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无抗富硒鸡蛋的营养方案与效果
《福建畜牧兽医 》 2020
摘要:添加包被微量元素、酶制剂、微生物及有机硒的饲粮,饲喂12000羽17~78周龄海兰褐蛋鸡,测定其产蛋率、蛋品质、蛋中总硒含量及绿色食品鸡蛋项目指标.结果表明:1)24~46周龄平均产蛋率达到海兰褐商品代蛋鸡饲养标准,47~78周龄平均产蛋率显著高于饲养标准(P<0.05),尤其是50周龄后的产蛋率下降缓慢,母鸡淘汰日龄可延迟7周以上.2)在饲料中添加无机硒0.3 mg/kg基础上,连续饲喂有机硒(0.3 mg/kg)30 d后,鸡蛋中总硒含量可达0.34 mg/kg以上,达到富硒禽蛋标准;停止饲喂15 d后,蛋中总硒含量大幅下降.3)蛋品质指标接近饲养标准,鸡蛋质量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由此可见,采用本文饲料营养方案,可以达到生产无抗富硒鸡蛋的效果.


扬州鹅关节痛风病例的诊断及病原鉴定
《福建畜牧兽医 》 2020
摘要:2019年5月,江苏省扬州市某鹅场饲养的20日龄扬州大三花鹅发病,死亡率约为17%.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病原核酸检测确诊为鹅星状病毒感染,并对样品进行了病毒分离研究.现将诊断报告如下,为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流行提供参考依据.


脲甲醛肥料与尿素不同比例配施在南方鲜食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脲甲醛肥料与尿素不同比例配施在南方玉米上的应用效果,以南方玉米品种闽玉糯3号为供试材料,在微区试验条件下,设置2种不同工艺条件下合成的脲甲醛肥料(A、B)与尿素配施比例分别为1:1、3:7的施肥条件,研究脲甲醛肥料与尿素不同比例配施对玉米SPAD值、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土壤铵态氮含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全N含量、土壤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脲甲醛肥料配施不同比例尿素的各处理对玉米不同生育期的SPAD值影响效果相当,其中脲甲醛肥料B与尿素比例为3:7的处理UF4效果略好.脲甲醛肥料与尿素不同比例配施处理UF1、UF3、UF4的玉米穗鲜质量和秸秆鲜质量,分别高于常规尿素处理0.82% ~2.41%和1.66%~4.33%.从产量构成的各因素看,施用含氮肥料可显著增加玉米的穗长和穗周长,株高大多略降低,穗行数、行粒数、百粒质量大多有一定增加.土壤全N含量以脲甲醛处理UF1最高,以N0 PK处理最低,分别为0.159%、0.137%.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脲甲醛处理的土壤全N含量差异尚不明显.施用脲甲醛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UF4>UF3>UF2>UF1,其中UF1和UF2处理低于N0 PK处理.施用脲甲醛肥料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UF4>UF3>UF1>UF2.施肥降低了土壤pH值,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脲甲醛肥料处理的土壤pH值略升高了-0.24%~4.14%,但差异不明显.说明脲甲醛肥料替代部分尿素在玉米上一次性施用与普通尿素基施加一次追施的效果相当,且以脲甲醛:尿素为1:1的效果略好,可以满足玉米生长季对土壤无机氮的需求,但对土壤pH值和土壤全N含量影响不明显.


不同成熟期金柑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福建农业科技 》 2020
摘要:探讨金柑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总酚酸含量的动态变化差异.以尤溪金柑品种金弹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生长发育期金柑果实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总酚酸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花后55~65 d金柑果实中总黄酮含量和总酚酸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急剧减少,花后85 d左右变化平缓,到接近成熟的花后125 d左右,黄酮含量和酚酸含量小幅上升后下降;果皮中的黄酮含量和酚酸含量大于果肉.金柑果实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金柑果实总酚与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金柑幼果比成熟果具有更高的酚类物质和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3种养殖淡水鱼重金属含量测定及健康风险评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0
摘要:目的 了解福建省主要养殖淡水鱼中重金属含量水平及进行鱼类食用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择草鱼、罗非鱼和鳗鱼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其重金属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目标危险系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 3种养殖淡水鱼肌肉中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Cr,5种重金属含量均未出现超标现象.单项污染指数表明,部分草鱼、罗非鱼和鳗鱼均受到Cd、Cr、Pb、As的中轻度污染,但3种淡水鱼的Hg含量均处于正常背景水平;综合污染指数表明,3种淡水鱼肌肉重金属综合污染均处于正常背景水平,其卫生质量均正常.结论 成人食用该批次生产的草鱼、罗非鱼和鳗鱼不存在潜在健康风险,但是局部地区的儿童食用该批次生产的3种淡水鱼存在重金属铬的潜在健康风险.建议相关部门今后应继续保持高压监管,并对出现的个别重金属的污染风险进行更精准的管控.


台湾地区肉用畜禽生产效率实证分析
《台湾农业探索 》 2020
摘要:[目的/意义]畜牧业对提高农家所得与稳定农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台湾地区肉用畜禽生产效率,总结其畜禽养殖的成功经验.[方法/过程]利用DEA模型、Malmquist生产力指数等方法对我国台湾地区8种肉用畜禽产业的生产效率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结果显示:2008-2018年台湾地区7种肉用畜禽的综合技术效率均超过0.9,肉羊、白肉鸡、红羽土鸡和土番鸭的综合技术效率均为1,达到最优状态;2008-2018年台湾畜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减交替、不断波动,平均值达1.001,年均上升幅度为0.1%;不同年份畜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与技术进步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畜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由技术进步和效率进步的共同推动引起的,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推动力量.台湾肉用畜禽生产量不大,但在技术进步推动下生产效率较高,这与台湾地区重视畜牧科技,加强畜禽育种、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有关,台湾畜牧业已朝精致化与特色化方向发展.


福建马铃薯黑胫病病原分离及鉴定
《园艺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福建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采集福建3个马铃薯种植区的病样,并通过平板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生理生化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 从病样中分离获得9个菌株,其中2个菌株鉴定为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3个菌株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4个菌株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P.carotovorum subsp.brasiliensis).不同地区菌株差异较大,其中福州青口的病原是P.atrosepticum,霞浦的病原是P.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而周宁的是P.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和P.carotovorum subsp.brasiliense混合侵染.


福建主要茶类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茶叶学报 》 2020
摘要:为比较福建主要茶类的化学成分差异,探讨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本研究以绿茶、白茶、青茶(闽南青茶、闽北青茶)、红茶,4类共25批次样本为对象,分析茶叶水提物的化学成分,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类茶叶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DPPH清除能力、铁还原氧化能力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茶叶中的EGCG、ECG、总儿茶素含量变化情况与茶多酚相似.其中,绿茶与白茶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较相近,闽南青茶与闽北青茶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较为相近.茶叶加工过程中发酵程度弱的茶类,抗氧化能力强.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叶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是茶多酚,总酚含量增减对抗氧化活性强弱有着决定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