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膜技术的籽瓜中L-瓜氨酸分离工艺研究
《农产品加工(上半月) 》 2020
摘要:以超滤、纳滤和反渗透3种不同膜分离技术用于籽瓜中瓜氨酸的浓缩分离,探讨膜技术应用于籽瓜中L-瓜氨酸分离浓缩的可行性.分别采用超滤膜(MWCO 6000)、纳滤膜(MWCO 200)和反渗透膜(MWCO 30-50)对籽瓜汁过滤,操作压力分别为0.05,0.20,0.15 MPa.将透过液和截留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根据液相色谱测定结果判断3种方法的分离浓缩效果.结果 表明,超滤过后的截留液和透过液中目标物回收率分别为4.3%和89.7%;纳滤后的截留液和透过液中目标物回收率分别为22.9%和67.9%;反渗透截留液中目标物回收率为90.7%,透过液中没有检测到L-瓜氨酸.超滤膜、纳滤膜对L-瓜氨酸分离浓缩效果不理想,反渗透膜可以有效分离浓缩L-瓜氨酸.
关键词: L-瓜氨酸 HPLC 超滤 纳滤 反渗透 分离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稻水象甲生物学、生态学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稻水象甲生物学、生态学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我国稻水象甲的监测、防治和持续研究等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收集查阅国内外相关官网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汇总及对比分析.[结果]稻水象甲起源于密西西比河流域,在南美洲、亚洲、欧洲等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并建立种群.1988年我国河北省唐海县发现该虫疫情,目前我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63个县(市或地区)有分布;稻水象甲在国内外传播扩散的路径主要是零星扩散和快速扩散,方式包括:稻苗、气象风力、迁飞、爬行/飞行移动、随风/水飘移.稻水象甲在我国遗传结构繁杂、异质性较高,种群遗传差异较大;稻水象甲以爬行、游泳和飞翔3种活动方式为主,其迁移扩散依赖气流和水流运行,不断变化的光照强度、湿度、温度以及气流对稻水象甲迁飞活动的影响是交互的、叠加的;在我国稻水象甲适生性大体在N16.53~26.73°,E97.85~116.75°.[结论]稻水象甲在世界上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并建立种群,稻水象甲种群定殖、扩张与不同生态环境具有相关性,利用生物信息学等技术,防治稻水象甲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国已组装、集成一套对稻水象甲应急封锁和综合防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波长LED灯对铜绿丽金龟和暗黑鳃金龟的田间诱捕效果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对铜绿丽金龟和暗黑鳃金龟具有明显诱捕效果的光波波长,研究成虫夜间活动节律,优化金龟成虫的灯诱防控技术.[方法]2014~2015年评价19种不同波长(375~748 nm)LED灯对2种金龟成虫的田间诱捕效果,2019年分时段监测385 nm、395 nm的LED灯以及黑光灯(365 nm±50 nm)的诱捕数量.[结果]2014~2015年,395 nm的LED灯对铜绿丽金龟的诱捕效果显著高于其他18种波长,395 nm的LED灯对暗黑鳃金龟的诱捕数量同样最多,但与418 nm之间差异不显著.2019年385 nm的LED灯诱捕到的铜绿丽金龟、暗黑鳃金龟成虫数量均显著高于395 nm的LED灯,但与黑光灯之间无显著差异.2种金龟成虫的上灯高峰均在20:00~24:00,占整个夜晚(18:00~翌日06:00)诱捕量的68.9% ~76.7%.[结论]诱捕铜绿丽金龟和暗黑鳃金龟的最优波长是385 nm,最佳时段为20:00~24:00.
