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早春大棚西瓜高效栽培技术
《吉林蔬菜 》 2020
摘要:早春大棚西瓜栽培与露地西瓜栽培相比,其经济效益更好,近几年发展也比较迅速,已成为西瓜的主要栽培方式之一。早春大棚西瓜栽培因其环境条件特殊,相应的管理技术要求也较高,本文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便为早春大棚西瓜的高效栽培及推广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统资源型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对策——以河南省禹州市为例
《农业工程 》 2020
摘要:以河南省禹州市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传统资源型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综合分析,为该地区的转型进行政策建议。通过分析可得,禹州市农业资源类型多、发展基础好、产业特色和优势突出,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现实基础好和发展条件优越。发展策略应重点考虑活用战略(SO)和差别化战略(ST),同时结合强化战略(WO)和防御型战略(WT),科学合理地进行发展规划。提出重视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稳定粮食基础产业,促进现代循环农业发展;建设综合性生态中药小镇,开发红薯休闲主题公园,强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综合利用农业资源,融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都市生态农业产业;构建现代新型农民技能培训体系,强化人才支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的发展策略及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几丁质酶基因家族进化及其应答病菌的表达分析(英文)
《河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黑胫病和菌核病是造成世界油菜产量下降的2种主要病害,分别由油菜茎基溃疡病菌和核盘菌引起。几丁质酶基因家族被认为是一类病害相关蛋白质,在植物抵抗病菌和非生物胁迫应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甘蓝型油菜中关于几丁质酶基因家族进化及其应答黑胫病和菌核病的表达研究尚未有报道。本研究在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中共鉴定了68个几丁质酶基因,分为5个不同的类,分布在15条染色体上。进化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中几丁质酶基因家族成员的扩张主要是由片段复制和串联重复所致。此外,利用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了甘蓝型油菜几丁质酶基因家族应答2种病菌胁迫的表达谱。结果表明,在2种病菌侵染下,几丁质酶基因家族中有一些成员的表达均被诱导,也存在一些几丁质酶基因家族成员被特异地诱导表达。由此可见,甘蓝型油菜中几丁质酶基因家族不同成员的功能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分化,在应答不同病害胁迫中发挥特异的作用。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几丁质酶基因家族 表达模式 油菜茎基溃疡病菌 核盘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MCP结合微孔、打孔保鲜袋对'富士'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富士'苹果在冷藏条件下适合的保鲜处理方式,探究了在(0±1)℃贮藏条件下,微孔、打孔保鲜袋结合小包装便携1-MCP处理(处理剂量为0.875μL/L)对'富士'苹果果实硬度、外观色泽、TSS含量、TA含量、MDA含量、POD活性和PPO活性变化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纸箱衬微孔膜包装、纸箱衬微孔膜包装+1-MCP、纸箱衬打孔膜包装、纸箱衬打孔膜包装+1-MCP处理、纸箱装未加任何包装的裸果为对照(CK).结果表明:1-MCP结合保鲜袋处理能有效延缓富士苹果果实硬度、TSS、TA的下降速度,抑制a~*值降低和b~*值升高,降低贮藏后期MDA的生成量,保持POD活性,并使之保持在较高水平,有效抑制PPO活性,延迟PPO活性高峰.其中以微孔+1-MCP处理效果最佳,贮藏225 d时,微孔保鲜袋结合1-MCP处理TA含量为0.12%,硬度为5.78 kg/cm~2,MDA含量最低,POD活性最高,PPO活性最低,分别为9.63 mmol/g、15.47 U/(min·g)和8.82 U/(min·g),且这些指标与对照均差异显著(P<0.05).因此,建议生产中采用微孔保鲜袋和小包装1-MCP处理剂的内包装.
