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菜豆壳球孢侵染芝麻过程中内参基因的筛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选择适合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侵染芝麻过程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的内参基因,11个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经过PCR扩增效率筛选,β-肌动蛋白(ACTB)、泛素连接酶(UBC)、α-微管蛋白(TUBA)、γ-微管蛋白(TUB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核糖体蛋白S5(RPS5-a,RPS5-b)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8个基因符合要求,可用于稳定度筛选。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这8个候选基因在菜豆壳球孢侵染芝麻8h、16h、24h和32h的表达情况。经Ge Norm软件分析,ACTB、GAPDH和RPS5-b等3个基因表达较稳定。经过最适内参基因数目分析,在菜豆壳球孢侵染芝麻过程中基因定量表达分析时,选择ACTB、GAPDH和RPS5-b的多基因组合作为内参,能够更准确地校正定量结果。

关键词: 芝麻茎点枯病菌 qRT-PCR 内参基因 芝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脂肪氧化酶活性测定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芝麻脂肪氧化酶活性测定的适宜条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芝麻脂肪氧化酶的活性并对测定的适宜条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芝麻脂肪氧化酶活性测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取2.95 m L 0.05 mol/L的磷酸缓冲液(p H值6.2)、20μL 10 mmol/L的底物亚油酸钠、50μL酶液迅速混匀后,立即在紫外光234 nm处观察OD值的变化,最适检测反应时间为0~1.5 min。将吸光度代入公式计算酶活性。此外,芝麻脂肪氧化酶活性随酶液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应将酶液保存在4℃条件下并于1 h内进行测定。酶液添加量为10~50μL时,酶活力(y)与酶液添加量(x)成正比,y=0.084 6x+5.858,且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精密度试验结果显示RSD为0.027%,建立的方法方便快捷,稳定性好,可广泛使用。

关键词: 芝麻 脂肪氧化酶 活性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录组测序技术能够全面分析某一组织或细胞在不同物种、品种、发育阶段以及不同处理条件下,全部转录产物的类别、结构以及表达水平的变化,揭示特定生物学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近年来,研究人员广泛利用该技术筛选家畜优良经济性状的靶基因,为家畜的分子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结合转录组测序技术的技术特点,综述了其在家畜生长发育、肉质、泌乳、被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该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畜 转录组 基因表达 遗传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肥管理对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寻找马铃薯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通过大田试验,以大水漫灌+肥料条施为对照(CK),研究了喷灌+肥料条施、滴灌+肥料条施和滴灌水肥一体化对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滴灌+肥料条施、喷灌+肥料条施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其影响程度为滴灌水肥一体化>滴灌+肥料条施>喷灌+肥料条施,滴灌水肥一体化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生育后期的土壤酶活性。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下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产量较CK及喷灌+肥料条施、滴灌+肥料条施处理分别提高49.07%及27.94%、14.91%,商品薯率较CK及喷灌+肥料条施、滴灌+肥料条施处理分别提高19.41个百分点及10.36、4.72个百分点。

关键词: 滴灌水肥一体化 马铃薯 土壤酶活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生物量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高光谱遥感能快速、实时、无损监测作物长势。研究不同氮磷水平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地上部生物量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可提高地上部生物量高光谱监测精度。【方法】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连续进行了5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5个施氮水平(N,0,75,150,225和300 kg/hm~2)和4个磷施用水平(P2O5,0,60,120和180 kg/hm~2),选用不同抗旱类型冬小麦品种,测定了从拔节期至成熟期生物量与冠层光谱反射率,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建立并筛选基于不同植被指数的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生物量分段遥感监测模型。【结果】冬小麦生物量与光谱反射率在670 nm和930 nm附近具有较高相关性,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处均有敏感波段;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生物量与归一化绿波段差值植被指数(G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修正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红边三角植被指数(RTVI)和修正三角植被指数Ⅱ(MTVIⅡ)均达极显著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r)范围为0.923~0.979;在不同生育时期,分别基于GNDVI、RVI、MSAVI、RTVI和MTVIⅡ能建立较好的生物量分段监测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7、0.982、0.981、0.985、0.976;估计标准误差SE分别为0.157、0.153、0.163、0.133、0.132;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相对误差(RE)分别为8.47%、7.12%、7.56%、8.21%、8.65%;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141 kg/m~2、0.113kg/m~2、0.137 kg/m~2、0.176 kg/m~2、0.187 kg/m~2。【结论】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可以用GNDVI、RVI、MSAVI、RTVI和MTVIⅡ监测冬小麦生物量,具有较好的年度间重演性和品种间适用性。同时,分段监测模型较统一监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及验证效果,能有效改善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精度。

