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5个酿酒葡萄品种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酿酒葡萄离体培养及植株高效再生体系,以5个酿酒葡萄品种花药和茎尖为外植体,利用组织培养法,研究了外源激素、基因型对外植体培养及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尖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均优于花药。茎尖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B5+NAA 0.5mg/L+6-BA 1.0~2.0mg/L;在此培养基上添加AgNO3 10mg/L或PVP 1000mg/L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较好。茎尖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B5+NAA 0.01mg/L+6-BA 0.5mg/L+GA 30.2mg/L,最高分化率达100%。本试验成功地建立了酿酒葡萄茎尖愈伤组织诱导、再分化芽苗再生体系,该结果可为酿酒葡萄良种快繁以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葡萄斑叶蝉种群消长动态及防治药剂的筛选
《植物保护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2009年调查了葡萄斑叶蝉田间种群消长动态,并对防治药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葡萄斑叶蝉在贺兰山东麓一年3代,从5月上旬即在葡萄上为害,一直持续到10月。成虫数量全年共出现3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旬、7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10月上旬。若虫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上旬、7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9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上中旬是葡萄斑叶蝉防治的最佳时期。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0%毒死蜱乳油对葡萄斑叶蝉既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又有很好的持效性,药后1~14 d药效均在95%以上;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药后1 d药效较低,7 d后药效开始上升,药后14 d达100%。


设施果桑优良品种引进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北方园艺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宁夏设施果品成熟期在4月上旬至6月中旬,2~3月没有新鲜设施果品上市。为此2007~2009年以来,先后从陕西、广西、山东引进5个适宜设施栽培果桑优良品种进行日光温室设施栽培,筛选出了2个适宜宁夏设施环境条件下优质高效栽培品种。经科学管理,桑果3


宁夏枸杞苗木分级及不同质量苗木定植初期生长特征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平均值±标准差法,对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1年生硬枝扦插苗分级标准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以地径和侧根数为分级质量指标。结果为:Ⅰ级苗,地径>8.0 mm,侧根数>11条;Ⅱ级苗,地径4.5~8.0 mm,侧根数在3~11条;Ⅲ级苗,地径<4.5 mm,侧根数<3条。通过对不同质量苗木定植初期生长指标定期调查,Ⅰ级苗和Ⅱ级苗在定植2个月后成活率均在95.0%以上,而Ⅲ级苗低于90.0%;Ⅰ级苗一次枝长度、生长速率和二次枝数量比Ⅲ级苗提高了17.8%,25.6%和187.5%;Ⅱ级苗比Ⅲ级苗提高了6.5%,4.9%和25.0%;且Ⅰ级苗二次枝数量极显著高于Ⅱ级苗和Ⅲ级苗。表5参11


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优势产业选择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促进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产业经济的发展,笔者采用成本-效益法、相对比较优势系数法和相对比例比较法,依据相对比较优势原则、区位优势原则、动态比较原则和产业效益最大化原则,从自然资源优势、产值比重和规模比重等方面,对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的农业生态优势产业进行筛选。经研究种植业中经济类作物地膜玉米、马铃薯及蔬菜;林业发展中经果林及养殖业的草食家畜养殖,比较优势较显著,适宜于研究区发展,对该区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农业 生态优势产业 优势产业选择 规模比重优势 产值比重优势


壳聚糖涂膜对枸杞低温贮藏效果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宁杞1号"枸杞鲜果为试材,研究了壳聚糖对枸杞低温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处理可有效降低枸杞的腐烂率,保持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的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维持较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保持果实较高的品质,延长果实贮藏期。而又以1.5%壳聚糖保鲜效果最显著。


枸杞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枸杞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不同的提取溶剂对枸杞叶及果柄中的黄酮进行提取,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原料粒度对总黄酮含量和得率的影响,确定枸杞黄酮的提取工艺。测定枸杞叶、果柄原料粗黄酮含量,分析不同样品中黄酮含量差异。[结果]确定了枸杞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8(M∶V,g/ml),提取时间3 h,提取3~8mm碎粒,在该工艺条件下获得黄酮含量为79.4%,得率为3.72%。枸杞叶中黄酮含量明显高于枸杞果柄,5月份采摘的枸杞叶黄酮含量高于10月份采摘的。[结论]该研究为枸杞黄酮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枸杞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
《河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同时测定枸杞中涕灭威亚砜、涕灭威砜、灭多威、3-羟基克百威、涕灭威、克百威、抗蚜威、甲萘威8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枸杞样品经乙腈提取,Carbon/NH2小柱净化,C18柱分离后,在电喷雾正离子化模式下,于三重四极杆质谱仪上以多反应监测方式测定。结果表明:8种农药在20~500μ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且r≥0.99;8种农药的方法检出限(S/N=3)为0.01~5μg/kg。对枸杞样品分别进行0.02、0.05、0.1 mg/kg 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7.7%~98.6%、85.0%~103.8%和76.8%~102.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48%~9.98%、4.14%~10.40%和8.33%~18.80%。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对枸杞中涕灭威亚砜等8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同时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