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辣椒种间杂交遗传特性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杂交育种是提高辣椒产量,改善辣椒品质的主要途径之一,为创制更多育种资源,提高辣椒杂交育种效率,通过种间杂交,测定辣椒种间杂交后代主要果实性状,分析主要性状的遗传特性,筛选高品质辣椒,为杂交育种和种质资源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栽培种辣椒为研究对象,通过种间杂交获得子代,采用Indel分子标记技术检测种间杂交的成功率,采用高效液相测定果实辣素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色价,采用SPSS和Origin 2019 等软件分析辣椒果实性状、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结果]利用Indel标记对28 份辣椒资源的杂交F1 真实性进行鉴定,一年生辣椒均可与魔鬼椒(ZL-280)和灌木椒(HY-1)杂交成功,主要果实性状的遗传特性均表现了超显性效应、加性效益和显性效应.但与鸟椒(X-260)未杂交成功,可能存在种间杂交障碍.[结论]辣椒不同种间杂交存在一定的杂交特性,一年生辣椒可顺利与魔鬼椒和灌木椒杂交,杂交后代的主要果实性状变异幅度大.


播期与密度双因素对陆地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播期与密度双因素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分析不同播期下棉花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2022 年于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进行裂区试验,设置3 个播期主区(4 月11 日、18 日和25 日,记作B1、B2、B3),3 个密度副区(18×104、22.5×104 和27×104 株/hm2,记作M1、M2、M3),研究播期与密度双因素对棉花出苗率、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播后膜下5cm地温高有利于棉花早出苗,且出苗率提高.在同一播期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株高、茎粗、果枝数及单株铃数的平均值均显著降低.在同一密度下,播期推迟,棉花的平均生育期缩短,平均单株及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单株铃数显著降低,平均籽棉产量降低.早播条件下,高密度(M3,27×104 株/hm2)籽棉产量最高,为7519.70 kg/hm2.中播或晚播条件下,中等密度(M2,22.5×104 株/hm2)产量较高,分别为7671.90 和6913.27 kg/hm2.[结论]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应适期提早播种,播期为4 月11 日时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7×104 株/hm2(M3),播期为 4 月 18 日(B2)或4 月25 日(B3)时种植密度为22.5×104 株/hm2(M2)有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


3种寄主挥发物中引起旋幽夜蛾嗅觉反应的活性组分分析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植物挥发物中引起旋幽夜蛾嗅觉电生理反应的活性组分,本研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藜、甜菜和棉花植株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性鉴定寄主挥发物中引起旋幽夜蛾嗅觉反应的活性组分。结果表明,藜挥发物中有6种活性组分,甜菜和棉花挥发物中各有5种,其中乙酸叶醇酯、1,2-二乙苯、对二乙苯、壬醛、二乙二醇丁醚为3种植物共有的挥发物组分,异佛尔酮仅在藜挥发物中发现。触角电位(EAG)测定结果显示,以上6种组分都能引起旋幽夜蛾雌雄成虫的EAG反应,且随浓度增加EAG相对反应值增大。雌雄成虫对壬醛和异佛尔酮的EAG反应最强烈,其次是乙酸叶醇酯和1,2-二乙苯。在相同浓度条件下,雌雄成虫对同种化合物的EAG反应无性别特异性。本研究为探明旋幽夜蛾定位寄主机制及开发行为调控产品提供基础。


配施有机肥对高架草莓基质重复利用的影响
《中国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促进草莓基质栽培高质量发展,在使用2年的基质中配施不同比例的有机肥,以期为基质重复利用和提高草莓品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株高、叶宽和叶长均以T6%处理最高,植株冠径以T3%处理最高;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叶片SPAD值,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n)均以T6%处理最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均以T9%处理最高,可滴定酸含量以CK最高,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均以T6%处理最高;667 m~2产量以T6%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配施有机肥可提高高架栽培草莓基质的重复利用效果,以每立方米基质添加6%的有机肥为宜。


