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灰飞虱再猖獗研究进展及其防治
《农药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灰飞虱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通过直接刺吸和传播病毒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从灰飞虱再猖獗的形成机制以及再猖獗的防治方法两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推测该虫的再猖獗是毒理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通过农药科学使用、生物防治和提高作物抗虫性等来控制灰飞虱的再猖獗。


替米考星预混剂对人工诱发猪气喘病的疗效试验
《畜牧与兽医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利用人工诱发猪气喘病的动物模型,设计高、中、低剂量(剂量分别为400、200、100mg/kg饲料)的替米考星治疗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不用药、强毒感染)、阴性对照组(不用药不感染),通过观察、检测试验猪在试验前后的增重变化和试验治疗后肺部病变率来判定替米考星的治疗效果。结果成功建立了人工诱发的猪气喘病模型,替米考星高、中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显著,在增重和肺部病变率方面和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替米考星低剂量组的治疗效果略差,在增重方面和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肺部病变率方面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这些结果为临床合理地使用替米考星防治猪气喘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菌核净残留免疫分析半抗原的制备和鉴定
《食品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菌核净属于半抗原生物小分子,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具有免疫原性。为了建立菌核净农药残留的免疫分析方法,以苹果酸氯醛交酯和3,5-二氯苯胺为原料,合成N-(3,5-二氯苯基)-2-羟基琥珀酰亚胺,然后与琥珀酸酐反应,合成了菌核净半抗原N-(3,5-二氯苯基)琥珀酰亚胺-2-琥珀酸半酯,产物经红外、核磁和液质连用等方法确认,为研究菌核净的免疫分析奠定基础。


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种子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植物新品种保护与DUS测试技术,分析了目前DUS测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DUS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


杜泊羊冷冻胚胎移植的影响因素
《江苏农业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杜泊羊的冻胚移植成功率,于春秋两季同期处理湖羊和小尾寒羊受体共997只(次),同期发情782只(次),发情率达78.4%,其中湖羊春秋两季平均发情率为84.6%,显著高于小尾寒羊(73.9%)(P<0.01),秋季两品种平均发情率83.3%,显著高于春季75.8%(P<0.01);对431只发情受体羊进行移植,总妊娠率为58.5%(252/431),产羔率为58.0%(250/431)。其中湖羊为受体的春秋两季平均妊娠率62.5%,高于小尾寒羊(54.7%);秋季两品种的平均妊娠率为64.8%,显著高于春季(52.5%)。囊胚移植后的平均妊娠率为61.5%,显著高于桑椹胚(41.5%),其中A级囊胚为67.4%,显著高于B级囊胚(P<0.05)和所有桑椹胚(P<0.01);B级囊胚显著高于B级桑椹胚(P<0.05),B级囊胚与A级桑椹胚间及A、B级桑椹胚间均无显著差异;C级囊胚和桑椹胚均未见妊娠。此外,受体羊卵巢黄体发育状况及移植技术熟练程度对妊娠率也有显著影响。


新型除草剂双甲胺草磷(H-9201)在胡萝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分析科学学报 》 2007 CSCD
摘要:建立了新型除草剂双甲胺草磷(H-9201)残留GC-FPD检测方法,并对其在胡萝卜田的残留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样本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9.2%~101.8%,变异系数为:4.3%~5.0%,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0.8%~95.1%,变异系数为:3.0%~16.4%。本方法对双甲胺磷的检出限为:胡萝卜中为0.01 mg/kg,土壤中为0.005 mg/kg。残留动态研究表明:双甲胺草磷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7.8 d,胡萝卜中的最终残留量<0.02 mg/kg,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0.4 mg/kg。
关键词: 除草剂 双甲胺草磷(H-9201) 胡萝卜 残留动态


普通丝瓜果长遗传规律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经典遗传学方法对短果形的沅江肉丝瓜(L0091)与长果形的蛇形丝瓜(L0069)杂交组合多个世代群体的果长进行了联合分析,结果表明,L0091×L0069果长遗传由1对加性主基因控制,并由加性-显性多基因修饰。


猪气喘病及其综合防制技术
《吉林畜牧兽医 》 2007
摘要:猪气喘病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病,本病发病率高,传播范围广,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主要症状是咳嗽和气喘,病变特征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