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不同花生品种秸秆与籽仁营养成分综合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生是一种经济效益高的大田作物,为综合利用花生秸秆和籽仁的营养价值提高经济效益等,本研究以26个花生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析秸秆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指标,利用SPSS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营养价值评价;同时,用近红外分析仪测定了其籽仁的脂肪、蛋白质、油酸、亚油酸等营养指标,采用Topsis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排序。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秸秆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商花26号、冀545、冀5059、远杂9102、豫花90号综合营养价值较高;多数品种间籽仁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则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豫花102号蛋白质含量最高,冀5059脂肪含量最高,冀农G99油酸含量最高、亚油酸含量最低;若兼顾秸秆和籽仁的营养成分含量,综合价值由高及低的10个品种依次为冀农G99、开农310、商花26号、豫花93号、远杂9102、冀545、濮花56、濮花52号、豫花89号、郑农花19号,它们可作为仁秆两用型花生品种的首选。

关键词: 花生 秸秆 籽仁 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粪堆肥替代20%化肥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20

摘要:研究了不同牛粪堆肥A(牛粪+小麦秸秆+发酵腐熟剂+除臭剂)、B(牛粪+小麦秸秆+除臭剂)、C(牛粪+发酵腐熟剂+除臭剂)、D(牛粪+除臭剂)在6 000(JZ2)、9 000(JZ3)kg/hm~2这2个施用水平下替代20%化肥后对小麦季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单施化肥(JZ0-CK)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牛粪堆肥替代20%全量化肥对小麦出苗有一定影响,但是能增加拔节期群体数,与单施化肥处理在成熟期相比,群体穗数差异不显著;小麦穗长、穗粒数增加.在6 000、9 000 kg/hm~2施用水平时,牛粪堆肥A、B、C均能增加小麦产量,产量大小依次为JZ3-A(11 057.2 kg/hm~2)>JZ2-C(10 842.1 kg/hm~2)>JZ3-B(10 425.2 kg/hm~2)>JZ2-B(10 035.0 kg/hm~2)>JZ3-C(9 863.3 kg/hm~2)>JZ2-A(9 758.2 kg/hm~2)>JZ0-CK(9 708.2 kg/hm~2)>JZ2-D(9 648.2 kg/hm~2)>JZ3-D(9 076.2 kg/hm~2);与JZ0-CK处理相比,纯收益在6 000 kg/hm~2施用水平时,牛粪堆肥B(JZ2-B,13 968.8元/hm~2)、C(JZ2-C,15 841.2元/hm~2)分别多增收423.8、2 296.2元/hm~2,在9 000 kg/hm~2施用水平时,牛粪堆肥A(JZ3-A,15 980.3元/hm~2)、B(JZ3-B,14 514.1元/hm~2)分别较JZ0-CK多增收2 435.3、969.1元/hm~2;牛粪堆肥A(JZ3-A,2.65)、C(JZ2-C,2.70)产投比均优于JZ0-CK(2.51).

关键词: 牛粪堆肥 替代化肥 小麦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减施对玉米机收品种产量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肥的过量施用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为探索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产上氮肥的投入量,以该地区20个玉米机收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两个试验点设置0 kg N·hm~(-2)(不施氮,N0)、120 kg N·hm~(-2)(较正常施氮量减少1/2,N1)、160 kg N·hm~(-2)(减氮1/3,N2)、200 kg N·hm~(-2)(减氮1/6,N3)和240 kg N·hm~(-2)(正常施氮量,N4)共5个施氮处理,研究了各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产量和生物量分配的差异以及产量和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N4相比,N3和N2下产量未有显著下降,品种WY178和WK518表现为高产。河南郸城点,N2、N3和N4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明显,平均较N0产量提高18.0%,WY178在N0、N2和N4处理下均表现为高产。陕西户县点,N3和N4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明显,平均较N0增加13.3%,品种DH528和WK518在N0、N2和N4处理下均表现为高产。随施氮量增加,河南郸城点玉米地上部总生物量呈先增后降趋势,在N2下达最高,为19.12 t·hm~(-2);而陕西户县点的生物量无显著变化,平均为19.64 t·hm~(-2)。各机收品种的总生物量在河南郸城点以WY178和WK518最高,二者无显著差异,陕西户县点以WK518最高,为22.18 t·hm~(-2);各机收品种间的生物量差异主要来源于籽粒和茎等器官,相对于其他品种,WK518籽粒和XD724茎重较高,平均分别为10.61和5.48 t·hm~(-2)。施氮量与产量、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总生物量和产量间的回归方程达显著水平。因此,黄淮海地区使用WK518和WY178等高产品种,采取减施氮肥1/6~1/3(施氮量在160~200 kg N·hm~(-2))等措施能够保证玉米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 氮肥减施 机收品种 产量 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及调控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饱和脂肪酸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类重要代谢物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对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不饱和脂肪酸也是人类必须的一类营养物质,对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和调控机制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质体和内质网,由一系列编码基因控制,并受到外在环境胁迫及发育的调控。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和调控机制相关的一些研究进展,解析了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一些关键基因,以期为将来利用相关基因进行种质创新,从而实现改良食用油品质或提升植物的抗性育种提供思路和实践。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 基因调控 分子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氮肥减施下夏玉米的合理群体构建,以黄淮海区域主栽夏玉米品种郑单1002为材料,在漯河市临颍县和驻马店市遂平县2个地点进行了不同密植条件下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以及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和吸收利用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以及氮素转运和吸收均受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显著影响;密植有利于提高夏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促进植株氮素积累,提高氮素转运量和氮肥吸收、利用效率,但对于氮素转运效率和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不利;增加施氮量提高了夏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氮素转运量,但降低了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密植在增产(5.18%~14.15%)的同时使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6.65%~17.33%;较高的施氮量获得高产,但降低了氮肥偏生产力.综合考虑,遂平和临颍试验点夏玉米在67500株/hm2密植条件下,氮肥减施20%即施氮180 kg/hm2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兼具较高的氮肥偏生产力;而在高密植75000株/hm2条件下,根据地力水平适宜采取的施氮量为180~225 kg/hm2.