基于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率的畜禽粪便农田承载力估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完善面向土壤固碳的畜禽粪便承载力估算方法研究,以北大荒集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养业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种养业生产现状与农田土壤固碳机制,以静稳态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率的畜禽粪便农田承载力模型;设定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率目标值,估算每hm2农田适宜施用畜禽粪便有机肥量与畜禽承载量.结果表明:1)当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维持当前水平,北大荒集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田可承载的畜禽养殖量以猪当量计分别为180.5~832.1和14.7~327.6头/hm2.2)考虑土壤固碳需求,两地畜禽养殖业未来发展潜力大.本研究成果可为区域种养结合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畜禽粪便农田承载力 静稳态模型 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率 土壤固碳


新疆伊犁河谷地区豚草发生情况调查与分区防控方案
《乡村科技 》 2024
摘要:用草原普查软件及五点取样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河谷地区的豚草发生面积、生境面积、发生盖度、密度、危害等级每隔4~5 km打点调查,并根据豚草种群密度和盖度,对豚草危害等级进行划分。调查结果表明,伊犁河谷地区分布的豚草种群共106个,发生面积为13.34 hm2,可分为5个Ⅰ级发生区、2个Ⅱ级发生区、7个Ⅲ级发生区。研究明确豚草在伊犁河谷地区的发生分布情况、危害等级及发生面积,并根据其危害等进行级划分,可为豚草的科学阻截和精准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新疆引进北方大豆种质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大豆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占我国约1/6 的国土面积,但水资源却不足全国的4%,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新疆旱灾情况正逐年加剧.为了解55 份新疆引进的北方大豆种质材料的抗旱性,筛选适宜新疆大田生产的优异抗旱种质,同时明确抗旱鉴定的适宜水分条件,本研究通过盆栽称重法精准控制水分含量,以土壤相对含水量≥65%为对照,在土壤相对含水量50%~60%、40%~50%和30%~40%等3 个干旱胁迫条件下,测定大豆叶长、叶宽、叶柄长度、株高、茎秆直径、主茎节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等 8 个指标,计算各品种抗旱系数,使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隶属函数等方法对供试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将 8 个指标归纳为 3 个综合指标;隶属函数对供试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表明D值分布范围为0.153~0.690;此外,聚类分析将55 份供试材料分为5 类分别为13 份抗旱材料、12 份中等抗旱材料、17 份低敏感材料、7 份敏感材料以及6 份极敏感材料;筛选到东农豆253、黑农95、东普90、东生110 等12 份抗旱优异种质,这些材料为新疆地区大豆抗旱育种提供了优异亲本资源.


"双碳"目标下新疆"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碳效应
《干旱区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双碳”目标下“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碳效应,对干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实现国土空间绿色低碳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新疆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运用“三生”空间动态度、转移矩阵及碳排放系数等方法,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新疆2000—2020年“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碳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近20 a“三生”空间综合动态度达0.11%,2005—2010年综合动态度最高。(2)20 a间“三生”空间总体上呈现生活生产空间急剧扩张,生态空间面积缩减的趋势。(3)生活生产空间是新疆最主要的碳排放空间类型,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生态生产空间对碳吸收的贡献率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构建符合新疆减排需求的“三生”空间分类体系提供科学支撑,对建设高质量“一带一路”,实现干旱区新疆低碳发展和“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对策建议
《新疆农业科技 》 2024
摘要: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水土、气候条件,为中药材种植创造了有利环境.新疆具备可开发前景的药用动物、植物、矿物资源超过2200种,拥有各类药物1200多味,其中部分中药材资源为新疆独有,尤其是中药民族药资源位居全国前列,野生道地药材、大宗药材品种优势突出.种植环节的标准化生产对于提升中药材产品质量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分析了新疆中药材种植发展现状,提出存在问题,总结梳理了新疆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的对策建议,以期发掘新疆成为全国优质中药材基地的巨大潜力,为实现新疆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