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苹果SLAF图谱构建及果锈基因QTL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定位苹果果锈的QTL,鉴定果锈基因的遗传位点,以解析苹果果锈基因的分子遗传基础.以宫崎短枝富士*坂田津轻分离群体及其亲本为材料,基于SLAF-seq技术开发分子标签,并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结合3个年份的田间表型数据,采用mapqtl进行果锈基因的QTL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522 122 315 reads(110.32 Gb)的测序数据,测序平均Q30为95.07%,平均GC含量为40.11%;开发了20 440个SLAF标签,7 309 729个SNP;构建了17个连锁群,4 075个上图标记,总图距为2 235.23 cM,平均图距达0.55 cM,上图标记的完整度为99.92%.共检测到了9个果锈相关的QTL,分别分布在Chr3、Chr9、Chr11、Chr15染色体上,标记距离为0~4.9 cM,贡献率为18.0%~85.5%.其中,检测到控制果锈的Qru-9、Qru-15、Qru-3的贡献率较高,可能是控制苹果果锈的关键位点.构建了苹果SLAF遗传图谱,获得了9个与果锈相关的QTL,研究结果对于苹果果锈及其相关基因的进一步挖掘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苹果 果锈 SLAF 遗传图谱 QTL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胁迫对金银花幼苗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了探索金银花对NaCl胁迫的适应性,为其在东部滨海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采用蛭石盆栽、过量灌溉盐水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0、0.2%、0.4%、0.6%、0.8%、1.0%)NaCl胁迫对金银花幼苗生长量及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株高增长量、植株地上部鲜质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存活率起初不变,后显著下降至0;蒸腾速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气孔限制值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水分利用率变化很小;金银花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为气孔限制因素。NaCl胁迫对金银花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金银花 NaCl胁迫 幼苗生长 光合生理特性 耐盐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农药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梨和土壤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螺虫乙酯-烯醇-糖苷(S-glu)、螺虫乙酯-酮-羟基(S-keto)、螺虫乙酯-烯醇(S-enol)和螺虫乙酯-单羟基(S-mono)的残留分析方法,以及明确螺虫乙酯在梨中的残留规律,采用体积分数为1%的乙酸乙腈为提取剂,以N-丙基乙二胺(PSA)和无水硫酸镁为分散净化剂的QuEChERS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SRM)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螺虫乙酯在0.0005~0.1 mg/L范围内,S-glu在0.005~0.5 mg/L范围内,S-keto、S-enol和S-mono在0.0005~0.5 mg/L范围内各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与质谱峰面积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在0.005~0.7 mg/kg添加水平下,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10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3.3%;在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86%~102%,RSD为1.1%~3.6%。最低检测浓度(LOQ)为5μg/kg。该方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梨和土壤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检测和确证。按推荐剂量进行田间施药,当梨果成熟采收时,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中的残留量之和在0.023~0.056 mg/kg之间,低于中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0.7 mg/kg);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在0~0.015 mg/kg之间。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为12.4 d和7.1 d。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螺虫乙酯用于梨树害虫防治是安全的。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螺虫乙酯 代谢物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形势下绩效管理在农业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会计 2019

摘要: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财政对于农业科研经费投入比例的逐步增大,对农业科研项目实施绩效管理是推动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必经之路。本文分析了农业科研项目绩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业科研项目绩效管理的建议:让绩效管理立足于项目本身,以"目标管理法"科学设定绩效目标,设计符合农业科研特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最终构建起一套适合农业科研项目绩效管理的流程机制,使科研项目管理真正从过程管理转变到目标管理,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

关键词: 绩效管理 农业科研项目 流程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果类控旺施药不当易出现僵果

农药市场信息 2019

摘要:在茄果类蔬菜栽培过程中,僵果现象比较普遍,不良气候条件、辅助坐果技术使用不当,防病虫药剂混用等原因均可导致僵果现象发生。尤其进入夏季,茄果类蔬菜进入旺盛生长阶段,由于昼夜温差变小,肥水施用量过大,植株徒长现象普遍发生,菜农经常施用化学药剂进行控旺,缩节、矮化之后植株经常出现僵果现象。一、茄果类蔬菜发生僵果的原因生产上一般有以下因素容易造成茄果类蔬菜僵果现象:(1)持续低温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离小麦麦谷蛋白亚基的几个关键因素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高分子量、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是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经济快速鉴定小麦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需要不断对提取和分离这些蛋白的方法进行优化。在Singh等提出的提取分离小麦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方法的基础上,对其中涉及的单体蛋白去除、麦谷蛋白还原和烷化过程中使用的异丙醇浓度、烷化剂浓度以及烷化过程能否简化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麦谷蛋白还原时,在10%~50%的异丙醇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的异丙醇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提取效果没有差别,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在用低浓度异丙醇提取时效果较差,随异丙醇浓度提高,提取效果逐渐提高,异丙醇浓度提高到30%时,提取效果达到最高,异丙醇浓度继续提高到50%,提取效果不再提高;使用30%和50%的异丙醇,去除单体蛋白的效果相同;把烷化剂直接加到样品缓冲液中进行烷化,不同浓度(0. 6%~1. 4%)的烷化剂处理麦谷蛋白亚基的烷化效果相同,但烷化剂浓度为1. 4%时电泳背景较重。优化后的方法为:在单体蛋白去除和麦谷蛋白还原时把异丙醇浓度由原来的50%降为30%,去掉单独的烷化步骤,把0. 6%的烷化剂直接加到样品缓冲液中进行烷化。优化后的方法不但减少了试剂用量,简化了提取步骤,还提高了电泳条带强度。

