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有机物料对灌漠土结合态腐殖质及其组分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查明不同有机物料的土壤培肥效果,通过持续7a的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施肥(CK)、仅施化肥氮磷(NP)、70%NP+牛粪(NF)、70%NP+猪粪(ZF)、70%NP+鸡粪(JF)、70%NP+沼渣(ZZ)、70%NP+菌渣(JZ)和70%NP+污泥(WN)对灌漠土结合态腐殖质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物料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较对照(CK)和常规施肥(NP)均显著(P<0.05)增加,但增幅有差异,鸡粪和污泥处理增幅最高,其次为猪粪。牛粪、猪粪和污泥处理游离态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常规施肥,而猪粪、鸡粪、菌渣、沼渣和污泥处理结合态腐殖质含量较对照和常规施肥显著(P<0.05)增加。6种有机物料处理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的胡敏酸(HA)含量较对照和常规施肥均显著(P<0.05)增加,而仅有菌渣对土壤松结态腐殖质影响不显著,但施菌渣和沼渣土壤稳结态腐殖质含量较对照和常规施肥显著增加(P<0.05)。施鸡粪、沼渣和污泥土壤紧结合态腐殖质和富里酸含量较对照和常规施肥显著增加(P<0.05),而胡敏素含量仅有牛粪和鸡粪处理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P<0.05)。综上,有机物料种类显著影响土壤游离态有机碳、结合态有机碳含量、腐殖质结合形态及其组分,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猪粪、鸡粪和污泥的土壤培肥效果较好,而牛粪、菌渣和沼渣的效果略差。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结合态腐殖质 河西绿洲 灌漠土 土壤培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添加剂对藜麦秸秆裹包青贮品质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摘要:以藜麦秸秆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添加剂对藜麦秸秆裹包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和Sila-Max组对藜麦秸秆的青贮效果较好,与不加添加剂相比可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氨态氮含量,同时显著提高乳酸和总VFA的含量,发酵品质较好,V-Score评分分别为81.63、83.71;添加乳酸菌和玉米粉可改善发酵品质,但差异不显著。与不加添加剂相比,添加尿素可显著提高蛋白质,但其氨态氮和pH含量较高。纤维素酶和Sila-Max适于用作藜麦秸秆青贮饲料的添加剂,其中Sila-Max表现最佳。

关键词: 添加剂 藜麦秸秆 裹包青贮 发酵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对旱地兰州百合干物质和养分累积的影响

北方农业学报 2019

摘要:为保证旱地大田条件下兰州百合种球的商品性和质量,需科学明确其种植密度.文章采用生长分析方法,研究2个种植密度对兰州百合种球干物质及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显著影响不同生长年限种球生育期干物质和氮、磷、钾素吸收累积变化动态特征.密度增加可使苗期至现蕾期地上植株、地下鳞茎干物质累积速度增大,干物质累积增多,但干物质快速持续累积的时间缩短,干物质累积峰值提前.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兰州百合种球氮、磷、钾素养分吸收累积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高密度与低密度相比较,第1年枯萎期(192 d)种球磷、钾素累积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氮素累积量差异不显著(P>0.05);第2年枯萎期(533 d)种球氮、磷、钾素累积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枯萎期第2年比第1年,低密度种植种球氮、磷、钾素累积增长均高于高密度种植,种球氮、磷、钾素累积量分别增长79.11%,72.48%,21.45%,而高密度下分别增长48.34%,11.56%,-20.09%.建议旱地大田生产,兰州百合种球的合理种植密度以60万~65万株/hm2为宜.

关键词: 兰州百合 密度 旱地 干物质 养分累积 种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秸秆栽培平菇技术要点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摘要:根据试验和生产实践,从培养料配制、栽培工艺和栽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总结了玉米秸秆栽培平菇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 平菇 玉米秸秆 栽培 技术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麻籽粒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与排种试验验证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借助离散单元法优化胡麻机械化生产装备提供胡麻基本参数,该文对甘肃省普遍种植的定亚22号、陇亚10号、陇亚13号3种胡麻籽粒通过试验法测定了胡麻籽粒的基本物理参数(3个方向尺寸、质量密度、体积密度、泊松比、千粒重、含水率、弹性模量)和接触力学参数(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通过调整胡麻模型的滚动摩擦系数条件下形成的胡麻堆积角逼近胡麻实际堆积角方法,预测胡麻滚动摩擦系数。结果表明:定亚22号胡麻滚动摩擦系数为0.0415、陇亚10号为0.042 5、陇亚13号为0.042 0。探讨了胡麻堆积角形成过程中滚动摩擦系数对胡麻与底板接触数量、胡麻动能和重力势能影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滚动摩擦系数的减少,胡麻与底板的接触数量增加,胡麻种群的转动动能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减小胡麻滚动摩擦系数,其转动动能增加。通过设计的异型窝眼轮排种仿真和大田试验可知,胡麻平均穴粒数为9.5粒,标准差为1.5粒;大田试验的平均穴粒数为9粒,标准差为1粒。仿真和试验结果的穴粒数平均值的相对误差为5.26%,基本满足西北旱区胡麻播种机械设计参数优化需求。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离散元 标定 胡麻 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甘肃省马铃薯产业提升的几点建议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摘要:根据对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重新制定甘肃旱作特色马铃薯产业规划、培育专用型产品、加强种薯质量监管、延长鲜薯供应链、强化鲜薯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创建马铃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马铃薯 产业 发展 问题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斑叶螨对杂交构树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摘要:2016—2018年,观察了二斑叶螨对杂交构树的危害情况及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针对二斑叶螨的抗药性及抗药机理,提出的防治杂交构树上危害的二斑叶螨的防控措施为:早防,即早春雌成螨蛰出时地面毒杀;采用新型靶标位点杀螨剂;采用内吸型和触杀型杀螨剂混合防控等。