关键词: 富士苹果 微孔保鲜袋 打孔保鲜袋 1-MCP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的水氮调控效应
《玉米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20个夏玉米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灌水和氮肥对产量性状、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灌水对产量及其构成、收获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大于品种和氮肥,氮肥对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最大.夏玉米品种在产量及其构成、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方面均存在差异,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最大.灌水处理显著增加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施用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降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综合灌水和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在总施氮量为150 kg/hm2,分别在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按75 mm灌溉量进行灌溉可获得最佳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
关键词: 夏玉米 品种 水氮调控 产量 干物质积累量 氮肥农学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麦仁冻藏期内菌相分析及优势菌的分离鉴定
《保鲜与加工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对青麦仁冻藏期间微生物进行控制,本研究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冻藏期间青麦仁的菌相进行分析,应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速冻青麦仁的优势菌株,探讨青麦仁冻藏期内菌相构成及优势微生物种类。结果表明,青麦仁冻藏期内细菌总数为3.76 lg(CFU/g),经分离纯化后得到特异性细菌菌株28株、真菌3株,菌落基本形态观察及菌落总数计数得到速冻青麦仁中优势菌群3株,经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测定可知速冻青麦仁中的3株优势菌分别为:QX-1鞘氨醇单胞菌属、QX-4微杆菌属和QX-26不动杆菌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麦仁代餐粉的配方优化
《现代食品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优化青麦仁复合代餐粉配方,采用单因素和均匀设计进行优化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青麦仁粉添加量、青麦仁粉粒度、木糖醇添加量、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添加量、柠檬酸钠添加量对代餐粉冲调特性有较大影响。均匀设计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感官评分受柠檬酸钠添加量的影响程度大于青麦仁粉粒度;润湿性受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CMC-Na添加量>青麦仁粉粒度;溶解度、分散性、水合能力受各因素影响情况符合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提取的4个主成分能解释92.72%的指标信息,达到指标降维目的;岭回归分析建立的综合得分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预测最佳工艺参数为:青麦仁粉添加量61%,小米粉与燕麦粉添加量分别为18%、12%,青麦仁粉粒度125目,木糖醇添加量8%,CMC-Na添加量0.85%,柠檬酸钠添加量0.28%,实际综合得分为1.13,均高于试验组中的最高分。本研究参数为后续青麦仁代餐粉产品推广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重组腺病毒过表达PPARγ对牛肌肉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动物肌内脂肪沉积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肌肉细胞分化、脂肪细胞分化及甘油三酯代谢等多个方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PPARγ)基因在动物的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具有核心调控作用,但是PPARγ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包装牛(Bos taurus) PPARγ基因腺病毒(Adenovirus),并分析过表达PPARγ对肌肉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将PPARγ亚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后,构建载体pAdTrackCMV-PPARγ。将线性化的pAdTrack-CMV-PPARγ载体和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1共转化至重组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J5183细胞中,在细菌中同源重组后,成功构建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1-PPARγ。将线性化的pAdEasy-1-PPARγ转入人(Homo sapiens) 293A细胞中包装并扩增PPARγ腺病毒。用PPARγ腺病毒感染牛肌肉细胞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 RT-PCR)检测脂质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PARγ腺病毒载体,包装了PPARγ腺病毒并进行2次扩增后,获得的PPARγ腺病毒滴度为2×1011空斑形成单位(plaque forming unit, PFU)/mL。使用该PPARγ腺病毒感染牛肌肉细胞,获得了90%以上的感染效率。在牛肌肉细胞中过表达PPARγ后,脂质沉积正向调控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4 (fat acid binding proteins 4, FABP4)、葡萄糖转运蛋白4 (glucose transporter 4, Glut4)和脂肪特异性磷脂酶A2 (adipose-specific phospholipase A2, AdPLA2)的表达水平分别上升至1.89、1.51和1.56倍(P≤0.05)。而脂质沉积负调控基因GATA结合蛋白2 (GATA binding protein 2,GATA2)、激素敏感脂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 HSL)、核受体亚家族2F组成员2 (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2, group F, member 2, Nr2f2)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至0.45、0.57和0.25倍(P≤0.05)。同时,PPARγ辅激活因子1α(PPARγcoactivator-1α, PGC1a)的表达水平上调至141.41倍(P≤0.01),而生肌因子5(myogenic factor 5, Myf5)的表达变化不显著。本研究成功包装了PPARγ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工具,同时证明在牛肌肉细胞中过表达PPARγ有促进肌肉细胞内脂质沉积的趋势。
关键词: 腺病毒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基因(PPARγ) 过表达 肌肉细胞 脂质沉积 q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拔节期干旱对不同玉米品种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及抗旱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0
摘要:为筛选玉米抗旱品种及探究抗旱机制。本研究以目前主推的6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拔节期进行水分中度胁迫试验,分析干旱胁迫下6个玉米品种的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发现6个玉米品种在干旱胁迫下表现出了不同的生理响应机制,6个玉米品种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均不同幅度的显著下降,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不同程度的显著升高。干旱胁迫下,尤其‘郑单988’和‘郑单6386’的MDA含量升高幅度较低,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较小,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幅度较大,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较高;相反‘郑单958’相对于‘郑单6386’和‘郑单988’,生理生化层面表现出较弱的抗旱性。结果表明拔节期‘郑单988’和‘郑单6386’的抗旱性较‘郑单958’强。本研究结果对揭示玉米耐旱机理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并可以为玉米耐旱种质筛选、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营养生长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技术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芝麻枯萎病是芝麻主要真菌病害之一,由尖孢镰刀菌芝麻专化型(FOS,Fusarium oxysporum f. sp. sesami)引起,主要在苗期和成株期发生。为精准评价营养生长时期(2对真叶~现蕾)芝麻种质对FOS菌株的抗性水平,试验分析了FOS菌液浓度、蘸根接菌时间、致病力等条件下芝麻种质枯萎病病症及病情指数变化规律,建立了营养生长期芝麻枯萎病抗性精准鉴定方法。结果表明,1×106 cfu/mL~5×106 cfu/mL浓度下,植株蘸根接菌处理1~2周即可发病;第4周样本枯萎病病情指数趋于稳定。上述方法反映不同芝麻种质营养生长期对FOS菌株的抗性水平以及不同FOS菌株的致病力。营养生长期芝麻枯萎病发生可分为0~4级共5个等级。采用上述鉴定方法对42份芝麻种质进行抗枯萎病鉴定结果显示,野生种Sesamum radiatum Thonn. ex Hornem.高抗枯萎病(DI=0),而S. angustifolium (Oliv.)Engl.高感枯萎病(DI=100)。40份栽培种资源中,高感(HS)种质比例极高(55%),抗病种质比例较低(27.5%)。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芝麻抗枯萎病遗传机理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