关键词: 小麦 麦谷蛋白亚基 SDS-PAGE 优化 分离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贮密度及施氮量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中国奶牛 2019

摘要:本研究设置4种青贮密度和4个梯度的施氮量,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进行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分析,进而探究青贮密度及施氮量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密度在800kg/m~3时全株玉米青贮的乙酸含量最低(P<0.05);在750kg/m~3时全株玉米青贮的淀粉含量最高(P<0.05)。施氮量在300kg/hm~2和450kg/hm~2时全株玉米青贮的氨态氮占总氮比值极显著高于施氮量较低的处理(P<0.01);施氮量在450kg/hm~2时,全株玉米青贮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最高。综上所述,与青贮密度650kg/m~3相比,青贮密度为800kg/m~3的玉米青贮氨态氮和乙酸含量较低,淀粉含量较高;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全株玉米青贮的淀粉含量。

关键词: 青贮密度 施氮量 全株玉米 青贮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河北果树 2019

摘要:通过对夏黑葡萄进行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处理,探讨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夏黑葡萄的枝条、果粒生长变动情况,叶片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降低产量与品质的前提下,抽蔓期的水分胁迫不会影响葡萄的产量与品质但会明显降低夏黑的营养生长,果实转色期的水分胁迫会明显提升果实品质.

关键词: 夏黑葡萄 水分胁迫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萎缩芽胞杆菌HMB22922发酵工艺及其制剂研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萎缩芽胞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 HMB22922是一株有效防治棉铃疫病的生防细菌.为降低该菌株的生产成本和提高其制剂的适用性,本研究完善了该菌株的发酵工艺并筛选出用于可湿性粉剂加工的适宜助剂.通过对11种规模化生产所用培养基进行筛选,确定2号培养基作为初始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黄豆粉、酵母粉、玉米粉及碳酸钙是影响该菌株发酵活菌数的主效因素,最佳用量分别为13、3、30和3g/L.进一步确定发酵液初始pH值为7.0、培养温度30℃为该菌株的适宜培养条件,发酵活菌数达到2.81*10~9cfu/mL.分别以润湿时间和悬浮率为指标,筛选该菌株可湿性粉剂所需助剂,结果表明,采用粉状885增效助剂B型和SP-2836作为润湿剂和分散剂,其可湿性粉剂润湿分散性能最优,并确定2.00*10~9cfu/g萎缩芽胞杆菌HMB22922可湿性粉剂配方.该制剂防治棉铃疫病的室内评价结果表明,人工接种棉铃疫病病原菌7 d后,该制剂能显著降低棉铃疫病的病情指数,防效达52.16%.

关键词: 萎缩芽胞杆菌 培养基 发酵 剂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治马铃薯黄萎病芽胞杆菌种子处理剂的研制及应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芽胞杆菌属菌株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本研究以枯草芽胞杆菌NCD-2和解淀粉芽胞杆菌Ba-2为有效成分开展了防治马铃薯黄萎病的种子处理剂研制.通过对载体、助剂种类及其比例的优化,明确种子处理剂的配方为:载体滑石粉75%、菌株NCD-2原粉13.33%、菌株Ba-2原粉6.67%、分散剂B3.50%、润湿剂B1.50%;制备的种子处理剂外观为浅黄色粉末,无团块.该菌剂粒径D50为36.78μm,pH 6.85,贮藏后未出现结块和发粘现象,浓度介于1.5*10~9~2.0*10~9 CFU/g.作物安全性试验表明,种子处理剂用量在1~4 kg/667 m~2拌种马铃薯种薯,校正出苗率与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进一步研究以4 kg/667 m~2拌种薯块不同时间对出苗的影响,明确拌种后不宜长时间放置,以2 d内播种为宜.两年多地田间试验表明,种子处理剂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48.58%~72.82%,增产为5.52%~14.32%.综合分析表明,该菌剂能够有效防治马铃薯黄萎病发生,且增产作用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为该菌剂进一步的大面积推广示范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芽胞杆菌 种子处理剂 马铃薯黄萎病 防治效果 增产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