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重组自交系主茎叶片数的动态QTL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协青早B×中恢9308)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条件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主茎叶片数进行了动态QTL分析。在各时期检测到5个非条件QTL和2个条件QTL。非条件QTL qLN2.1、qLN2.2、qLN2.3和qLN2.4在第2染色体上成簇分布,单个非条件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介于11.68%~16.48%。2个条件QTL qLN2.2和qLN2.4表达时段与拔节盛期和抽穗盛期一致。最终只检测到1个叶片数非条件QTL,没有一个叶片数条件QTL能在测定的所有时期都有效应。表明控制水稻叶片数的QTL表达具有时空性。
地方甘薯资源的形态聚类分析
《种子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通用的甘薯鉴定性状及其生长期记载标准,利用系统聚类法,对省内收集的15个甘薯品种(系)进行27项形态标记记载并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亲缘关系,以合理利用品种资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分成两个类群,品种群Ⅰ包括13个品种,分成两个亚群;品种群Ⅱ可包括2个品种,分成两个亚群。


柑橘新品种——牛肉红朱橘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牛肉红朱橘是从贵州省惠水县毛家苑乡辉岩村实生金钱橘(朱橘)中选育出来的橘类新品种。果实圆球形至扁圆形,单果重49.1 g。果皮呈鲜牛肉色,果肉呈淡红色。剥皮时橘香浓郁,留香时间长。果肉脆嫩,风味独特,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13.0%,维生素C含量397.4 mg.L-1,全糖92.6 g.L-1,可滴定酸9.2 g.L-1。果实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成熟。单一栽培时单果种子数量2.4粒。适宜在贵州朱橘产区种植推广。


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苗期根系性状的QTL分析
《核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协青早B/中恢9308)衍生的234个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在正常水分和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下对水稻苗期最长根长、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根鲜重和根冠比进行QTL定位分析。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影响8个根部性状的21个QTL,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介于4.80%~11.35%。其中,正常水分条件下检测到7个QTL,分布在第2、3、9、10、11染色体上;水分胁迫条件下检测到14个QTL,分布在第2、3、5、6、9染色体上。不同水分条件下检测到的QTL位点差异很大,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的遗传机制不同。在第3和第6染色体上各检测到1个根部性状的QTL簇,尤其在第3染色体RM6283-RM7370区间发现苗期根系性状与抗旱性及产量相关性状之间存在连锁关系,利用这些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可望同时对多个相关性状进行遗传改良。
农业模型与数字农业发展探讨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深化与促进农业模型与数字农业发展,并融入国际发展潮流,以系统学思想为指导,采用系统分析及认识论挖掘等方法,提出并进一步明晰了农业模型概念与分类,农业模型与数字农业的相互关系、意义与评价,综述了国内外农业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新动态,通过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广义上,农业模型是为研究农业问题的定量规律所建立数学模型的总称,包括农业生物模型、农业环境模型、农业技术模型以及农业经济管理模型等;狭义上,农业模型主要包括农业植物模型、农业动物模型、农业微生物模型、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模型等。数字农业体系分为数字种植业、数字林业、数字畜牧业、数字渔业、数字农村工业以及数字农产品市场与管理等。农业模型之间发展不平衡但各有特色;农业模型间的协同较少;不同学科背景下农业模型之间缺乏开放源式的整合与互操作框架;农业模型的检验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虽然目前数字农业的应用还较少,但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它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黔西北铅锌矿区植物群落分布及其对重金属的迁移特征
《生态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重金属耐性植物和超富集植物的筛选、鉴定和驯化是植物修复技术研究与发展的关键。以黔西北4个不同恢复年限的铅锌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群落生态调查利用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研究区域中重金属耐性植物优势种,并分析其对重金属Pb、Zn、Cu、Cd的迁移富集能力。结果表明:4个矿区共发现高等植物22种,分属13科21属,筛选出9种重金属耐性植物优势种,其中转运系数大于1的植物有:黄花蒿(Cu)、珠光香青(Zn)、大叶醉鱼草(Zn/Pb/Cd)、野艾蒿(Cu/Zn/Pb/Cd);没有富集系数大于1的植物。其中大叶醉鱼草具有耐贫瘠、耐旱、生物量大等优势,可将其作为典型的重金属耐性先锋植物,用于矿区废弃地的植物修复。


冷驯化前后野生马铃薯Solanumacaule内参基因的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CSCD
摘要:为找到表达稳定性最好的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4个内参基因ef1-a、Actin、β-tubulin2和β-tubulin3在野生马铃薯S.acaule冷驯化前后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β-tubulin2和ef1-a表达均稳定,Actin变化最大。因此,β-tubulin2和ef1-a适宜作为野生马铃薯S.acaule的内参基因。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内参基因 野生马铃薯 Solanumacaule
冷驯化前后野生马铃薯Solanum acaule内参基因的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找到表达稳定性最好的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4个内参基因ef1-a、Actin、β-tubulin2和β-tubulin3在野生马铃薯S.acaule冷驯化前后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β-tubulin2和ef1-a表达均稳定,Actin变化最大。因此,β-tubulin2和ef1-a适宜作为野生马铃薯S.acaule的内参基因。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内参基因 野生马铃薯 Solanum acaule
贵州务川黑牛线粒体DNA D-loop区全序列分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务川黑牛是贵州省新近发现的独特地方品种,其起源和系统地位尚存争议.为了解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背景,该研究测定了22头务川黑牛个体的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结果表明:22头务川黑牛个体中存在51个核苷酸多态位点,碱基组成中A+T含量大于G+C含量;共检测到11种单倍型,核苷酸歧异度(π值)为5.475%,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09±0.044),表明务川黑牛线粒体DNA D-loop高变区具有丰富的多态性;系统分析表明务川黑牛同时受普通牛和瘤牛的影响.
关键词: 务川黑牛 线粒体DNA D-loop 遗传多样性


茶树对铅、镉、铜的吸收累积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茶树对Pb、Cd、Cu的吸收累积规律,在具有不同土壤铅(Pb)、镉(Cd)、铜(Cu)背景值的5个茶园,分析了同一茶园5个茶树品种和5个不同生境茶园福鼎大白茶(Camellia sinensis cv.Fuding-dabaicha)种群的土壤和侧根Pb、Cd、Cu的含量,以及相应5个品种及5个种群的老嫩叶Pb、Cd、Cu的含量、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结果表明:①同一生境下5个茶树品种体内Pb、Cd、Cu含量分布次序为侧根>老叶>嫩叶,品种间Pb、Cd、Cu含量存在一定差异。②同一生境下5个茶树品种老叶、嫩叶Pb、Cd、Cu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差异显著,Pb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12~0.18和0.09~0.11;Cd富集系数分别为1.59~2.97和0.72~1.31;Cu转移系数分别为0.32~0.41和0.20~0.28。③不同生境下福鼎大白茶种群的Pb、Cd、Cu含量也存在差异,MT种群嫩叶Pb、Cd含量分别为3.46和0.37 mg/kg,高于有机生态茶园XRL种群嫩叶中Pb、Cd的含量(1.50、0.07 mg/kg);土壤理化性质与茶树Pb、Cd、Cu的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洗涤前和洗涤后的茶叶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福鼎大白茶老叶洗涤前Pb含量为8.59 mg/kg,洗涤后为5.13 mg/kg。同一生境下的不同茶树品种受遗传作用控制,对Pb、Cd、Cu的吸收累积能力有一定差异;不同生境下的福鼎大白茶种群由于受环境的影响,侧根及老嫩叶Pb、Cd、Cu的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