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LNA探针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2021
摘要:本研究根据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LNA-TaqMan探针,建立了基于LNA-TaqMan探针的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能够特异性的检测出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灵敏度更高,最低检测下限为10个拷贝/μL;批内变异系数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43%~0.64%、0.44%~2.34%,重复性良好。对6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病毒分离培养法检测出23份阳性样品,LNA-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出26份阳性样品,常规TaqMan探针法检测出21份阳性样品,与病毒分离法比较,LNA-TaqMan探针法的符合率为96%。本研究建立的基于LNA-TaqMan探针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的荧光定量PCR方法,为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 gE基因 LNA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新品种粤橘1号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粤橘1号是从沙糖橘芽变中选育的柑橘新品种。该品种树势健壮,枝梢萌发力较强,成花能力强,易坐果。果实比沙糖橘大,扁球形,果皮厚2.5 mm,易剥皮,果面橙红色,平滑有光泽,平均单果质量约86 g,少籽。果肉风味浓甜,有香味,化渣性好,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13.1%~14.2%,可滴定酸质量分数0.24%~0.39%,总糖质量分数10.3%~11.57%,维生素C质量浓度17.3~32.4 mg·100 mL-1。在广东广州、清远和河源12月中旬至翌年年1月上旬成熟,与普通沙糖橘一致。粤橘1号适合我国沙糖橘产区栽培,盛果期产量可达51 700 kg·hm-2,比沙糖橘增产约12%。采用SSR分子标记对粤橘1号的遗传鉴定表明,粤橘1号与普通沙糖橘在DNA水平上存在差异,具备成为新品种的遗传基础,是一个稳定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成效与发展对策
《广东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科技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对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获得知识产权具有重要作用.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式分析该院的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的基本情况,总结出该院在近30年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品种审定(登记、鉴定或认定)植物新品种权、专利与技术标准等科研产出质与量均增.阐述该院主要从科技成果奖励培育体系构建、科技成果凝练及提升方式、科技成果奖励与评价机制、科技成果管理与宣传手段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等方面不断强化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的管理抓手.针对该院当前存在总体科技水平不高、科技成果整合不够、成果提炼能力欠缺、管理流程有待规范等主要问题,从激发创新活力、深化科技合作、完善评价指标、规范管理流程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用植物穿心莲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穿心莲为传统大宗中药材,爵床科,以地上部分入药,可抗菌和抗病毒,主要产自我国华南地区,是规模化种植水平较高的南药品种之一.穿心莲体内发挥主要药效的化合物为二萜类内酯和黄酮类物质,二者也是多种中成药的原料之一,可作为兽药的主要成分.穿心莲的临床作用为保肝利胆、清热解毒和抗菌消炎等,有"中药抗生素"之称.学者对穿心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体内二萜类内酯的药理活性上.随基因组数据库的成功注释,其药用成分生成等内在分子机理的相关研究将得以顺利开展.穿心莲品质不稳定,体内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受品种、产地、栽培技术、收获时间和加工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作为一类植物源抗生素,规范化种植穿心莲带来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从穿心莲的药理活性、活性成分代谢、种质资源评价、创新与利用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有关穿心莲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苦茶资源嘌呤生物碱含量分析与评价
《茶叶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3份广东省境内收集的苦茶资源为研究对象,来自不同省份的28份代表性品种(系)为对照,分析苦茶资源中嘌呤生物碱含量特征。结果显示,咖啡碱、可可碱、苦茶碱及生物碱总量均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差异,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78~1.94,变异系数(CV)为34.89%~191.19%。系统聚类分析将试验材料分为6个类群,类群Ⅰ、Ⅱ、Ⅲ主要为常规品种(系),咖啡碱是其优势嘌呤碱;类群Ⅴ为低咖啡碱的南昆山毛叶茶;类群Ⅳ、Ⅵ全部为苦茶资源,苦茶碱含量较高。通过综合评价,从苦茶资源中筛选出生物碱含量特异的育种材料10份。此外,不同叶位含量分析表明,苦茶中苦茶碱随叶片成熟度增加呈缓慢降低趋势,至成熟叶期仍维持较高水平。研究结果为今后嘌呤生物碱含量特异的功能性苦茶品种培育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重测序的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全基因组InDel标记开发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碱基插入/缺失(InDel)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密度仅次于SNP且易于基因型分型,成为分子标记开发的主要来源。为了开发芥蓝品种间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2份芥蓝自交系重测序数据鉴定的InDel位点,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设计了367对InDel候选标记。通过PCR检测比较8个芥蓝自交系的多态性,发现284对标记在至少2个芥蓝自交系间有多态性,阳性率为77.4%。本研究利用重测序技术开发芥蓝品种间InDel标记效率较高,为种质资源分析、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提供了便捷工具。
关键词: 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重测序 InDel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