关键词: 铜绿丽金龟 暗黑鳃金龟 LED灯 光波波长 趋光性 昼夜节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个鲜食葡萄生长发育特性观测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南疆地区主栽鲜食葡萄品种生长发育特性,为果园栽培管理提高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阿图什市相同立地条件下的7个鲜食葡萄品种为材料,研究结果习性、物候期、叶片性状、开花特性及果实发育动态变化.[结果]各葡萄品种萌芽率79% ~93%,结果系数基本一致,但结果枝率差异明显,无核白鸡心最高为1.21,梦幻无核、白木纳格和和田红最低为1.03;花期持续6~11 d;各葡萄品种叶片的差异程度分别为比叶重>单叶重量>叶面积>叶长>叶柄长>叶长宽比>叶柄宽>叶宽>叶柄厚,比叶重新郁最高0.08,白木纳格最小0.03.[结论]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的是白木纳格葡萄;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呈现双"S"曲线和单"S"曲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的施入对Cr(Ⅵ)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生理响应及铬吸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0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生物炭的施入对Cr(Ⅵ)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生理响应及铬吸收的影响.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试验设5个处理,测定了玉米苗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叶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过氧化物酶活、过氧化氢酶活等生理生化指标,并测定了玉米根系、地上部分的Cr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Cr(Ⅵ)胁迫条件下,地上部分鲜重相对于CK1增幅分别为12.73%、32.73%、38.40%,其中BC450、BC600处理相对于CK1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BC600处理根系铬含量仅为1.258 mg/kg,相对减少铬吸收量65.75%,同时地上部分铬含量仅为0.36 mg/kg;丙二醛、脯氨酸、CAT酶活、POD酶活、SOD酶活等指标随明显增加(P<0.05);其中BC600的处理相对于铬胁迫CK1明显降低丙二醛、脯氨酸含量、POD、CAT、SOD酶活(P<0.05),而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P<0.05).通过综合评定,施用生物炭处理,玉米苗期受到的Cr(Ⅵ)胁迫程度低于对照,生物炭对Cr(Ⅵ)具有一定的固定效应,其中BC600处理最为明显.
关键词: Cr(Ⅵ)胁迫 生物炭 玉米幼苗 生理响应 铬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来入侵植物豚草、三裂叶豚草对新疆伊犁河谷草原的危害现状及防控对策
《新疆畜牧业 》 202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全球气候环境的显著性变化,外来入侵植物已对我国的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构成严重威胁.其可以改变群落结构组成,降低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草地功能,破坏原有景观和草地生产力,恶化草场质量,同时部分毒害草能引起牲畜中毒.本文主要从外来入侵植物豚草、三裂叶豚草对新疆伊犁河谷草原的危害性、危害现状、侵害区域、采取的措施、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防控方面的建议以供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谈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
《科学与财富 》 2020
摘要:农业是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的发展质量,本文简略阐述了农作物栽培的高产影响因素,并详细分析了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旨在对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核桃仁品质检测与分类方法
《分析化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光谱与图像相结合,实现了核桃仁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预测及基于完整度和色泽的核桃仁外观品质分级.选用新疆"温185"核桃仁,采集了862.9~1704.02 nm和382.19~1026.66 nm范围高光谱图像.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E)和标准正态化(SNV)方法进行预处理后,通过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与相关系数法,对核桃仁样品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总色差3个参数进行了特征波段筛选.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建立了全光谱波段与特征光谱波段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预测模型,与全光谱波段相比,蛋白质含量特征波段预测模型的验证集决定系数(R2)由0.66增长到0.91,均方根误差(RMSEP)由1.37%下降到0.78%;脂肪含量特征波段预测模型的验证集R2由0.83增长到0.93,RMSEP由0.98%下降到0.47%.在外观品质方面,采用全光谱波段、RGB光谱波段、总色差特征光谱波段为输入,采用决策树、K近邻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了核桃仁外观品质分类模型.通过对比发现,采用总色差特征波段建模,可大幅减低冗余信息的干扰,同时分类准确率也高于RGB波段;在光谱信息的基础上加入图像统计特征参数信息,能够进一步提升分类的准确率,当采用决策数算法建立的色泽分类模型时,模型具有最高的分类准确率(98.6%);分类算法方面,当输入变量数目较少时,决策树算法在分类准确率和速度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高光谱技术可以实现核桃仁内部品质检测与外观分级,为核桃仁品质无损检测的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贝莱斯芽胞杆菌JTB8-2的筛选、鉴定及其对瓜列当拮抗作用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宜新疆本地田间土壤环境且对瓜列当具有生防潜力的微生物,本研究采集加工番茄田罹病瓜列当根际土壤,分别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和滤纸平板法筛选到一株瓜列当生防菌JTB8-2,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JTB8-2发酵液25、50、100、250和500倍液对瓜列当种子萌发校正抑制率分别为100%、100%、93.60%、43%和32.59%,其250和500倍液对瓜列当种子萌发校正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浓度为1和0.5μg/mL菌株发酵液粗提物对瓜列当种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100%和53.25%;浇灌浓度约5*105 cfu/mL菌株发酵液对瓜列当防治效果为66.51%.该菌株具有防治瓜列当的潜力,可以作为新疆本地瓜列当防治生防菌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