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193条记录
贵州省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种子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规范贵州省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的生产,针对贵州省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种子生产基地中的实际情况,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对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种子生产的环境条件、播种、田间管理和检验、收种、清选、贮藏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定。该生产技术规程对贵州乃至西南诸省多花黑麦草种子的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贵草1号 多花黑麦草 种子 生产技术规程 贵州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预混料对提高奶牛繁殖性能及预防产后疾病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中国荷斯坦奶牛138头,研究了不同预混料对提高奶牛繁殖性能及预防产后疾病的影响。按相似配对原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结果表明,本试验研制的奶牛预混料均可提高奶牛的繁殖力并降低产后繁殖疾病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Ⅱ组极显著地缩短了奶牛产犊后初次发情时间和产后空怀天数,提高了1次配种受胎率和2次配种受胎率,降低了产后瘫痪、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和肢蹄病的发病率,显著减少了每头牛妊娠需要的输精次数;试验Ⅱ组的各项繁殖性能指标均优于试验Ⅰ组,但差异不显著;试验Ⅱ组的肢蹄病发病率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其余产后疾病指标,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均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预混料 繁殖性能 产后疾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单株农艺性状与粒重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分别来自贵州本省及中国北方且粒型、株型不同的6个杂交玉米品种及2个玉米群体为研究材料,在乳熟期基于单株对株高、穗位高、茎粗及穗位叶面积进行调查,成熟后再对其单株粒重进行调查,并分析各农艺性状对粒重的相关性及贡献大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8个玉米材料的株高、穗位高与单株粒重的相关性在不同材料间有差异,而单株茎粗及穗位叶面积与粒重间的相关性全部达到了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对单株粒重的直接作用中,以茎粗最大且在不同品种间表现稳定;其次为株高与叶面积,穗位高的直接作用依品种不同而差异很大;穗位叶面积在茎粗对粒重的间接影响中贡献最大,而茎粗在穗位叶面积、株高及穗位高对粒重的间接作用中均发挥着最大或较大的正向作用;穗位叶面积与穗位高对粒重的间接贡献都大于直接贡献。

关键词: 玉米 单株 农艺性状 粒重 相关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辅助聚合选育优质蛋白糯玉米创新性品系的初步研究

种子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前期构建的玉米三交回交群体分离世代进行了选择,并对中选7个家系进行了赖氨酸含量和糯性测定。结果表明,利用基因内的分子标记具有较高的选择效率,获得的聚合家系不仅保持了良好的糯性,还显著提高了赖氨酸含量,这对于玉米品质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opaque-2 waxy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甘薯地方种质资源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种子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是贵州省重要的旱地作物之一,长期栽培形成了丰富的甘薯种质资源。本研究对收集到的45份贵州甘薯地方品种资源进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5份贵州甘薯地方种质资源的变异系数在0.07~0.81之间,平均为0.4,表明45份贵州甘薯地方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较近,思南黄皮桔红心和石阡紫皮黄心的最大,为0.81,瓮安白皮白心和铜仁黄皮桔红心的最小,为0.07。通过ISSR分子标记明晰贵州甘薯地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以期为贵州甘薯杂交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贵州 甘薯 ISSR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茎泽兰水浸液对威宁球茎草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种子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紫茎泽兰对优良牧草威宁球茎草芦的化感作用,以期为威宁球茎草芦替代控制紫茎泽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用不同浓度的紫茎泽兰肉质根和根状茎的浸提液、粉碎液及紫茎泽兰根际土壤水浸液处理威宁球茎草芦种子,研究粉碎液及水浸提液对威宁球茎草芦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紫茎泽兰肉质根和根状茎及根际土壤水浸液对威宁球茎草芦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紫茎泽兰水浸液及所浓度粉碎液对威宁球茎草芦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紫茎泽兰根际土壤水浸液对威宁球茎草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不大,表明威宁球茎草芦可作为紫茎泽兰替代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推广种植。

关键词: 威宁球茎草芦 化感作用 发芽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海棠5A基因进化与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杨酸(SA)诱导的湖北海棠双链cDNA为模板,克隆湖北海棠5A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用邻位法构建进化树;以根、茎、叶等器官的单链cDNA为模板、以半定量及NCBI数据库相关EST分析研究其5A基因的表达特性,以探讨湖北海棠真核生物蛋白翻译起始因子5A基因序列、表达及进化的相关信息。结果表明:(1)湖北海棠5A基因编码框长度为477个核苷酸,编码159个氨基酸,其序列与部分已报道的双子叶植物一致性达91%,与单子叶植物、细菌、古细菌、藻类一致性分别为96%、55%、70%、63%。(2)蛋白的三级结构显示湖北海棠5A蛋白与拟南芥5A蛋白也十分相似;基因进化分析显示湖北海棠5A基因沿着细菌、古细菌、藻类的进化路径,最后与月季聚在同一分枝中。(3)基因表达分析表明,湖北海棠5A基因不仅在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中表达,而且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和各种胁迫条件下表达,具有组成性表达的特点。

关键词: 湖北海棠 5A基因 基因进化 基因表达

辣椒单倍体培养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辣椒花药培养、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子房培养的研究概况;对影响培养的各主要因素,如供试材料基因型、培养条件、小孢子发育、胚状体或愈伤组织的发生及植株再生等进行综述;并讨论了辣椒3种单倍体培养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方向,为开展辣椒单倍体培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辣椒 花药 小孢子 子房 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威芋3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间作条件下威芋3号的氮肥营养效应,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薯玉传统间作模式、威芋3号与芸豆新间作模式(薯豆间作)下氮素水平对威芋3号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薯豆间作显著提高威芋3号产量,比单作和薯玉间作分别增产18.9%和7.8%,并显著提高薯块粗蛋白含量,但使淀粉含量降低。在3种施氮水平中(N0,N12.8,N16),薯块粗蛋白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氮素水平与间作模式对威芋3号产量、粗蛋白、还原糖和Vc含量均有显著的交互效应。

关键词: 威芋3号 种植模式 氮素水平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黔蔗自育及引进品种的遗传基础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1 CSCD

摘要:分析了黔蔗系列品种的细胞质源、基础种质和亲缘系数。结果表明:黔蔗系列品种的细胞质源主要是路打士、春尼、班扎马新黑潭和中国种(不祥);遗传组成源主要由甘蔗属的11个热带种、2个印度种、2个割手密种和2个中国种共17个原种构成;亲缘关系中,与热带种的亲缘系数为51.65%~68.75%,与割手密的亲缘系数为9.375%~20.31%。在今后的甘蔗育种工作中,应注意扩展细胞质源,增加遗传组成源,注意父母双亲遗传组成源的互补性,引入野生或近缘种质,并注意遗传基础中野生种与热带种血缘的合理比例。

关键词: 黔蔗品种 细胞质源 基础种质 亲缘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