关键词: 杂交构树 二斑叶螨 新型靶标位点杀螨剂 危害 防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收玉米新品种五谷318选育报告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摘要:玉米新品种五谷318是甘肃五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自选系WG3253为母本、自选系WG5603为父本组配的适宜机收的玉米杂交种。2013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五谷318平均折合产量13 192.5 kg/hm~2,比对照品种金山33增产5.41%。2014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中熟组生产试验,五谷318平均折合产量13 015.5 kg/hm~2,比对照品种金山33增产1.16%。2015—2016年参加国家东北中熟春玉米机收组区域试验,五谷318 2 a平均折合产量10 069.5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8.50%。2016年参加国家东北中熟春玉米机收组生产试验,五谷318平均折合产量9 850.5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平均增产3.27%。五谷318抗逆性、抗倒性强,中抗茎腐病、灰斑病,抗穗腐病、丝黑穗病,春播出苗至收获127 d左右,株型半紧凑,茎秆韧性强,适宜机收籽粒,籽粒含粗蛋白87.7 g/kg、粗脂肪39.5 g/kg、粗淀粉749.2 g/kg、赖氨酸2.8 g/kg,容重755 g/L。2017年通过国家首批机收玉米品种审定,适宜西北、东北和华北中熟春玉米区种植。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五谷318 机收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桶混添加辛癸基葡糖苷和甲基化植物油对2种玉米田除草剂的减量效应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辛癸基葡糖苷和甲基化植物油2种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的减量效应,在陇东旱塬生态条件下,以辛癸基葡糖苷和甲基化植物油分别作为乙·莠和苯唑草酮+莠去津的喷雾助剂,田间测定2种除草剂在不同施用剂量、不同兑水量下桶混添加助剂对控草效果、玉米产量和玉米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450~675 kg·hm~(-2)兑水量下,桶混添加辛癸基葡糖苷可使40%乙·莠SE的施用量降至2 700 mL·hm~(-2),较常用量减少40%,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仍分别保持在82%以上和92%以上,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保持在60%以上,玉米产量损失可控制在5.50%以下,玉米纯收益可达到5 791.31元·hm~(-2)以上;桶混添加甲基化植物油可使"苯唑草酮+莠去津"中的30%苯唑草酮SC和90%莠去津WG的施用量分别降至60 mL·hm~(-2)和600 g·hm~(-2),较常用量分别减少69.23%和52.94%,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仍分别保持在66%以上和93%以上,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仍分别保持在80%左右和86%以上,玉米产量损失可控制在3.50%以下,玉米纯收益可达到5 885.75元·hm~(-2)以上。可见,在确保450~675 kg·hm~(-2)的兑水量下,桶混添加辛癸基葡糖苷对乙·莠和桶混添加甲基化植物油对苯唑草酮+莠去津均有明显的减量效应。

关键词: 玉米田 助剂 兑水量 除草剂 减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子鼻技术区分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不同处理方法的枸杞子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电子鼻技术区分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处理方法的枸杞子。方法利用电子鼻技术通过获得样品气味信息,对6个不同产地的18批样品,同一产地16批不同采收期样品以及3种不同处理方法的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对每个样品对各传感器的响应值进行主成分(PCA)分析。结果不同产地的枸杞子气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除甘肃省靖远县和青海德令哈两个产地区分不明显外,其余样品间区分区分明显。不同采收期样品中7月中旬之前采摘枸杞子样品在气味上差异较大,之后采摘样品气味的差异逐渐减小,两年间采收的枸杞子均显示出此趋势。3种不同干燥处理方法的枸杞子样品气味信息经PCA分析后总贡献率达到98.80%,能够区别。结论利用电子鼻技术可以有效地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处理方法的枸杞子进行区分,该方法简捷、快速,可为枸杞子的快速鉴别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枸杞子 电子鼻 不同产地 不同采收期 不同加工方法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