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福建现代农业智慧园全产业链整合发展研究
《台湾农业探索 》 2020
摘要:[目的/意义]开展福建现代农业智慧园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研究,以期为福建加快数字农业经济发展及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过程]通过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对福建省现代农业智慧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福建现代农业智慧园全产业链整合发展的政策建议.[结果/结论]研究显示,福建现代农业智慧园在产业化推广应用中遇到智慧农业技术设施成本投入大、智慧农业园多个经营主体利益的不一致、信息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产业链智慧信息技术应用集成度较低、技术示范推广效益不明显等阻力和难题,提出通过加强资金和相关政策扶持、促进创新力量集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智慧农业示范等方式,推动智慧农业园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小白菜器官生长动态与环境温度关系的模拟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小白菜器官生长动态模型,以小白菜品种'春油5号'为试验材料,在温室环境内测定环境温度数据以及小白菜的株高、叶数、叶面积、茎粗、根长和鲜重,建立基于有效积温的小白菜器官生长模拟模型,并利用分期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小白菜株高、叶数、叶面积、茎粗与平均有效积温表现为二项式关系,根长、鲜重与平均有效积温表现为三项式关系.模拟模型对小白菜株高、叶数、叶面积、茎粗、根长和鲜重的相对预测误差RE较小,分别为5.00%、3.90%、7.66%、9.42%、2.83%和8.42%,表明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模拟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均较高,分别为0.983、0.992、0.993、0.986、0.997和0.994,表明两者之间吻合度较好.基于积温法建立的模型可为小白菜器官生长动态模拟提供参考.


长期施用沼液对槟榔芋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20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施用沼液对槟榔芋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沼液更好的还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连续施用沼液6年和未施用沼液的槟榔芋种植地块土壤,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组成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揭示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土壤因子.[结果]与未施用沼液土壤比较,连续施用沼液6年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都有明显提高.连续施用沼液后土壤真菌物种OTUs数量、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也明显增加.真菌门水平鉴定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等类群,其中子囊菌门为土壤中丰富度最高的真菌类群.连续施用沼液明显增加了被孢霉门中被孢霉纲的相对丰度,而球囊菌门中球囊菌纲则大幅减少;连续施用沼液后土壤真菌属水平优势类群也发生明显改变.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最主要的环境因子为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结论]长期施用沼液改变了槟榔芋根际土壤真菌所处的微环境,进而导致其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发生变化.


鳗鲡养殖废弃物抗性基因赋存特征及其与抗生素和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鳗鲡养殖废弃物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赋存特征以及探讨抗生素残留和微生物群落对ARGs的影响,采集鳗鲡养殖场排污口底泥和养殖废水样品,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ive real-time PCR,qPCR)对ARGs赋存特征进行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对样品中的抗生素残留进行定量检测,同时采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底泥和废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进一步对ARGs与抗生素、ARGs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鳗鲡养殖废弃物中的优势ARGs为sul2、tetA和tetG,其相对丰度> 1.0*10-2copies/16S rRNA,处于较高水平;在鳗鲡养殖废弃物中共检测到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和1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未检测到磺胺类抗生素残留,且残留抗生素与ARGs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底泥与废水中的菌群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Proteobacteria为鳗鲡养殖废弃物中丰度最高的门类,其中菌属Cetobacterium、Plesiomonas、Polynucleobacter与特定ARGs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P <0.05).因此,鳗鲡养殖废弃物中ARGs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对环境抗生素抗性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控制ARGs的传播提供基础理论数据.(图5表4参38)
关键词: 鳗鲡养殖废弃物 抗生素抗性基因 抗生素 微生物群落结构


移栽密度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微型薯的影响
《福建农业科技 》 2020
摘要:为探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在温室大棚条件下移栽密度对繁育微型薯的影响,确定适宜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最佳移栽密度,为生产上提供参考依据.以新选育的马铃薯品种闽薯2号、闽薯5号和闽彩薯4号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设计400、225和100株·m-2等3种不同移栽密度,研究3种不同移栽密度处理下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同一品种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在不同移栽密度条件下,其株高、单位面积结薯数、合格薯数以及微型薯产量均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茎粗则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移栽密度400株·m-2为最优,3个马铃薯品种脱毒试管苗在此移栽密度条件下繁育的合格微型薯块茎个数最多.同一移栽密度处理下,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微型薯产量也存在差异;其中,闽薯5号的微型薯产量最高,单位面积合格薯数高达493.3个.


