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桑葚果渣花色苷的低共熔溶剂提取与分离
《精细化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桑葚果渣为原料,在低共熔溶剂(DESs)中,经DESs提取与大孔树脂分离两步,回收了果渣中花色苷.测试了不同类型DESs与提取方法对花色苷提取率的影响,通过不同型号大孔树脂作为吸附载体对花色苷进行回收以脱除DESs.采用HPLC、HPLC-MS对花色苷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表明,DESs中草酸-氯化胆碱〔n(草酸):n(氯化胆碱)=1:1,φ(水)=30%〕是提取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溶剂,花色苷提取率达97.49%;而在脱除DESs溶剂时,大孔树脂X-5是最佳吸附载体,回收率为92.7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胞分裂素调控种子发育、休眠与萌发的研究进展
《植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子萌发是子代植株建立、生长和繁育的重要阶段,在种子植物生命周期中起重要作用。种子休眠是在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在生理成熟期达到峰值。种子休眠与萌发的植物激素调控可能是种子植物中一种高度保守的机制。细胞分裂素(CK)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信号分子,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许多方面。生物活性CK的水平由其生物合成、活化、失活、再活化和降解之间的平衡所调控,种子的发育、休眠与萌发受生物活性CK的水平和信号转导途径调控。该文综述了CK的生物合成与代谢、信号转导以及对种子发育、休眠与萌发的调控作用,提出了在本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旨在为理解CK调控种子发育、休眠与萌发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细胞分裂素 代谢 分子机制 种子休眠与萌发 信号转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横向薄层培养技术建立番木瓜植株再生体系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植株再生系统是番木瓜生物技术育种和品种改良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横向薄层培养技术,以‘一尺瓜’番木瓜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田间成年结果树截干后萌生的侧芽进行消毒处理,经过初代培养和增殖培养后获得大量丛生分化芽。以健壮分化芽为材料横向切取1~2.5 mm厚度的薄层6~10片,经不定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后进行生根培养,成功获得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00 mg/L利福平溶液浸泡并在摇床上140 r/min振荡处理1 h、75%酒精处理30 s、0.1%的氯化汞溶液(W/V)处理7~8 min的组合递进式消毒处理方法,可使侧芽接种培养成功率达到85%以上。分化芽薄层在MS培养基+30 mg/L蔗糖+0.1 mg/L6-BA+0.2 mg/L NAA+0.3 mg/L KT+0.1 mg/L IBA的条件下诱导培养20 d,单个分化芽切取的薄层平均可获得7.04个不定芽,其中第3号薄片出芽能力最强,平均出芽数可达到3.4个,最高5.0个。采用将叶尖代替分化芽茎基部插入培养基的茎段悬空植叶促根方法进行分化芽的促根培养,生根培养基组成为1/2MS培养基+3%蔗糖(W/V)+2 mg/L IBA,20~25 d后平均出根率可达到87.5%,根系无结构疏松和愈伤化现象,假植成活率可高达95%以上,有效改善了常规生根技术存在的根系质量差和假植成活率低的问题。本研究结果可提高番木瓜组培快繁效率,并为番木瓜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提供技术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起黑山羊感染羊口疮和前后盘吸虫的诊断与防治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21
摘要: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造成羊口唇、外阴、乳房等部位的水疱和溃疡。羊前后盘吸虫病是由于感染前后盘科吸虫而引发的一种寄生虫病,导致羊营养不良,贫血,甚至死亡。在广东某山羊养殖场发生羊口疮后,部分羊群发生顽固性下痢,颌下水肿,严重消瘦,粘膜苍白。对病羊痂皮研磨物提取总核酸进行PCR,结果表明羊口疮阳性。剖检表明,心包积液,胆囊肿大,瘤胃中有大量粉红色米粒状寄生虫,镜检确认为前后盘吸虫。在使用药物驱虫、抗生素控制症状,并加强护理之后,羊群病情得到控制。本文对羊口疮和前后盘吸虫的临床诊断和防治具有借鉴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玉米新优品种耐热性鉴定及耐热品种筛选
