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模拟电商物流环境下纳米保鲜袋对香菇贮运品质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

摘要:目的 探究模拟电商物流环境下纳米保鲜袋对香菇贮运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香菇‘808’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失重率、色度、硬度、呼吸速率、可溶性固形物、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抗坏血酸、总酚、类黄酮等一系列贮运品质指标,考察不同包装(泡沫箱+普通PE保鲜袋、泡沫箱+纳米保鲜袋)对新鲜香菇的保鲜效果。结果 泡沫箱+纳米保鲜袋可有效延缓香菇贮运期间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和相对电导率的下降,防止鲜香菇色泽劣变,抑制香菇呼吸强度上升,阻滞膜脂过氧化发生;同时,相比对照组,纳米组能够有效保持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和抗坏血酸含量,维持较高的总酚和类黄酮水平。贮运末期(第5d),泡沫箱+纳米保鲜袋处理的香菇失重率、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分别为1.71%、232.20 mg/(kg·h)、28.68%,均低于对照组;而L*(64.60)、硬度(9558.32 g)、可溶性固形物(3.19%)、可溶性蛋白(1.25 mg/g)、还原糖(0.77 mg/g)、总酚(16.51 mg/100 g)、类黄酮(53.61 mg/100 g)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泡沫箱+纳米保鲜袋能够有效抑制模拟电商物流过程中香菇的品质劣变,降低营养价值的损失,提高贮运品质,延长货架期。本研究可为模拟电商物流包装新鲜香菇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香菇 模拟电商物流环境 纳米包装 贮运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与机械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氯霉素类药物是一种常见的杀菌剂和高效广谱的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和畜禽养殖领域.为保障人类健康,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检测 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介绍了氯霉素类药物的性质、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的限量标准和危害,阐述了常用的氯霉素类药物检测方法,总结了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如何提高氯霉素类药物检测效率和精密度的方法,并展望了开发新兴先进的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的前景.

关键词: 氯霉素类 分析方法 动物源性食品 食品安全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宜机采优质茶树新品种'鄂茶201'选育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选育优质、高产、适宜机采、高抗和适制绿茶的茶树新品种,本研究从‘福鼎大白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择技术育成茶树良种‘鄂茶201’。多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鄂茶201’属早生种;产量高,鲜叶产量为9 071 kg/hm2,比对照种‘福鼎大白茶’增产40.4%。内含物丰富,春季一芽二叶含水浸出物46.79%、茶多酚28.46%、氨基酸5.07%、咖啡碱3.70%、茶氨酸2.21%,属高氨基酸品种;制绿茶品质优,外形翠绿紧细稍显毫,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尚持久,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尚匀。适宜机械采摘,机采完整芽叶一芽二叶以下优质率(数量)、一芽二叶以下优质率(质量)和完整芽叶率分别为81.95%、44.35%、78.63%,均优于对照种。耐寒性、耐旱性强,适宜在湖北省及气候相似茶区种植。‘鄂茶201’于2021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茶树(2021) 420032。本研究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种支撑。

关键词: 茶树 鄂茶201 品种选育 优质高产 机采适宜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碳循环微生物作用研究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循环过程在气候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微生物是土壤碳循环的关键驱动力。土壤微生物能与植物共生间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与土壤碳的输入,可直接参与土壤碳的固定与转化。微生物残体及其分泌物在矿物质结合态有机质和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长期稳定。微生物介导的激发效应对土壤有机质分解具有调控作用,可影响土壤CO2和CH4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微生物作用提升土壤的固碳潜力或碳汇功能,可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目标。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在土壤有机碳输入、有机质形成与稳定、有机质分解矿化等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以及土壤性质、气候条件、植物因素与人类活动对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尤其是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与理论更新。未来可加强微生物介导的土壤有机碳稳定化与碳储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关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与碳循环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土壤碳循环 微生物固碳 土壤有机质 微生物残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栽培柑桔煤烟病发生规律调查与防治试验