农民工回乡建房的事件史分析-基于福建省农民工流出地的调查
《农业技术经济 》 2020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本文利用在福建省农民工流出地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农民工回乡建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民工回乡建房的总体发生概率为46.91%.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在"生存时间"里回乡建房概率比老一代农民工家庭高,被视为是"逆城市化"的行为或已在我国悄然发生.而建房前家庭外出人口占比越高,农民工回乡建房概率就越低,因此鼓励举家迁移更有利于农民工优化城乡住房配置.城市失业风险越大,农民工回乡建房概率也越大,反映出农村住房是农民工应对风险的保障.而"建材下乡"补贴的建房鼓励政策对农民工回乡建房概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解决农民工城乡住房矛盾,建议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同时积极推进就地城镇化;满足农民工基本的建房用地需求,引导农民工依法合理适度建房.


基于微信平台的农业微视频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应用效果分析
《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针对农村信息服务资源建设滞后,农民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农业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结合微信平台与微视频的优势,应用HTML5移动开发技术,设计开发一款基于微信平台的农业微视频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农村实用技术的手机端点播学习.通过对系统应用情况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发现用户对农业微视频资源需求的规律,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农业微视频资源应用于农业生产,为促进农业增收、 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并对微视频在农业中的未来发展和应用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三系杂交中稻新品种M76优212的选育
《福建农业学报 》 2020 CSCD
摘要:[目的]利用抗病不育系与优质恢复系测交配组选育出抗病杂交稻新品种.[方法]以粤晶丝苗2号作母本,与抗稻瘟病中间材料U03杂交,F1干种子用350Gy60Co-γ射线辐照,从M2代分离群体中发现1株小粒、矮秆、直立的穗突变株.突变株后代经系谱法选择及稻瘟病抗性鉴定之后于2012年选择田间代号为12HR6-12的株系与抗病不育系M76A少量制种,2013–2014年分别在福建省建阳市、海南省三亚市参加多点品比试验,恢复系定名为福恢212.2015年M76优212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域试验,产量、抗性表现突出,2016年续试,2017年进入生产试验.[结果]M76优212在连续2年区试中的平均产量达8763.60 kg·hm-2,比对照品种(Ⅱ优明86)增产8.61%,丰产性、稳产性表现好,中抗(MR)稻瘟病,米质较优.于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闽审稻20180007).[结论]M76优212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和抗病性好等优点,适宜福建省作中稻种植.


山羊支原体山羊亚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山羊支原体山羊亚种(Mcc)是引起传染性无乳症(CA)的主要病原之一.为建立一种准确、快速、高通量的Mcc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Mcc ATCC27343株MCAP_0033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基于Mcc California Kid株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性检测Mcc,与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绵羊肺炎支原体、精氨酸支原体、牛支原体、大肠杆菌、巴氏杆菌、莱氏无胆甾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曼氏杆菌、伪结核棒状杆菌等羊常见病原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强;该方法对Mcc的检测限为10拷贝/μL,敏感性较高,而常规PCR检测限仅为104拷贝/μL;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较好.利用该方法对47份肺脏组织样品进行检测,同时利用PCR方法和支原体分离鉴定法进行检测.结果3种方法均未检出Mcc,与福建省未有该病发生的报道一致.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Mcc的快速检测.本研究首次建立的Mcc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为Mcc感染的早期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