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Geobacillus sp.CHB1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淀粉结合位点N623饱和突变对催化效率与产物特异性的影响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来源于Geobacillus sp.CHB1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的催化效率和产物特异性,对其氨基酸序列和模拟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其淀粉结合位点2处第623位氨基酸残基的构象可能影响其催化效率。运用重叠PCR技术,在其淀粉结合位点2处第623位(N623)进行定点饱和突变,构建19种不同氨基酸残基突变体。将突变基因与p ET-28a(+)-omp A载体连接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以可溶性淀粉为底物进行酶催化实验,HPLC分析反应产物中的环糊精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野生型CGTase,突变酶N623T的催化效率明显提高,总环化活力提高了58.6%,α-环化活力提高了64%,β-环化活力提高了80.5%,而γ-环化活力降低了35.3%。产物特异性方面,相比野生型CGTase,突变酶N623T的淀粉总转化率从11.3%提高至39.7%,提高了251.3%,其中α-环糊精、γ-环糊精所占比例缩减为32.8%和7.7%,β-环糊精提高至59.5%。分析其可能机制为:与野生型CGTase相比,突变体N623T中苏氨酸残基代替了天冬酰胺,造成淀粉结合位点2处的构象发生了变化,该构象优化底物作用方向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从而提高了酶的催化效率。
关键词: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饱和突变 催化效率 产物特异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鳗鲡各组织中的乙酰甲喹残留量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鳗鲡各组织中乙酰甲喹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为:采用SunFireTM C_(18)柱(4.6mm×150mm,3.5μm),柱温35℃;以甲醇∶水(40∶60,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39nm。结果表明:在0.05~2.5μg·mL~(-1)范围内,乙酰甲喹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含量与峰面积的相关系数达0.999以上;乙酰甲喹在鳗鲡肌肉、肾、肝和血浆中的检出限分别为3μg·kg~(-1)、15μg·kg~(-1)、15μg·kg~(-1)、15μg·L~(-1),鳗鲡各组织中乙酰甲喹回收率在76%~9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n=6)。本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满足鳗鲡各组织基质内乙酰甲喹残留量的快速定量分析的要求。


禽腺病毒4型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从疑似心包积液综合征的病死鸡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该病毒无血凝活性,提取其核酸经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禽脑脊髓炎病毒、禽白血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禽偏肺病毒和包涵体肝炎病毒特异引物扩增均为阴性,而经禽腺病毒4型特异性引物检测为阳性,则将其暂命名为禽腺病毒4型FJ1674株。将其扩增产物回收后克隆,经序列测定分析表明该株病毒与国内外禽腺病毒4型毒株的同源率为99.4%~100%;经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其与禽腺病毒4型关系密切,共处同一分支。


杏鲍菇菌渣循环栽培双孢蘑菇的配方优化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摸索出一套稳定、高效优质的杏鲍菇菌渣循环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结合实际生产,进行原辅材料配比调整,设计8个供试配方。通过不同操作阶段的pH值、温度变化记录和前5潮产量记录统计,确认配方5(菌渣25kg·m~(-2)、牛粪10kg·m~(-2)、过磷酸钙0.75kg·m~(-2))和配方8(菌渣22.5kg·m~(-2)、牛粪12.5kg·m~(-2)、生石灰0.3kg·m~(-2)、过磷酸钙0.7 5kg·m~(-2))2个配方值得推广示范,但在栽培工艺上有待于进一步熟化。


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敏感基线建立及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
《农药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中国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6株采自福建省主要番茄产区的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氟啶胺对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003 7~0.045 2μg/m L之间,平均值为(0.022 1±0.009 8)μg/m L,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该EC50平均值(0.022 1±0.009 8)μg/m L作为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用于其田间抗药性监测。从106株菌株中选择15株对氟啶胺敏感性不同的菌株,测定了其对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和啶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菌剂对15株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平均抑制活性依次为氟啶胺>异菌脲>腐霉利>啶氧菌酯>嘧霉胺,氟啶胺与异菌脲、腐霉利、啶氧菌酯和嘧霉胺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


