个稳定QTL。在1A(1)、1B(1)、1D(1)、2D(1)、4D(1)、5A(1)、5D(1)、6A(2)、6B(2)和7D(1)染色体上共鉴定出12个与籽粒性状相关的QTL簇。在QTL簇C8对应的遗传区间中,筛选到2个有关籽粒性状的基因;在QTL簇C3的遗传区间中,筛选到4个有关品质性状的基因。鉴定出的QTL可为小麦产量和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合成六倍体小麦 小麦55K SNP 籽粒性状 QTLs


引黄灌区水稻氮高效品种筛选评价
《中国稻米 》 2025
摘要:选育高产氮高效水稻品种是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策略。在宁夏引黄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39个品种/品系在3个氮水平(0、180和240 kg N/hm2)下进行研究筛选,成熟期测定各品种(系)的产量、氮素利用效率等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各品种(系)的氮效率综合值,并采用产量-氮效率综合指数对供试品种(系)进行产量及氮效率类型划分。结果表明,根据水稻氮效率综合评分与产量关系,将供试品种(系)划分为4个类型,即双高效型、高氮低效型、双低效型和低氮高效型。筛选出宁粳41号、吉粳105、宁粳45号、宁粳47号、宁粳48号、宁粳52号、宁粳55号、宁粳56号、宁粳57号、中科804和花147共11个品种为氮高效品种(系)。与氮低效类型相比,氮高效品种(系)产量增加主要因为穗长、有效穗数及每穗实粒数增加。


枸杞高温耐受性的初步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枸杞响应高温环境的作用机制,为枸杞抗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宁杞7号’和宁夏枸杞‘1402’为试验材料,通过42℃高温处理不同时间长度,检测分析叶片中过氧化氢、丙二醛、水杨酸、水杨酸衍生物(如水杨酸-2-O-β-葡萄糖苷)、茉莉酸、茉莉酸甲酯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宁杞7号’比‘1402’对高温的敏感性更强,更容易由高温引起叶片失水卷曲。研究表明,高温引起‘宁杞7号’叶片中积累更多的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发生更强的氧化损伤;高温诱导‘宁杞7号’叶片中的水杨酸和水杨酸-2-O-β-葡萄糖苷的含量先增多后减少以抵御高温带来的损伤。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高温诱导枸杞叶片中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含量增多,并且‘宁杞7号’中的茉莉酸含量的增幅大于‘1402’,而‘1402’中茉莉酸甲酯含量的增幅大于‘宁杞7号’,并且比‘宁杞7号’早9 h达到峰值,从而能够比‘宁杞7号’早一步抵御高温胁迫,进而降低高温带来的损伤。本研究结果将为提高枸杞对高温环境的抗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思路。
关键词: 枸杞(Lycium bararum L.) 高温 水杨酸 茉莉酸 茉莉酸甲酯


黄花菜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以国内主栽的黄花菜品种马莲、沙苑、大乌嘴等11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以11个不同品种的黄花菜生物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指标为评价对象,对其所有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宁夏干旱区土壤及气候条件下,黄花菜品种高山1号、台东6号、四月白、大乌嘴、四月花、沙苑生物量积累较多,植株长势好,对当地气候条件适应性强,适合宁夏干旱区栽培。


沙漠大型光伏电站对固沙植物表型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中国沙漠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表型可塑性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机制,此机制在沙漠大型光伏电站的表现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调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大型光伏电站光伏板下和板间固沙植物形态、生物量及其分配揭示固沙植物对光伏电站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实施后,光伏阵列显著改变了固沙植物个体表型,与板间相比,板下植物株高、根长、地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降低,且在板间(下)空间上也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光伏板间更有利于固沙植物生长。光伏板下雨线附近的根冠比显著低于光伏板间,这是固沙植物适应光伏电站水光资源再分配的重要机制,符合最优分配假说。光伏阵列显著改变了植物群落特征的空间分布,与光伏板间相比,板下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植被覆盖度和密度均显著降低。光伏阵列改变了植物群落特征与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的关系,固沙植被生物量及其分配也受植物群落特征如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密度的调控。光伏阵列通过改变光照和微气候等环境条件,显著影响了固沙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模式。
关键词: 沙漠大型光伏基地 生态修复 根冠比 最优分配假说 植物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