关键词: 农作物 冬小麦 生物量 高光谱遥感 监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品种果实性状的变异性及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国内收集到的56份主栽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皮厚、中心糖含量、边缘糖含量、中边糖含量差等7个果实性状变异性,并对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为西瓜品种选育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果皮厚、中边糖含量差等数量性状变异范围较大,极差分别为4.53 kg、2.32 cm、3.00%,变异系数分别为21.74%、33.95%、26.64%。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7个数量性状可转化为4个综合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93.94%。以综合成分中主要因子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56份西瓜品种分为小果型、中小果型、中果型和大中果型4类,各类间性状上有较大差异。单果质量、果皮厚、中心糖含量和中边糖含量差4个主要指标对西瓜果实品质影响较大,育种过程中,对这4个指标进行选择有利于加速新品种的选育和改良。

关键词: 西瓜 果实性状 变异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抗粗缩病种质资源的发掘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572份玉米种质资源(包括266份地方品种和306份普通自交系)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筛选到高抗材料2份,抗性材料11份,中抗材料9份,占总鉴定材料的3.9%。利用40对SSR标记对这些抗病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将玉米材料进行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与归类。所得数据表明:共检测出328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的等位变异数为8.2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在0.344~0.807之间,平均值为0.660。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09~0.949,平均值为0.689,利用UPGMA法作图,将供试材料聚为7类。表明这些抗粗缩病材料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较高的利用潜力。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固相萃取柱法分离sn-2位单甘酯的研究

中国油脂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与气相色谱分析相配套的前处理方法,以高效测定油脂中sn-2位(β位)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考察了胰脂酶添加量对甘油三酯酶解程度的影响,并采用Florisil固相萃取柱对酶解产物中sn-2位单甘酯的分离纯化条件进行优化。采用高温气相色谱法分析Florisil固相萃取柱对油脂酶解产物中sn-2位单甘酯的分离能力,结果表明经过Florisil固相萃取法分离得到的sn-2位单甘酯纯度能达到95%;气相色谱法分析常见的7种油脂的sn-2位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Florisil固相萃取法与传统薄层色谱法测得的sn-2位脂肪酸组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油脂 sn-2位单甘酯 酶解 薄层色谱 Florisil固相萃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配施对不同土壤类型小麦-玉米产量及灌水利用率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等量灌溉条件下,不同氮(N1、N2、N3、N4小麦生长季节分别为120、180、240、360 kg/hm~2,玉米生长季节分别为180、270、360、450 kg/hm~2)、磷(P1、P2分别为90、135 kg/hm~2)、钾(K1、K2分别为75、150 kg/hm~2)配施对通许、西平和安阳3个不同土壤类型地区小麦、玉米产量及灌水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指导当地农民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不同氮、磷、钾配施均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玉米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和灌水利用率。在小麦季,通许、西平和安阳3个地区分别以N3P2K2、N3P2K1和N2P2K1处理产量和灌水利用率最高,产量分别为8 606 kg/hm~2、9 977 kg/hm~2和10 305 kg/hm~2,分别较CK增产28.95%、52.48%和32.71%,灌水利用率分别为9.56 kg/m~3、11.09 kg/m~3和11.45 kg/m~3。在玉米季,通许、西平和安阳3个地区则分别以N4P2K2、N4P2K1和N2P2K2处理产量和灌水利用率最高,产量分别为10 998 kg/hm~2、8 828 kg/hm~2和11 715 kg/hm~2,分别较CK增产32.44%、55.29%和28.21%,灌水利用率分别为12.22 kg/m~3、9.81 kg/m~3和13.02 kg/m~3。通许、西平和安阳3个地区分别以N3P2K2、N4P2K1和N1P2K2处理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和灌水利用率最高,周年产量分别为19 515 kg/hm~2、18 576 kg/hm~2和21 080 kg/hm~2,分别较CK增产30.29%、51.92%和24.70%,灌水利用率分别为10.84 kg/m~3、10.32 kg/m~3和11.71 kg/m~3。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产量 灌水利用率 氮、磷、钾配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粘虫抗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种群的交互抗性与生化抗性机制

农药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指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下称甲维盐)在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防治上的合理使用,测定了粘虫抗甲维盐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及其生化抗性机制。结果表明:粘虫抗甲维盐种群对阿维菌素(抗性倍数RR_(50)=21.80)、毒死蜱(RR_(50)=17.68)和灭多威(RR_(50)=10.85)均具有中等水平的交互抗性,与辛硫磷(RR_(50)=6.00)和氟氯氰菊酯(RR_(50)=5.65)之间交互抗性水平较低。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马来酸二乙酯(DEM)、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和磷酸三苯酯(TPP)在粘虫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生物测定中对甲维盐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粘虫抗甲维盐种群细胞色素P450和b_5含量及O-脱甲基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分别为敏感种群的3.23、3.65、3.63、1.64和2.66倍。研究表明,体内解毒代谢酶活性提高可能是粘虫对甲维盐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粘虫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交互抗性 生化抗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