花生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6基因(LACS6)的克隆、鉴定与组织表达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long chain acyl-CoA synthetase:LACS)是油脂代谢的重要催化酶。为揭示花生脂肪酸代谢机理,采用RT-PCR技术,首次从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克隆到LACS6(GenBank登录号:KU301860),分析该基因的结构组成,预测编码氨基酸与其他植物的同源性,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对LACS6的组织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花生LACS6基因全长2 116bp,包含2 088bp的ORF,编码695个氨基酸,有23个外显子和22个内含子。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花生LACS6有真核生物酰基辅酶A合成酶保守结构域,并含有保守的激活位点和绑定位点。同源性分析发现花生LACS6与鹰嘴豆、绿豆、大豆、梅等13种物种的氨基酸一致性在79%~87%,进化树分析显示,花生LACS6与鹰嘴豆等豆科植物亲缘较近。实时荧光PCR分析表明,花生LACS6在花生根、茎、叶、子房柄、仁和花等组织均有表达,且差异明显。子房柄和花的表达量极高,与根、茎、叶和仁等组织有极显著差异,花生LACS6组织的表达量大小排序为花>子房柄>叶>仁>茎>根。本研究结果为揭示花生脂肪酸代谢和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花生 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 组织表达 油脂


福建省蛋鸭主要细菌感染检测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与分析
《中国兽医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福建省蛋鸭(金定鸭、山麻鸭、连城白鸭)流行的主要细菌病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PCR方法对2013年以来福建省及周边省(区)临床调查采集和送检的病死或表现产蛋下降的852份以上3种蛋鸭样品进行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性鸭大肠杆菌、鸭疫里默菌和禽沙门菌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并对阳性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金定鸭、山麻鸭与连城白鸭样品中以上4种细菌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8.6%、18.2%、5.3%、1.4%,10.4%、21.8%、4.2%、1.7%和8.8%、17.6%、3.8%、0%,其中鸭大肠杆菌病、禽霍乱是危害以上3种蛋鸭养殖的主要细菌病。经血清型鉴定表明,以上4种致病菌的主要血清型(抗原群)分别为荚膜A型,O_(78)、O_2、O_(88)为2型、11型和肠炎沙门菌与鼠伤寒沙门菌为主;经长期药敏试验监测表明,对4种致病菌的首选敏感药物分别有5种、2种、7种和10种,可见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少、其耐药谱最广。


铁皮石斛茎段原球茎的诱导、分化与植株再生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茎段原球茎途径的快繁技术体系,以带腋芽的无菌茎段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蔗糖质量浓度和添加物对原球茎的诱导、增殖与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球茎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4mg·L~(-1)+NAA0.1mg·L~(-1);原球茎增殖与分化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蔗糖30g·L~(-1)和1/2MS+蔗糖10g·L~(-1)+马铃薯泥10%;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1mg·L~(-1)+马铃薯泥10%+香蕉泥10%,成功建立了铁皮石斛茎段从原球茎诱导到植株再生的组培技术体系。


分子伴侣共表达对嗜热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异源可溶性表达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优化表达条件,提高嗜热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的可溶性表达和胞外酶活性。【方法】构建含cgt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omp A-cgt,筛选最适诱导温度,并构建5种分子伴侣共表达系统(p KJE8、p KJE7、p Gro7、p Tf16和p G-Tf2,5种分子伴侣质粒分别与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omp A-cgt共表达),筛选最适分子伴侣质粒,优化共表达条件。【结果】通过SDS-PAGE分析和测定胞外酶活,CGTas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实现表达,且具有一定量的重组CGTase分泌至胞外;25°C诱导时CGTase的可溶性表达和在胞外上清中的酶活都最高;分子伴侣质粒p KJE8使酶的胞外活性提高了48.6%,效果最为显著;当L-阿拉伯糖浓度为0.5 g/L时,分子伴侣质粒p KJE8使酶的胞外活性提高了68.5%。【结论】通过优化表达条件及使用分子伴侣共表达系统提高了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可溶性表达和胞外酶活,为该酶进一步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嗜热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可溶性表达 分子伴侣 共表达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