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719条记录
两优932中不同串粉混杂株型的DNA指纹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05 CSCD

摘要: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快速银染检测,利用筛选到的5对SSR引物建立了两优932的6种不同串粉混杂株型的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6份材料的SSR指纹不同,5对SSR引物区分这6份材料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其中RM277的区分能力最差,在4份材料中扩增出与真杂种F1相同的带,RM287和RM302的区分能力最强,在4份材料中都扩增出与真杂种F1不同的带型。最后根据区分特异带与真杂种F1带型的难易程度,确定RM302为鉴定两优932种子纯度的首选引物。

关键词: 两优932 串粉混杂 SSR DNA指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茶园喷施专用叶面肥对春茶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以“天缘”、“万兴”、“保得”作叶面肥,以传统农家肥和常规尿素作对照,研究其对有机茶园春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喷施“天缘”、“万兴”、“保得”3种叶面肥均能使春茶茶梢提早萌动和伸展,比尿素对照提早4~8d,比农家肥对照提早10~18d;鲜叶品质及制茶品质以喷施“天缘”最好,喷施尿素次之。因此,有机茶园可在早期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定期喷施叶面肥,能促进春茶提早开园,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关键词: 有机茶园 叶面肥 春茶 儿茶素苦涩味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类MCP和CD_(59)双基因导入小鼠的整合及传代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人类MCP(膜辅因子蛋白)和CD59(终末阶段同源限制因子)两种基因采用混合注射的方法,导入521枚昆明小鼠的受精卵原核中,得到原代转CD59基因小鼠14只,CD59的整合率为18.4%;转MCP基因小鼠12只,MCP的整合率为15.7%;转CD59+MCP双基因小鼠7只,双基因整合率为9.2%;转基因效率5%。通过5只存活的G0代转双基因小鼠和非转基因小鼠的繁殖,得到F1代转MCP小鼠14只,转CD59小鼠16只,转双基因小鼠10只;F1代双基因占33.3%。

关键词: 膜辅因子蛋白MCP 终末阶段同源限制因子CD_(59) 转双基因小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柿生理落果及提高坐果率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发现,甜柿有2次生理落果高峰期,第一次在盛花期后约20d(5月下旬),第二次在盛花期后约90d(7月中下旬),后期落果数量少。同时,进行了提高甜柿坐果率试验,结果表明,云大-120、第三代喷施宝、“920”处理对提高前川次郎甜柿坐果率效果较好,均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但以云大-120对提高甜柿坐果率的效果最为显著,对果实品质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甜柿 生理落果 坐果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即食菜肴辐照保鲜初探

湖北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14个品种即食菜肴辐照杀菌保鲜效果,结果表明:①适宜辐照剂量为4~6kGy;②适宜辐照的菜肴品种为:酥皮鸭、蒸牛肉、腌菜肉丝、炒双菇;③这4种菜肴辐照后微生物指标达国家卫生标准。

关键词: 即食菜肴 辐照杀菌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笋贮藏过程中功能成分的变化研究

食品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芦笋贮藏过程中天门冬酰胺、芦丁、芦笋皂甙等功能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芦笋在贮藏初期天门冬酰胺的含量有一定增加,但随后迅速下降;芦丁和芦笋皂甙在贮藏过程中损失较大,其损失率和贮藏温度直接相关。芦笋在0~2℃贮藏20d天门冬酰胺、芦丁、芦笋皂甙等功能活性成分的保存率为67%、59.5%、60%。

关键词: 芦笋 贮藏 功能成分 变化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转HSA基因小鼠效率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无基因的序列CIT987SK-384D8(30号)和结构特异的内切酶基因hFEN1穴36号雪与HSA的cDNA(26号)进行混合注射来制备转HSA小鼠动物模型,旨在提高转HSA基因效率。结果表明:无基因的序列CIT987SK-384D8对HSA的整合基本无影响穴P>0.05雪,结构特异的内切酶基因hFEN1可以显著提高转HSA基因效率穴P<0.01雪。

关键词: 小鼠 人类血清白蛋白 内切酶基因 非编码大片段DNA 显微混合注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的细胞起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草莓品种丰香为材料,取花粉发育处于单核期的花药进行培养。培养初期花粉细胞和花药其它组织的细胞学变化连续观察结果表明,尽管培养初期少数花粉启动分裂,但分裂几次后均趋向解体。本研究的花药再生植株均起源于花丝断裂处的体细胞。采用染色体计数和DNA组分测定2种方法对43个再生株系进行了倍性鉴定,结果显示,其中39个株系为八倍体(2n=8x=56),4个株系为十六倍体(2n=16x=112),未获得与花粉染色体倍性相同的植株。

关键词: 草莓 花药培养 再生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稻瘟病菌株生理小种的测定及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菌研究是探索变异稻瘟病发生规律和确定防治策略的基础性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2002~2003年测定了53个单孢菌株致病类型,测定出湖北省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为5群27个小种,生理小种群多为籼型小种群,其中以ZA群为主,并分析了各生理小种在地区、寄主品种上的分布情况。

关键词: 稻瘟病 生理小种 湖北省 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病灵的药物动力学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采用微生物法,测定了家蚕食下蚕药“蚕病灵”后血液中的药物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经试验确定血清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动力学和单室模型特征,其关系式为:C=9.768(e-0.145t-e-0.848t);实测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与理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相关系数r=0.9142,并求出了“蚕病灵”一系列药物动力学参数。

关键词: 蚕病灵 药物动力学 微生物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