中国南方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应对冬季冻害问题,湖北柑桔生产中温室大棚栽培得到了一定程度推广和应用,但大棚栽培柑桔煤烟病发生日趋严重.通过连续3年的观察和试验,发现温室大棚柑桔煤烟病的发生、发展与栽培管理、通风透光条件、棚内温湿度及蚜虫、吹绵蚧、黑刺粉虱等虫害发生等有密切关系,在柑桔煤烟病发生初期开始整株喷洒针对蚜虫、吹绵蚧、黑刺粉虱的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剂两次的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采用高压水枪冲洗树冠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易复发.提出了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适时运用针对性杀虫剂混合广谱性杀菌剂防治的综合防控方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实现了对柑桔煤烟病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 设施栽培 柑桔煤烟病 发生原因 防治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外153份小麦种质条锈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条锈病是威胁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真菌病害,了解国内外育种材料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的分布,发掘新的抗性资源,为提高抗病基因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当前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CYR33和CYR34对153份国内外小麦育种材料进行苗期抗性鉴定,于2018—2019、2019—2020和2020—2021年,在湖北鄂州,利用这两个小种对供试材料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结合已知抗性基因Yr5、Yr9、Yr10、Yr15、Yr17、Yr18、Yr26、Yr29和YrSP等功能标记或紧密连锁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苗期结果显示,10份材料对CYR33表现免疫(反应型IT为0),包括7份国内材料(即山农28、漯麦163、石麦13、中意6号、郯麦98-2、中麦175和泰山21)和3份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材料(CIM-53、CIM-60和CIM-71);仅2份国内材料在苗期对CYR34小种表现免疫(郯麦98-1和山农102)。此外,成株期条锈病田间鉴定显示,64份材料在田间3年均表现出稳定抗性(最终严重度≤5%),包括7份国内材料和57份CIMMYT材料。利用抗病基因功能标记或紧密连锁分子标记检测显示,153份材料中携带Yr9、Yr10、Yr17、Yr18、Yr26、Yr29和YrSP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有31、23、73、2、4、50和2份,未检测到含有Yr5和Yr15的材料。综合苗期和成株期表型,仅CIM-53对2个生理小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为免疫(IT=0,严重度为0),分子标记检测显示,该材料可能含有已知抗病基因Yr17和Yr29。【结论】国内外153份小麦种质对当前条锈菌流行生理小种的抗性主要以成株抗性为主,其中国内小麦品种主要携带Yr9、Yr10和Yr26抗性基因,而CIMMYT小麦品系则携带Yr17、Yr18和Yr29为主,表明通过聚合1—2个非免疫苗期抗性基因和2—3个成株抗性基因,在成株期多个环境条件下均表现出近免疫抗性水平,是CIMMYT小麦品系保持持久抗性的主要原因。亟待广泛挖掘抗源,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快速培育具有持久抗性且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进一步提高中国麦区条锈病整体抗性水平。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苗期抗性 成株抗性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抗病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对重齿毛当归干物质积累·分配及种植利润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重齿毛当归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从而为合理密植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齿毛当归的不同生长时期,采集样品,称取地上部分(叶)和地下部分(根部)的干重,通过曲线拟合进行预测分析。[结果]随移栽后天数的增加,重齿毛当归叶、根部、全株的干重均可进行曲线拟合,拟合效果良好。在不同种植密度下,重齿毛当归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着密度的提高而变小;单位面积产量随着密度的提高而增大;种植利润随密度的提高先增大后降低。[结论]重齿毛当归种植中,采用75 933株/hm~2的密度,且在5—9月少量多次追肥、适当增施氮肥,有助于取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重齿毛当归 种植密度 干物质积累 分配 利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组学技术在食用菌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

摘要:食用菌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对提升食用菌全产业链的竞争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生鲜菌菇消费量大幅增长,消费者对菌菇品质也愈发关注。因此,提高对生鲜菌菇品质劣变机制的科学认知和开发精准高效的智能保鲜技术将对促进食用菌物流贮运和鲜食消费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多种组学技术可以从不同层面、多尺度、深维度解析子实体组织、细胞结构、细胞器、胞内胞外生物大分子及代谢物的时空变化特征,涉及食用菌采后劣变及衰老过程的基因表达、蛋白变化、代谢调控和微生物侵染等诸多方面,为深入探求食用菌采后劣变机制提供了新方法 、新途径和新视角。本文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多种组学技术(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在食用菌采后保鲜方面的应用进展,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相关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食用菌采后保鲜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探索新型、绿色、高效的、低成本的食用菌保鲜方法 打开新思路。

关键词: 食用菌 保鲜 蛋白质组学 转录组学 代谢组学 微生物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堰市茶产业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中国茶叶 2024

摘要:茶产业是十堰市六大重点农业产业之一,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从政府政策、生产结构、生产主体、绿色发展和品牌建设等方面阐述十堰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制约茶产业发展的茶园老化、加工滞后、宣传薄弱、发展缓慢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十堰市茶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十堰市 武当山茶 茶产业现状 生态化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睾丸ACE启动子驱动的SPAG6 sh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猪睾丸ACE启动子驱动的SPAG6 shRNA在猪睾丸支持细胞(ST)中的干扰作用。利用PCR法从ST细胞基因组中扩增猪睾丸ACE启动子,构建重组质粒ACE-pIRES2-DsRed、ACE-pGL3-basic,通过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验检测猪睾丸ACE启动子在ST细胞中的转录活性;根据SPAG6 mRNA靶序列设计合成3条siRNA序列,通过脂质体转染至ST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iRNA的干扰效率;基于人miR-30a结构设计SPAG6 shRNA,构建重组载体ACE-sh-SPAG6-pcDNA3.1,Western Blot检测其对SPAG6的干扰效果。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质粒ACEpIRES2-DsRed、ACE-pGL3-basic,并证明猪睾丸ACE启动子在ST细胞中具有较强的转录活性;各试验组均能对靶基因SPAG6 mRNA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以siRNA-3的作用最佳。siRNA-3转染48 h后,SPAG6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01),成功筛选出SPAG6基因的最佳干扰序列;成功构建重组质粒ACE-shSPAG6-pcDNA3.1,转染ST细胞48h后SPAG6蛋白表达量较阴性对照组显著下调(P<0.001)。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猪睾丸ACE启动子驱动的SPAG6 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在ST细胞中验证了其具有较好的干扰效果。

关键词: SPAG6 ACE siRNA shRNA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