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添加不同复合菌对黑水虻幼虫粉发酵产物组成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添加不同复合菌对黑水虻幼虫粉发酵产物组成的影响,以期提高其营养价值,减少不利影响。【方法】试验分为4个处理,以接种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TB)、黑曲霉+酿酒酵母(TF)以及4株菌混合菌剂(TM)的作为发酵处理,以不接菌处理作为对照组(CK),每个发酵处理按10%(V/W)的比例接种菌悬液至黑水虻幼虫粉中(CK加等量无菌水),置于30℃条件下进行为期5 d的有氧固态发酵,发酵完成后取样烘干测定粗脂肪、粗蛋白质、几丁质、粗灰分、脂肪酸谱及氨基酸谱。【结果】(1)在黑水虻幼虫粉发酵产物组成方面,相较于CK,TM处理会显著增加粗脂肪含量(P<0.05),其他发酵处理对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各发酵处理会一定程度降低粗蛋白质含量,其中TF处理达显著水平(P<0.05);各发酵处理会显著降低几丁质含量(P<0.05),其中TM处理减少最多,其次为TB处理;各发酵处理对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2)在黑水虻幼虫粉发酵产物脂肪酸组成方面,相较于CK,TB处理会提高短、中链脂肪酸的比例,显著降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对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n-6/n-3值的影响不大;TF和TM处理会显著提高n-6 PUFA的比例(P<0.05),显著降低n-3 PUFA和饱和脂肪酸的比例(P<0.05)。(3)在黑水虻幼虫粉发酵产物氨基酸组成方面,相较于CK,各发酵处理会显著降低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P<0.05),其中仅有TF处理会显著提高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的含量(P<0.05)。在各发酵处理的蛋白质评分中,TF处理评分最高,其次为TB处理。【结论】添加复合菌可优化黑水虻幼虫粉发酵产物组成,提高其营养价值,不同复合菌组合的发酵产物组成具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黑水虻幼虫粉 复合菌 脂肪酸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休克蛋白100家族ClpL对猪链球菌2型应激和致病性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酪蛋白水解蛋白酶L(caseinolytic protease L, ClpL)是热休克蛋白100 (heat shock protein 100, HSP100)家族成员,参与多种细胞内生物学过程包括应激耐受反应、长期存活、毒力和抗生素抗性等,在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阐明HSP100/ClpL对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强毒株的应激耐受和毒力的影响。【方法】利用温敏自杀质粒pSET4s构建了SsClpL基因缺失株ΔclpL;利用大肠杆菌-猪链球菌穿梭质粒pSET2构建了互补株CΔclpL;比较亲本株SS2-1、ΔclpL和CΔclpL在各种应激环境(高温、氧化性应激和酸应激)和血液中的生存能力;利用小鼠感染模型和体内竞争试验评价clpL缺失前后细菌的毒力变化。【结果】clpL缺失后,SS2在各种应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明显减弱;同时在猪全血中的存活能力也显著降低;对BALB/c小鼠的致病力有所降低,在体内的定殖能力明显降低。【结论】SsClpL与猪链球菌的应激耐受和致病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热休克蛋白100家族ClpL 应激耐受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滨海盐碱地绿肥粉垄耕作耦合对土壤有机碳积累及组分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绿肥粉垄耕作耦合对改良盐碱地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探索了滨海盐碱地绿肥粉垄耕作耦合对土壤有机碳积累及组分的影响。小区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裸地+免耕(CK),裸地+常规耕作15 cm深(T1),裸地+粉垄耕作30 cm深(T2),种植苕子并离田+常规耕作15 cm深(T3),种植苕子并还田+常规耕作翻压15 cm深(T4),种植苕子并还田+粉垄耕作30 cm深(T5)。通过采集种植一季玉米后0~20 cm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样品基本理化性状,分析了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有机碳的变化,土壤有机碳积累及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种植绿肥并翻压可显著促进盐碱地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有机碳组成。与CK相比,T5处理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机质含量、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储量均显著提高,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幅度达到32.9%;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提高;>2.000 mm、0.251~2.00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重量百分数提高,而0.050~0.250 mm、<0.05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重量百分数降低。T5处理提高了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中有机碳贡献率。由此可见绿肥粉垄耕作耦合可以显著提高滨海盐碱地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含量,有效提升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比例以及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其有机碳贡献率。因此,该耕作方式在滨海盐碱地上推广应用,可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从而达到改善滨海盐碱地土壤碳封存,提高滨海盐碱地土壤耕地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绿肥粉垄耕作耦合 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甜瓜生产中的应用初探

