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施硼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摘要:以陇油10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施硼量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硼能够显著增加油菜单株角果数、单角果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单株角果数和产量随着施硼量的增加而增加,单角果粒数和千粒重会随着施硼量增多先增加后降低。油菜产量与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有显著的正相关。在和政县,当施硼量为2.10~3.15kg/hm~2时,能够获得较高产量。

关键词: 硼肥 产量 单株角果数 单角果粒数 千粒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培养料隧道发酵技术

中国蔬菜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双孢蘑菇培养料隧道发酵技术是将培养料按照配方要求精准配料,通过预湿、混料环节进入一次发酵隧道,在75~80℃条件下完成微生物发酵及焦糖化反应,然后转入二次发酵隧道,在58~60℃条件下进行巴氏杀菌杀虫,45~50℃条件下进行控温发酵,生产出的培养料理化性状稳定,利于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实践证明,采用工厂化生产的二次发酵料栽培双孢蘑菇,出菇产量可较传统发酵料栽培提高60%~12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台县小麦及玉米施肥现状调查与评价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摘要:调查了高台县新坝镇暖泉村、照中村、照一村、新沟村、下坝村等5个村2015年的小麦、玉米施肥情况.结果表明,调查样本的小麦、玉米施肥以氮素和磷素投入为主,钾肥投入量少或基本不施.调查区普遍施用的化肥品种以尿素、磷酸二铵为主,小麦田施用量分别占总施用量的61.3%和37.4%,玉米田施用量分别占总施用量的71.9%和26.1%,复合肥、硝酸铵、钾肥很少.作物生产过程中小麦仅有29%的农户追肥1次;玉米有64%的农户追施2次尿素,41%的农户追施2次磷酸二铵.小麦的氮肥、磷肥、钾肥偏生产力(PFP)均低于全国水平;玉米的氮肥、磷肥偏生产力(PFP)也低于全国水平,钾肥的偏生产力(PFP)相对较高,且高于全国水平.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施肥 调查与评价 高台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个饲用玉米品种在陇东的引种表现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摘要:在镇原县对引进的6个饲用玉米品种从全株产量、 农艺性状、 青贮后营养品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饲用玉米品种金岭1630全株产量最高,可达23.1 t/hm2,农艺性状优良,青贮后粗蛋白含量74.1 g/kg、 粗脂肪含量19.5 g/kg、 初水分含量700.3 g/kg,营养品质较高,综合表现优于其余品种,可作为陇东区域种植的首选饲用玉米品种.

关键词: 饲用玉米 产量 农艺性状 青贮品质 适应性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岷县黑裘皮羊遗传资源现状及发展建议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摘要:对岷县黑裘皮羊遗传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保种培植特色产业、产业带动资源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了岷县黑裘皮羊产业发展的建议,即政府扶持促进产业发展,畜牧管理部门加强技术指导,产业化运作扩大养殖规模。

关键词: 黑裘皮羊 遗传资源保护 产业化开发 岷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地区和尚头小麦遗传多样性及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

草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西北地区和尚头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特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特征,采用43份不同来源的和尚头小麦种质材料,在均匀分布于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150个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位点上检测遗传多样性,同时对19个农艺性状在两个试验点进行表型鉴定,并采用GLM(general linear model)模型进行分子标记与表型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9个农艺性状中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质量性状,除壳色外,其他性状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利用45对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共检测出151个等位变异,各标记等位位点变化范围为2~6,平均为3.36个,PIC(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值变异范围为0.044~0.771。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43份材料划分为8个亚群。关联分析发现11个SSR标记与农艺性状显著关联,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8.89%~24.74%,这些标记可为特色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小麦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来源葡萄霜霉菌致病力差异研究

中国果树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对不同来源的20株葡萄霜霉菌孢子囊测定结果表明,其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采自宁夏与甘肃武威的菌株孢子囊大小更接近,与其他各地菌株间差异明显,孢子囊大小与地域及原始寄主未表现明显相关,可能与菌源采集地的气候条件有关。通过离体叶盘法对来自宁夏、四川及甘肃武威、天水、兰州的不同品种上的5株葡萄霜霉菌的致病力迚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葡萄霜霉菌在同一葡萄品种上的潜育期、病情指数及品种抗感反应均存在明显差异,即不同菌株对相同寄主的致病力不同,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菌株致病力与其孢子囊大小及地域未见明显相关,而与原始寄主的抗性有关。