《广东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开展甜玉米品种耐热性鉴定试验,筛选适宜华南地区夏季播种的优质耐热型甜玉米品种。【方法】以粤甜38号等8个甜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粤甜39号为对照种)在广州进行夏季种植,利用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法对不同甜玉米品种进行耐热性综合评价,筛选出耐热性好的甜玉米品种。【结果】与甜玉米产量高度相关的农艺性状为穗粗、总粒数、结实率和穗位高。利用耐热性材料培育的粤甜40号和粤甜59号综合表现较好,鲜穗产量分别达16 840.3、15 264.4 kg/hm2,分别比对照种粤甜39号增产19.1%和8.0%,净穗产量分别达13 179.3、11 700.9 kg/hm2,分别比对照种增产37.4%、22.0%,适宜在华南地区夏季种植。【结论】粤甜40号和粤甜59号的综合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种粤甜39号,表现出较好的耐热性,适宜广东地区夏季大面积推广示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贡柑'果实成熟期矿质元素的积累与分配特征
《果树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贡柑’果实成熟期树干物质和养分分配特征、养分需求参数,为其养分管理策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树体挖掘解剖的方法,测定‘贡柑’树不同器官的矿质元素。【结果】‘贡柑’单株果实产量为74.97 kg,占全株生物量的60.7%。叶片和果实生物量的质量比为1∶3.61。N、P、K、Ca、Mg、S、Cu和B均表现为叶片含量最高,Fe和Zn为根系含量最高,Mn为叶片和根系含量最高。大部分大量元素主要累积在果实中,而大部分微量元素主要累积在根系中。以生产50 kg果实计,收获果实带走的N、P、K、Ca、Mg、S、Fe、Mn、Cu、Zn、B和Mo养分量分别占全株树体各养分总量的29.6%、40.8%、43.5%、11.1%、34.7%、18.0%、5.5%、3.3%、21.4%、5.8%、17.6%和23.9%。【结论】贡柑植株具有较高养分吸收能力和建成果实产量的养分利用率,树体对N、K、Ca、Fe和B养分需求较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果桑新品种-粤椹145
《中国果业信息 》 2021
摘要:"粤椹145"是从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 Roxb.)资源"塘10"与"航诱11"杂交后代中选育而出的新品种。2018年1月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该品种果大,紫黑色,长圆筒形,不易落果。平均果长5.0~7.5 cm,果径1.4~1.8 cm,平均单果重12.8 g;品质优,鲜果出汁率80.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7%,总酸含量6.1 g/kg,维生素C含量0.045 mg/g,花色苷含量1.1 mg/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水稻生产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广东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日照长,具备水稻优质高产的天然气候条件,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是中国13大粮食主产区,自矮化育种以来创造了"粤稻现象"的辉煌成绩.然而,多年来,广东大米自给率仅为30%左右,对其他地区大米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蔓延,广东的大米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新形势下,本研究通过查阅《中国农业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广东农村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调研了广东水稻生产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要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突破性品种培育、构建完善的推广示范体系、数字化销售渠道及延伸水稻价值链,推动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广东;水稻;种植面积;产量;机械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蝴蝶兰新品种如玉的优良观赏性状及配套栽培技术
《热带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如玉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选育的蝴蝶兰新品种。该品种植株较小,生长旺盛,花型小,圆整,花朵横径3.8 cm,平均花枝长30.0 cm,单株花梗数2.6个,单株总花数39.3朵,其观赏性状主要表现为多梗、多花,是丰花型蝴蝶兰的优秀代表。本文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优良观赏性状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建立了配套栽培技术,主要体现在组培苗出瓶种植、小苗生长管理、中苗生长管理、大苗生长管理、成苗催花及开花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旨在推动蝴蝶兰新品种如玉的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