农业装备技术 2025

摘要:结合丹徒区实际,选择甜瓜作为试验品种,制定试验方案,过程严格按照方案规范操作,最终获得可靠的试验结果。经过数据分析,科学评估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甜瓜上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推广使用适合丹徒区的比较成熟的地膜减量替代技术。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地膜 地膜减量替代技术 甜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模式对连作大棚青椒产量、品质和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瓜菜 2025

摘要:为优化大棚连作青椒的栽培模式,选取连续种植3 a(6茬)的大棚青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6种不同的种植模式对青椒产量、品质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施基肥+翻耕+原点定植(T4)的种植模式下,青椒的单株鲜质量、单株干质量及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337.53 g、78.77 g、3 506.65 kg·667 m-2,相较于施基肥+翻耕+非原点定植(对照组T3)分别提高了22.71%、20.24%和28.91%;其次是不施基肥+免耕+原点定植模式(T6),其他处理组的鲜质量、干质量及产量均低于对照组5.06%~27.26%、13.10%~21.45%和7.55%~19.33%。在土壤细菌的OTUs、ACE、Shannon指数方面,T6与T4处理组普遍高于其他处理组,相较于对照组,增幅为1.14%~4.11%。在品质方面,不施基肥+免耕+非原点定植模式(T5)下的青椒品质最优。不同种植模式下优势菌群基本相似,主要包括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Alpha多样性指数与辣椒产量呈正相关,与品质指标呈负相关。综合考量多种因素,施用基肥、翻耕及原点定植(T4)或不施用基肥、免耕及原点定植(T6)是推荐的两种种植模式。

关键词: 青椒 栽培模式 产量 品质 土壤细菌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时期南通智慧农业应用发展路径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2025

摘要:智慧农业是应用互联网、物联网、3S、大数据、无线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从更高层次上提高农业生产力和转化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文章阐述了新时代南通智慧农业应用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智慧农业应用存在的不足,并从提升智慧农业技术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智慧农业应用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智慧农业 农业现代化 发展路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ClKUP6基因克隆及低钾胁迫响应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钾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矿质营养元素之一,对提升植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KUP/HAK/KT家族作为关键的钾转运蛋白,参与植物对K+的吸收及转运过程。基于西瓜转录组数据,筛选出对K+强烈响应的钾转运体蛋白ClKUP6,为了进一步探究其功能特征,以西瓜苏梦6号为试材,克隆获得ClKUP6的编码区序列全长,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的序列特性、低钾胁迫响应表达、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ClKUP6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2 418 bp,共编码805个氨基酸,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9.045 ku,脂肪指数为107.11,理论等电点为9.11,不稳定系数为33.29,总平均亲水性为0.363,属于疏水性蛋白且不存在信号肽,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其位于液泡膜上。ClKUP6含有KUP/HAK/KT家族的典型保守结构域“K-trans”及跨膜结构特征(有11个跨膜区),与拟南芥AtHAK5的同源性较高;通过RT-qPCR验证其在根系中对缺钾胁迫显著响应,可能是西瓜根系在低钾环境下吸收转运K+的关键基因,通过酵母异源回补试验初步验证了其功能。期待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揭示KUP/HAK/KT钾转运体家族成员ClKUP6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西瓜 ClKUP6 KUP/HAK/KT家族 低钾胁迫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DV S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表位的初步鉴定

