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鸡新城疫V_4克隆株疫苗研究与应用 Ⅱ.疫苗安全性免疫效力、免疫持续期及保存期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克隆株NDV4HB92接种鸡胚,制备5批活疫苗,经无菌检验合格后用于试验。安全试验表明:用10倍使用量含毒胚液,接种7日龄雏鸡,无不良反应;疫苗最小免疫量试验表明,用104EID500.1mL免疫18日龄易感雏鸡,14d后攻毒保护力达9/10以上;免疫持续期试验证明,用106EID50免疫18日龄易感雏鸡,有效抗体(HI≥1∶16)可持续4个月以上;保存期试验证明:湿苗-15℃保存有效期为18个月,4~8℃保存为4个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性结实和自花结实柑橘果实发育过程中IAA、ZR和GA_3含量的变化
《武汉植物学研究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单性结实的龟井温州蜜柑(以下简称龟井)和自花结实的鄂柑1号橘(以下简称鄂柑1号)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的IAA、ZR和GA3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两品种果皮IAA含量呈相似的变化趋势,均于果实增大期间出现明显高峰,但鄂柑1号的IAA高峰值显著较高;二者果皮ZR含量动态却相反,增大期间龟井果皮ZR的含量相对较高且趋上升,而鄂柑1号却趋下降;二者果皮GA3含量均于增大期间出现类似的上升过程,之后均趋下降。(2)龟井果肉IAA、ZR和GA3含量前期均较高,此后均明显下降并居较低水平;而鄂柑1号果肉IAA和GA3均于增大期间出现明显的上升且含量明显高于龟井,而ZR含量与龟井一样呈下降趋势,但ZR的含量更低。(3)鄂柑1号种子的IAA、ZR和GA3在花后72d均相对较高,之后急剧回落至相对较低的稳定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肋烟转基因育种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具有广谱抗病的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基因及抗虫半夏凝集素(Pinella Ternata Agglutinin,PTA)基因转化到烟草中,并研究了影响转化和抗性植株再生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转化和抗性植株再生的关键因素,试验所用的3个品种KY14、KY8959、TN90中,KY14转化效率最高。用于烟草转化的侵染时间以15min为宜,共培养时间以2d最佳。PCR分子检测表明,外源GO基因及PTA基因已转入到烟草KY14中。淀粉-碘化钾显色反应检测到了转基因植株产生的过氧化氢,证实GO基因已经在烟草中发挥功能。
关键词: 白肋烟 葡萄糖氧化酶基因 半夏凝集素基因 根癌农杆菌 过氧化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鄂薯5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鄂薯5号最佳栽插期为5月15日以前,最佳密度为6.0万株·hm-2。一般条件下最佳施肥组合为N115.2~143.1kg·hm2、P2O5118.4~134.6kg·hm2、K2O410.0~445.0kg·hm2。干旱条件下N234kg·hm2、P2O5147kg·hm2、K2O477kg·hm2的组配方式经济学产量最佳。抗旱栽培措施主要有适时炼苗、培育壮秧、平衡施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秸秆覆盖、减少水分蒸发量,避灾栽植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三唑·辛硫磷EC防治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三唑·辛硫磷EC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试验结果表明,20%三唑·辛硫磷EC对二化螟、三化螟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处理后25d20%三唑·辛硫磷EC每公顷300g(a.i)对二化螟、三化螟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5.12%、89.90%;水稻每公顷增产850.5kg。
关键词: 20%三唑·辛硫磷EC 水稻 二化螟 三化螟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硝酸钙和IAA对温州蜜柑果实钙含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花期、花后1周、3周、采前2周对龟井蜜柑进行Ca(NO3)2、IAA和IAA+Ca(NO3)2喷布处理,同时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各处理果实钙含量及其采后果实的主要品质,并与采后浸钙处理和完熟采收果实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各处理的果皮钙含量在花后51d和112d均有所提高,但此期整个果实钙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采收时各处理整个果实和果肉钙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2)采收时各处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均显著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单果重、果皮色差值和相对电导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糖酸比显著高于对照;3)采后30d时IAA+Ca(NO3)2喷布和采后浸钙处理果实的维生素C及完熟采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红菜薹新组合鄂红2号的选育
《湖北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鄂红2号(原代号9609×9611)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科技中心利用雄性不育系培育的杂交一代红菜薹新组合。该组合播种至始收70d左右,盛采期在90~120d。抗病性强,菜薹肥嫩无苦味,薹亮紫红色,色泽鲜艳,无蜡粉,食味微甜,品质极佳。一般每公顷产22500~34500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