关键词: 葡萄霜霉菌 孢子囊 致病力 离体叶盘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溉定额对陇春30号单作及间作产量和边行效应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摘要: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在不同种植方式和灌水水平下,对单作及间作陇春30号春小麦产量和边行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低定额灌水水平下,间作春小麦比单作春小麦折合产量分别提高了33.12%、28.34%、20.96%;间作春小麦较单作春小麦边1行、边2行、边3行产量分别提高49.06%~72.57%、14.29%~29.87%、11.39%~13.41%。单作小麦在高定额灌水水平下,边1行产量比边2行、边3行分别提高了15.3%、37.8%,中定额灌水水平下,提高了17.8%、34.2%,低定额灌水水平下,提高了14.3%、17.3%。间作条件下,高定额灌水处理边1行比边2行、边3行产量提高了74.1%、20.4%,中定额灌水处理提高了53.4%、79.5%,低定额灌水处理提高了40.0%、64.7%,边行优势主要表现在间作中。间作春小麦折合产量和边行优势都优于单作春小麦的主要原因是间作春小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小穗数等的提高。

关键词: 春小麦 陇春30号 灌水量 间作 边行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戈壁设施果树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摘要:概述了果树设施产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戈壁设施果树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甘肃省戈壁设施果树产业现状及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戈壁设施果树栽培技术体系研发、制订发展规划、政府资金支持、建立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体系等建议.

关键词: 果树 戈壁 非耕地 日光温室 设施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溉定额和绿肥交互作用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灌溉定额、绿肥及其交互作用对河西绿洲灌区带田小麦、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探寻适合灌区带田的水肥管理模式。【方法】试验采用裂-裂区设计,主区处理为灌溉定额,设三个水平为4500、6000和7500 m~3/hm~2;裂区处理为绿肥,设两个水平为不种绿肥和种植绿肥;裂-裂区处理为化肥,设两个水平,为不施化肥和施用化肥,化肥处理氮、磷、钾肥料用量分别为N 525 kg/hm~2、P2O5 150 kg/hm~2、K2O 90kg/hm~2。【结果】与4500 m~3/hm~2的灌溉定额相比,6000 m~3/hm~2和7500 m~3/hm~2的灌溉定额极显著增加了小麦和玉米的籽粒产量及其收获指数,增加了小麦和玉米籽粒的氮磷钾吸收量及其养分收获指数,小麦籽粒产量形成的氮生理效率和玉米籽粒产量形成的氮磷钾生理效率;极显著降低了小麦百公斤籽粒氮需求量和玉米百公斤籽粒氮磷钾需求量。绿肥种植与否对小麦、玉米籽粒产量均没有显著影响。种植绿肥极显著降低了玉米籽粒的收获指数和钾收获指数。灌溉定额4500 m~3/hm~2与种植绿肥交互作用下,玉米磷收获指数最低;灌溉定额6000m~3/hm~2与种植绿肥交互作用下玉米磷收获指数最高。种植绿肥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百公斤籽粒氮磷钾需求量,显著降低了玉米百公斤籽粒磷钾生理效率。4500 m~3/hm~2灌溉定额下种植绿肥进一步加剧了干旱的胁迫程度,导致玉米百公斤籽粒氮、磷需求量显著增加,对钾的需求量极显著增加,磷生理效率显著下降,钾生理效率极显著下降。【结论】灌溉定额是河西绿洲灌区带田小麦玉米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籽粒氮磷钾吸收量和氮磷钾收获指数、百公斤籽粒氮磷钾需求量和氮磷钾生理效率的决定因素。亏缺灌溉定额(4500 m~3/hm~2)下,种植绿肥会降低小麦/玉米带田籽粒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在6000 m~3/hm~2的灌溉定额下,建议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玉米带田应配合种植绿肥,提高产量和肥料效益。

关键词: 产量 收获指数 养分吸收量 养分需求量 生理效率 灌漠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