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在贵州的适应性研究
《草地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美国11个秋眠级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地上、地下部生长表现和9个农艺性状进行对比研究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在贵州地区生长中,受秋眠级直接影响的性状有叶长、叶宽、叶面积、越夏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0.901,0.947,0.772;与年产量、根干重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1,0.637;与茎叶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667;Dona Ana,Pierce,CUF101和UC-1887在地上、地下部生长表现较其他品种具有优势,整体适应性较好,在贵州地区适宜推广和种植的苜蓿品种秋眠级为7~10。


小叶女贞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种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JH 9816小叶女贞不同茎粗、不同切面进行扦插试验,根据根长、根系数、生根率、成苗率等因素观测比较,结果认为JH 9816小叶女贞整个枝条都可用于扦插,不同茎粗扦插苗在一定土壤温湿条件下易形成植株;不同切面扦插的根长和生长高度差异不显著,根系数差异达极显著。3个处理中J处理效果最好,前期生根较快、根系多而长。


农村土地资源纠纷:利益博弈与乡村治理——基于古村的案例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深入解读农村土地资源纠纷,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对发生在古村的土地资源纠纷的案例调查为基础展开研究。试图分析该村土地纠纷的产生、应对的全貌,并分析整个过程中的利益博弈状况,探寻各方力量在化解中的博弈过程,探究多元纠纷解决方式的构建与乡村治理运行诸问题,从而提出应对土地纠纷化解的乡村治理策略。各种力量在土地资源所涉及的利益博弈过程中利益失衡而产生纠纷,这些纠纷通过正式制度设置与非正式制度安排加以化解,促使乡村社会的管理将转向较科学的乡村治理。


绿茶叠杀后PPO和含水量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在保证绿茶品质前提下延长杀青叶贮存时间的最佳方法,通过滚筒加微波叠杀技术,采用自然、送风、低温条件下贮存杀青叶,研究绿茶叠杀后多酚氧化酶(PPO)和含水量的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摊放1 h时PPO酶活性最高可达25.0%;11 h时PPO酶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10.9%、47.0%和83.7%。贮存前期,PPO酶对绿茶品质的影响作用大,温度是影响PPO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低温摊放PPO酶活性下降最快,其成品茶品质优于送风摊放的。当PPO酶活性和含水量降到一定程度时,含水量对成品茶加工时品质影响的作用增大。表明采用叠杀法杀青不能完全钝化绿茶的PPO酶活性,送风摊放和低温摊放均能在保证绿茶品质的前提下延长杀青叶存放时间。


贵州70份玉米自交系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其杂种优势群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251个SSR标记中筛选出均匀分布在玉米基因组上的88个SSR标记,用以分析评价贵州省2000年以来47个审定品种的70份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样性。SSR标记检测的结果:88个标记共检测出466个等位基因,每个标记可检测等位基因2~18个,平均为5.31个;每个标记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为0.213~0.965,平均为0.586,这表明贵州玉米自交系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POPTREE聚类分析结果:70份自交系分为Ⅰ、Ⅱ和Ⅲ类群。Ⅰ类群含8个自交系,以瑞德和兰卡斯特等温带种质为主。Ⅱ类群有11个自交系,以PN78599、瑞德和兰卡斯特等温带种质为主。Ⅲ类群拥有51个自交系,可分为A和B 2个亚群,B亚群还可再分为B1和B2 2个次亚群,A亚群中的10个系以我国地方温带种质为主,B1次亚群中的19个系以贵州地方亚热带种质为主,B2次亚群中的22个系以泰国苏湾热带种质为主。杂种优势利用分析的结果表明,贵州近些年在玉米育种中,主要是利用贵州地方亚热带种质和泰国苏湾热带种质2个杂种优势群,这与其多态位点百分率较高有关,与其群内SSR位点的平均等位数较多有关。贵州玉米育种利用的种质类型较少,有必要加强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与创新研究。


转hrap基因马铃薯获得晚疫病抗性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 2011 CSCD
摘要:马铃薯晚疫病(Phytopthora infestans)是制约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扩大马铃薯抗病基因源,提高栽培马铃薯的抗病能力,本试验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由harpinPss引起过敏反应的甜椒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过敏反应促进蛋白hrap基因导入马铃薯品种"Burbank"中。结果表明,获得的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其阳性率为61.15%;Southern杂交有53.85%的植株表现阳性;对转化材料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导入的hrap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DNA中;从转化植株中分离hrap基因与GenBank中的hrap cDNA(GenBank:AF168415)进行DNA测序结果比较,两者的相似度达99.3%。通过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活体接种抗病性检测,转hrap基因的马铃薯获得了抗晚疫病(Phytopthora infestans)植株。
关键词: 马铃薯 hrap基因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晚疫病


影响几种芽苗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绿豆芽、赤豆芽、松柳芽、葵花芽为材料,从浸种时间、催芽温度和栽培温湿度几方面探索了最佳环境条件对芽苗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种子的最佳浸种时间为24 h,最适催芽温度为20~25℃,绿豆芽苗菜最佳栽培环境为28℃和70%~90%的空气相对湿度;赤豆种子的最佳浸种时间为30 h,最适催芽温度为20℃,赤豆芽苗菜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90%;松柳种子的最佳浸种时间为18 h,最适催芽温度为30℃,松柳芽苗菜适合在28℃和70%的空气相对湿度下栽培;向日葵种子的最佳浸种时间为18 h,最适催芽温度为25℃,温度为25℃及空气相对湿度为90%时最适合向日葵芽苗菜生长。最佳环境条件下,向日葵芽苗菜干物质含量最高且粗纤维含量最低,绿豆和赤豆芽苗菜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种类芽苗菜,绿豆芽苗菜维生素C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3个种类芽苗菜,松柳芽苗菜全N含量最高,而赤豆全P和全K含量极显著高于其种类。


夏秋甘蓝新品种黔甘6号的选育
《种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甘6号系结合贵州甘蓝育种和生产实际,利用3404、7206两个自交不亲和系配组育成的杂交新组合。2007~2008年在贵阳、水城等县(市)进行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黔甘6号比对照中甘8号早熟5~8 d,每667 m2平均增产10.4%,结球紧实,经济性状优良,适宜在贵州省的中、高海拔及其他省份相似地区栽培。


高产耐寒杂交水稻新组合奇优894
《种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奇优894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G 98 A与恢复系R 894配组而成的高产、耐寒杂交组合,于200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表现大穗大粒、分蘖力强、耐冷性强、高产稳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