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城疫病毒F蛋白在水稻中的表达及检测
《畜牧兽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水稻表达新城疫病毒F蛋白,制备亚单位疫苗。根据GenBank中的新城疫病毒F基因序列以及水稻偏爱性密码子筛选、优化并合成F基因,通过两次载体构建,先使目的基因连在中间载体pMP3上,再连接到pCAMBIA1300植物载体上,通过农杆菌导入水稻愈伤组织中,经过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表达植株。通过QPCR的方法筛选获得高表达的纯合子株系5株。新城疫抗原试纸条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确定F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试验为家禽传染病的植物性水稻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F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QPCR 纯合子


不同模式下宅基地置换对农民福利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为例
《中国软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本文在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下构建了农民福利指标体系,基于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项目区236份农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不同模式下宅基地置换对农民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表征宅基地置换的农地及房产置换状况观察变量有所差异,对农民福利的影响效果也不尽相同。此外,每种模式下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谈判权均没有得到保障,也无法证明农民的家庭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因为农民均需要支付大量额外资金用于自建或购买安置房。为此,宅基地在置换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均需要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谈判权以及减少农民动迁成本。另外不同宅基地置换模式下应采取差别化的农地及房产置换工作。
关键词: 宅基地置换 模式 农民福利 森的可行能力 结构方程模型


施氮水平对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120、180、240 kg/hm~2)对3种基因型优质小麦品种(郑麦0943、郑麦0856和郑麦7698)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旨在深入揭示优质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特征,为发挥其产量潜力和优化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施氮可不同程度地促进3种优质小麦生长,施氮量在0~240 kg/hm~2时,功能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相关指标总体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郑麦0856除外)。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比较,郑麦7698所有处理的产量均高于其他2个小麦品种,主要归因于其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较高,其中施氮240 kg/hm~2处理的产量(11 591.70 kg/hm~2)、小麦干物质转移率(29.45%)及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91.66%)最高,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变化幅度较大。郑麦0856在不施氮条件下产量最低,较其施氮180 kg/hm~2处理的最高产量(10 200.00 kg/hm~2)降幅最大,为18.63%,氮素农学利用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品种,说明郑麦0856对氮素较为敏感。郑麦0943在不施氮条件下干物质转移率及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其他2个品种,产量较其施氮240 kg/hm~2处理的最高产量(9 933.45 kg/hm~2)降幅最小,为8.89%,氮素收获指数则高于其他2个品种,且氮素利用效率在不施氮和高氮条件下均较高,说明郑麦0943具有氮素高效利用特征,且干物质积累以生育前期为主。综上,郑麦7698不施氮条件下具有较高的产量,最佳施氮量为240 kg/hm~2;郑麦0856产量对氮素缺乏较为敏感,最佳施氮量为180 kg/hm~2;郑麦0943产量对氮素缺乏不太敏感,具有氮素高效利用特征,最佳施氮量为240 kg/hm~2。
关键词: 施氮水平 优质小麦 基因型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翻压不同量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豫南稻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翻压不同量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在化肥减量20%和40%条件下,将紫云英翻压量设22.5、30、37.5、45 t/hm~24个水平,另设仅施用100%化肥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减施20%和40%化肥配施紫云英可使土壤碱解氮分别增加14.4%~20.9%和13.5%~26.5%,有机质分别增加4.5%~10.8%和4.2%~8.2%,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水稻产量随着紫云英翻压量的增加出现先升后降趋势,在减量20%化肥条件下,翻压30 t/hm~2紫云英时水稻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6.7%,差异极显著;而在减量40%化肥条件下,翻压37.5 t/hm~2紫云英时水稻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5.3%,差异极显著;与对照比较,翻压紫云英极显著提高了水稻有效穗,但每穗实粒数较对照有所降低。