中国兽医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制针对PEDV S1蛋白单克隆抗体,为下一步应用研究奠定材料基础,本研究构建了表达三聚化形态的S1蛋白的重组质粒,利用HEK 293T细胞表达并纯化获得S1蛋白,经免疫小鼠后,制备并筛选分泌S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B细胞,制备腹水后利用间接ELISA法测定了腹水效价及单抗的亚型;通过SDS-PAGE、Western-blo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析制备抗体与病毒S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能力。结果显示,成功表达和纯化三聚化PEDV重组S1蛋白,通过免疫制备筛选了15株特异性识别病毒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15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为Ig G1型11株,Ig G2b型3株,32#抗体未检测到分型结果。除25#抗体未检测到轻链结构外,其余抗体轻链均为kappa链。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制备抗体与病毒S蛋白特异性反应。功能域结合试验表明抗体20#、21#、31#与S1 D0区域反应,抗体9#、16#、25#与S1 NTD反应,抗体15#、27#、37#与S1 SD2反应,所制备抗体均无病毒中和活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多株可特异性识别PEDVS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病毒感染机制研究及免疫学诊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生物材料。

关键词: PEDV S1蛋白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联合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光照对番茄果实成熟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联合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光照对番茄果实成熟的影响,为探究光照影响番茄果实发育的分子机制及番茄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丽春番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黑色袋子包裹花后29 d的番茄果实为黑暗处理组,正常光照为光照组。测定2组番茄果实品质指标,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构建不同处理下番茄果实的转录组文库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鉴定番茄果实中代谢产物并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估代谢物的变化以及与果实成熟相关酶活性基因表达的相应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RNA-Seq数据的可靠性。【结果】与光照组相比,黑暗组番茄果实中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叶黄素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下同),蔗糖磷酸合酶(SPS)、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极显著降低,而蔗糖合成酶(SS)活性极显著升高。通过比较黑暗处理和对照组番茄果实中上调DEGs和下调DEGs数量分别为5833和5312个,果实对遮光的反应途径相似。GO功能注释到30个GO功能条目;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黑暗组影响光合作用和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正、负离子模式下第一主成分(PC1)解释75.11%和77.82%的数据变异,PC1主要反映组间有机酸、酚类(黑暗组的核心代谢变化)的差异。与光合作用、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富集最明显。与光照组相比,黑暗组番茄果实样本中筛选到7个与番茄植物激素生物合成途径有关的关键基因,黑暗组番茄果实样本中角鲨烯/八氢番茄红素合酶基因PSY上调表达和含黄素的胺氧化还原酶基因PDS表达下调。实时荧光定量PCR下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RNA-Seq结果一致。【结论】遮光通过抑制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表达,减少光能捕获与碳同化,导致番茄果实叶绿素积累和糖代谢失衡。黑暗组番茄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PDS表达受抑制,导致番茄红素含量降低,最终影响番茄果实着色。

关键词: 番茄 光照 果实成熟 转录组 代谢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囊素肽接枝透明质酸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免疫增强活性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使囊素肽(Bursin,BS)更好地发挥免疫增强作用,本研究采用EDC/NHS反应,使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的羧基与囊素肽的氨基发生酰胺化反应,合成囊素肽接枝透明质酸聚合物(BS@HA),进一步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定聚合物的结构,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分析,然后以卵清蛋白OVA为模式抗原,BS@HA作为免疫增强剂添加至铝胶做成疫苗,免疫小鼠,利用ELISA和流式细胞仪评价BS@HA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表明:1)当透明质酸、EDC、NHS和囊素肽的反应摩尔比为1∶4∶6∶0.4,加入EDC后的反应时间为2~4 h,加入NHS后的反应时间为16 h时,合成聚合物的产率可以达到95%,透明质酸的傅里叶红外光谱特征峰从1 605 cm-1红移到1 632 cm-1,囊素肽成功接枝透明质酸。2)当透明质酸羧基取代率为35%左右时,囊素肽接枝透明质酸聚合物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更高水平的OVA特异性抗体。3)囊素肽接枝透明质酸聚合物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更高水平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生发中心B细胞(GC B细胞)。综上,囊素肽接枝透明质酸聚合物可以使囊素肽更高效地进入引流淋巴结,诱导活化更高水平的TFH和GC B细胞,促进特异性Ig G抗体的产生。本研究将丰富透明质酸在动物疫苗领域的理论研究,拓展透明质酸在动物疫苗领域的实际应用,同时为新型免疫增强剂的研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囊素肽 免疫增强 酰胺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