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不同施肥方式下砂姜黑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氨挥发特征及排放系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类型对于农田氨挥发影响较大,而关于砂姜黑土农田氨挥发特征及排放系数研究相对较少,不利于区域性农田土壤氨排放清单的准确评估.基于此,选取豫南典型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传统施肥(TR)、优化施肥(OPT)、再优化施肥(ZOPT)和缓控肥(HK)5种施肥处理,利用密闭海绵法,探究砂姜黑土农田不同施肥方式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土壤氨挥发特征,并尝试确定氨排放系数.结果表明:砂姜黑土传统施肥条件下冬小麦季土壤氨挥发量为11.1 kg·hm-2,夏玉米季氨挥发量为13.4 kg·hm-2,说明夏玉米季是砂姜黑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氨的高排放时期.对比不同处理的氨挥发量,发现ZOPT和HK处理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的氨挥发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其次为OPT处理,TR处理的氨挥发量最高.HK处理的氨排放系数最低,其中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分别为1.7%和1.5%,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其次为ZOPT和OPT处理,其氨排放系数冬小麦季分别为2.1%和2.6%,夏玉米季分别为2.6%和3.6%;TR处理的氨排放系数最高,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分别为3.6%和4.7%.不同施肥处理氨挥发量与施肥量的拟合结果表明,随施肥量增加,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氨挥发显示出较强的线性增长趋势,其中夏玉米季和冬小麦季的R2分别为0.934和0.931,说明该区域砂姜黑土传统施肥量的氨挥发未出现明显的激发性增长现象.本研究结果可为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和氮排放清单的估算提供依据.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施肥方式 氨挥发速率 氨挥发量 氨排放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盛花期渍水对不同耐湿性芝麻品种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盛花期渍水对不同耐湿性芝麻品种氮素吸收的影响,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2种耐湿性不同的品种郑芝13和郑98N09为材料,研究了盛花期渍水持续时长(0,12,24,36 h)对芝麻植株氮含量、氮积累量及各器官氮分配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进程推进,两品种4个处理茎秆、蒴果壳氮含量逐渐降低,而叶片氮含量逐渐增加,至出苗后40 d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降低.两品种茎秆、叶片、蒴果壳氮积累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即出苗61 d之前逐渐增加,之后逐渐下降.两品种单株氮积累量随生育期推进逐渐增加.于出苗后61,90 d,两品种W12h、W24h和W36h处理茎秆氮含量均大于CK,而叶片、蒴果壳氮含量均低于CK.于出苗后61,90 d,两品种茎秆氮积累量均表现为W12h>W24h>CK>W36h,而叶片、蒴果壳和单株氮积累量大小顺序均为CK>W12h>W24h>W36h.于成熟期,郑芝13和郑98N094个处理茎秆、叶片、蒴果壳、籽粒和单株氮积累量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各器官(郑芝13蒴果壳氮素分配比例除外)分配比例也达到显著差异.正常生长情况下(CK),郑芝13和郑98N09籽粒氮素积累量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51.29%,53.04%,其次为蒴果壳>茎秆>叶片.随渍水时长增加,两品种叶片、蒴果壳、籽粒和单株渍害指数逐渐增加.在4个器官中,渍水对两品种叶片影响最大,其次为籽粒,单株受影响最小.在渍水时长相同时,耐湿品种郑98N09各器官(茎秆除外)的渍害指数小于不耐湿品种郑芝13.综上,盛花期渍水提高了芝麻茎秆氮含量,降低了叶片和蒴果壳氮含量,降低了成熟期芝麻各器官及单株氮积累量.随渍水持续时间增加,茎秆和籽粒分配比例逐渐增加,而叶片和蒴果壳分配比例逐渐降低.受渍水影响,芝麻各器官和单株的渍害指数逐渐增大.叶片和蒴果壳的渍害指数均大于茎秆和籽粒.渍害对不同耐湿品种氮素吸收、积累分配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耐湿性品种郑98N09对氮素的吸收积累分配要优于不耐湿品种郑芝13.

关键词: 芝麻 盛花期 渍水 氮素积累与分配 渍害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20份辣椒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120份辣椒种质资源中筛选耐盐性强的品种,挖掘辣椒自身的耐盐能力.本研究在穴盘基质栽培条件下,设置质量浓度为150 mmol·L-1NaCl营养液对辣椒苗期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对12个苗期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差异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辣椒种质资源苗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0份辣椒种质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盐胁迫处理条件下变异系数均较大,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原12个农艺性状胁迫系数降维,提取出3个主成分,11个决定性指标,反映了原信息量的63.171%;利用平均隶属函数值筛选出耐盐性排名前10的品种为PC135、PC298-1-1、PC66、PC361F3、PY28、PC308、PC287、PC45、PC41-7、P295.通过聚类分析按平均隶属函数值大小分成:Ⅰ类耐盐性极强品种(34份)、Ⅱ类耐盐性强品种(50份)、Ⅲ类中耐盐性品种(18份)、Ⅵ类耐盐性弱品种(11份)、Ⅴ类耐盐性极弱品种(7份).