烟草的TMV侵染耐受性与谷胱甘肽代谢途径的关系
《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抗性机制,以耐受TMV感染品种豫烟8号和具有相同遗传背景对花叶病敏感的品种NC89为材料,通过对高通量测序获得的转录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二者接种TMV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通路中共同存在谷胱甘肽代谢途径,且耐受性品种豫烟8号中该途径有增强的趋势。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分光光度法检测了两品种接种TMV前后谷胱甘肽代谢途径中关键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表达水平、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TMV后两品种中GST基因表达水平升高,GST酶活性增强,GSH含量升高,耐受性品种豫烟8号增幅更明显。通过硫元素的丰缺试验研究了接种TMV对GST基因及与TMV侵染耐受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S和-S处理中两品种接种病毒后这些基因的表达趋势一致,-S处理的表达量低于+S处理。GST、PR1-a、HSP90和Catalase-3这些抗病相关基因都呈上调表达,其中豫烟8号接种后的表达量均高于NC89;而Psb A和PhotosystemⅡ10 k Da polypeptide 2个涉及光合作用的基因均呈现下调表达,但是接种后豫烟8号的下调幅度小于NC89。以上表明,在耐受TMV感染的品种中,谷胱甘肽代谢增强对细胞环境的氧化还原平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光系统Ⅱ中的关键成分D1蛋白基因Psb A的表达相对稳定,从而减轻光合系统的破坏程度。


DDGS在猪鸡日粮中的应用及其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酒精糟及其残液干燥物(DDGS)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在畜禽日粮中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蛋白质原料资源紧张的状况。但DDGS营养成分含量变异较大,导致其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其在畜禽日粮配方中的合理配制及应用效果。综述了DDGS在猪鸡日粮中的应用效果、质量控制及其营养价值评定新技术(仿生消化技术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以期为DDGS在猪鸡日粮配方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酒精糟及其残液干燥物 营养特性 日粮 质量控制


琥珀酰化改性花生蛋白研究
《中国油脂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考察琥珀酰化改性因素对花生蛋白改性效果及结构性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分析花生蛋白质量浓度、琥珀酸酐添加量、反应温度对改性花生蛋白酰化度与产率的影响,确定最优琥珀酰化改性条件。通过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氮溶解指数评价琥珀酰化改性花生蛋白的结构性质。结果表明:花生蛋白质量浓度、琥珀酸酐添加量是显著影响因素;最佳改性条件为花生蛋白质量浓度58.5 g/L、琥珀酸酐添加量为花生蛋白质量的19.55%、反应温度49℃,在最佳条件下改性花生蛋白酰化度与产率分别为(82.82±0.59)%和(76.89±0.74)%;引入琥珀酰基改变了花生蛋白的分子结构,使蛋白质分子由折叠趋向伸展,蛋白质聚集体尺寸减小;改性花生蛋白的溶解性得到明显改善。


花生栽培种与野生种(Arachis stenosperma)种间杂种的创制、鉴定与遗传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生二倍体野生种A.stenosperma具有抗根结线虫病、锈病和晚斑病等特性,是改良花生栽培种的重要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花生栽培品种豫花15与A.stenosperma人工杂交,通过胚拯救获得了种间杂种w1401。分别以端粒重复序列、5S rDNA、45S rDNA和A.duranensis、A.stenosperma、A.ipaёnsis基因组DNA为探针,通过顺序荧光原位杂交,同时用转座子标记鉴定该种间杂种。研究结果表明,种间杂种w1401的三个基因组分别与豫花15A、B和A.stenosperma的基因组对应,其基因组的染色体核型也分别与栽培种核型和野生种核型对应,为鉴定杂种后代奠定了细胞学基础。筛选了34个A.stenosperma特异的SSR和转座子标记,其中32个是与豫花15共显性标记,为进一步开发和鉴定豫花15与A.stenosperma染色体易位系、渐渗系奠定了分子标记基础。此外,还分析比较了w1401与两个亲本部分植物学性状和抗病性差异,结果显示w1401较豫花15晚斑病抗性明显提高,展示了良好的育种前景。
关键词: A.stenosperma 种间杂交 分子标记 顺序荧光原位杂交 晚斑病


豫东地区早秋花椰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早秋花椰菜是豫东地区露地秋茬蔬菜栽培的主要茬口之一,通过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可使早秋花椰菜667m~2产量达3 000kg,产值约0.6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