关键词: 辣椒 农艺性状 盐胁迫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酸二铵添加增效剂对小麦-花生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磷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增值磷肥(磷酸二铵添加增效剂)在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中的施用效果,采用2年盆栽试验,研究了磷酸二铵(DAP)添加不同增效剂(腐殖酸HA、氨基酸aa和海藻寡糖AOS)对作物产量和磷肥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AP单施处理相比,DAP添加增效剂处理的小麦平均产量显著增加(8.22%?16.57%),DAP+aa和DAP+AOS处理的小麦磷累积量显著增加(14.12%和10.59%),但DAP+AOS处理的花生平均产量和磷累积量均显著下降(14.82%和10.59%).DAP添加增效剂处理的小麦平均磷素农学效率显著增加(24.26%?48.88%),磷素累积利用率也有不同程度增加,但DAP+AOS处理的花生磷素平均农学效率和累积利用率均显著下降(42.45%和4.91%).2年小麦—花生轮作后,不施磷土壤中的磷素累积亏缺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0.99 g·pot-1和1.59 mg·kg-1;DAP处理分别为3.05 g·pot-1和3.06 mg·kg-1,DAP+aa和DAP+AOS处理土壤的有效磷含量较DAP处理下降14.34%和11.82%,但土壤磷盈余量无显著变化.施磷后平均每1 g ? pot-1的磷盈余可使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0.328 7 mg ? kg-1.本试验条件下,两种作物对DAP添加增效剂后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和DAP单施处理相比,DAP添加增效剂处理均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但DAP+AOS处理的花生产量、磷累积量、磷素平均农学效率和累积利用效率均显著下降.

关键词: 磷酸二铵 增效剂 小麦-花生轮作 产量 磷肥吸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波处理对食品风味及营养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粮食加工 2020

摘要:微波加工食品热效率高,且易于操作.与其它烹饪方式相比,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其营养成分.并且在谷物储藏及果蔬灭酶方面发挥其独特优势,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重点阐述了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工业中的应用,着重从微波烹饪的安全性方面对各类制品的营养成分变化及风味分子散失做出总结,为提高微波制品的可接受性奠定基础.

关键词: 微波 烹饪 营养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场生物安全系统要点

猪业科学 2020

摘要: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是猪场防控疾病的前提,也是最经济有效的疫病防治措施.2018年我国发生非洲猪瘟以来,疫情对我国生猪养殖业带来深刻影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该病都将是我国猪场的常态化疾病.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我国养猪业创新性地提出了系列生物安全防控技术,建立了能够有效应对疫情常态威胁的生物安全技术体系,两年多来的防控实践证明了这些生物安全防控手段的有效性.文章总结了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和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及注意事项,希望可以为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安全 风险点 非洲猪瘟 检测 疾病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追施时期后移对甜瓜产量和品质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钾肥施用时期对甜瓜产量和品质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以连栋棚内栽培的厚皮甜瓜品种"众云20"为试验材料,比较6种钾肥追施时期对甜瓜干物质量、产量、品质、钾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后54 d追施钾肥(T1和T3)可促进甜瓜生长,显著提高甜瓜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改善甜瓜品质;显著提高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同时,促进甜瓜对钾素的吸收,提高钾肥利用率、钾肥偏生产力和钾素农学效率,其产值及经济效益亦明显增加.在连栋棚加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定植后54 d追施钾肥为较适宜的追钾时期,有利于促进甜瓜生长,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甜瓜 钾肥 追肥时期 产量 品质 钾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腐殖酸与氮肥配施对豫北潮土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评价减氮配施腐殖酸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科学利用氮肥提供有效依据,2017-2019年在豫北潮土区开展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腐殖酸与不同氮肥水平配施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设置单施磷钾肥、常规施肥、单施腐殖酸3000 kg/hm2、腐殖酸3000 kg/hm2+常规施肥、腐殖酸3000 kg/hm2+常规施肥减氮15%、腐殖酸3000 kg/hm2+常规施肥减氮30%等6个处理.结果表明,腐殖酸与氮肥配施可以有效改善冬小麦的光合特性,其中,以常规施肥减氮15%配施腐殖酸(T5处理)的效果最佳.冬小麦叶片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却与之完全相反.T5处理的冬小麦叶片的SPAD值、Pn、Gs和Tr最高,而Ci最低,在整个生育期与常规施肥T2处理相比,SPAD值增加5.77%~32.19%,Pn增加12.08% ~21.66%,Gs增加8.78% ~14.97%,Tr增加10.53% ~26.98%,而Ci降低8.32% ~24.02%.因此,腐殖酸3000 kg/hm2+常规施肥减氮15%是本研究区域最佳的施肥模式,对实现农业的高质量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腐殖酸 氮肥 潮土 冬小麦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氮肥用量与配比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探究了有机无机氮肥用量与配比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生物量、烤后烟叶化学品质及氮素转化效率的影响,旨在为改善土壤生物学特性和提升连作烟田的烟叶品质提供施肥技术.试验设6个处理:T1为对照(不施氮);T2、T3、T4处理施氮量均为N 60 kg hm-2,有机氮所占比例分别为0%、25%和50%;T5和T6处理施氮量均为N 45 kg hm-2,有机氮所占比例分别为25%和50%.结果表明:各处理烟田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随烟草生育期推进先增加后降低,均于旺长期达到峰值;T4处理整个生育期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值比T1处理分别提高49.30%、45.31%、47.33%;在团棵期和旺长期,T4处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高于T3和T6处理且差异显著,而T3、T5和T6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施用有机氮(饼肥)的T3、T4、T5和T6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比T1处理(对照)依次提高了29.66%~49.54%、48.72%~73.56%、26.81%~54.71%和19.25%~60.44%,土壤微生物氮则随烤烟生育期推进而不断递减,在成熟期趋于稳定;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的T4、T6处理烤后烟叶化学品质指标更协调,产量比对照提高15.74%,产值增加37.39%,中上等烟叶比例提升了9.99%.综上,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能有效改善烟田土壤生物学特性,提升烟叶品质.

关键词: 烤烟 饼肥 氮素 有机无机配施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豫东地区葡萄酸腐病规范化防控技术

果农之友 202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