关键词: 夏玉米 施氮量 种植密度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褪黑素对雄性动物生殖机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褪黑素在动物体内普遍存在,广泛参与机体的众多生理过程,在雄性动物生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综述了褪黑素分子结构及其作用特点,褪黑素在雄性动物生殖机能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旨在为畜牧生产实践中褪黑素的广泛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褪黑素 雄性动物 生殖机能 生物学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贪夜蛾与玉米灌浆期3种常见夜蛾科害虫的形态特征比较

植物保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全球预警的一种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2019年1月入侵我国,目前已扩散蔓延至我国24个省份。田间调查发现,在玉米灌浆期,草地贪夜蛾与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劳氏黏虫Leucania loreyi(Duponchel)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等夜蛾科害虫常常混合发生,且形态相近,容易混淆,给调查和测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本文详细描述了草地贪夜蛾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比较了其与黏虫、劳氏黏虫和棉铃虫4个虫态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别,以期为玉米灌浆期草地贪夜蛾的准确鉴别和田间调查提供依据,并为其精准测报奠定基础。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黏虫 劳氏黏虫 棉铃虫 形态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玉米杂交种九和玉1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生物灾害科学 2020

摘要:九和玉1号于2017年通过陕西省夏玉米区机收组审定,在2018年分别通过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省的引种认定,在2019年被推荐进入黄淮海夏玉米区国家机收组生产试验,表现优异,有望通过国家的审定。九和玉1号是以PPC12为母本,以ZDK26为父本,于2010年组配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具有高产、稳产、适应广、抗逆性强、绿色抗虫、抗病、抗倒、耐高温、耐干旱、耐密、早熟、脱水快、易机收的优良性状。为了九和玉1号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化玉米产业生产,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亲本特性、品种特性、制种技术、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为玉米产业生产提供技术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新型玉米品种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垄作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2004—2014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降水年型垄作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旱作区高效农耕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处理相比,垄作覆盖有利于提高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而对于冬小麦和夏玉米穗数的提高效果不明显;不同降水年型垄作覆盖处理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旱地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平均增产达17.0%;对冬小麦而言,长期垄作覆盖处理较传统耕作处理平均增产7.4%,增产效果表现为欠水年>平水年>丰水年,极端干旱的年份垄作覆盖则表现出明显的减产效应,减产幅度为8.9%;不同降水年型垄作覆盖处理夏玉米产量均极显著高于传统耕作处理,平均增产24.4%。不同降水年型垄作覆盖处理冬小麦、夏玉米及周年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4.8、23.7、19.6 kg/(hm~2·mm),较传统耕作处理极显著提高了6.99%、32.82%、22.2%。综上,长期定位垄作覆盖在不同降水年型下对夏玉米的增产效果优于冬小麦。

关键词: 长期垄作覆盖 旱地 冬小麦 夏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疫霉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中国烟草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试验以羟基萘酚蓝(HNB)为指示剂,以烟草疫霉菌特异的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为目的 DNA片段,应用LAMP设计软件设计4条引物,通过优化LAMP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的LAMP检测方法,并对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实际应用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烟草疫霉菌LAMP反应体系具有较好特异性且灵敏度较高。特异性检测只有烟草疫霉菌株LAMP产物为阳性(蓝色),且电泳结果能够产生梯形条带;灵敏度验证在DNA水平上可达到100 fg,是普通PCR检测方法的1000倍。对田间疑似黑胫病病株及其根际土样提取的DNA进行LAMP检测,各有3份样本为阳性,且病株检测结果与组织分离法对烟草疫霉的检测结果相一致;接种2 d后,病害症状还不明显的烟株中即可检测到烟草疫霉菌。本研究建立的烟草疫霉LAMP检测体系,可快速、简捷地检测到病株及其携带土壤中的烟草疫霉菌。

关键词: 烟草疫霉菌 烟草黑胫病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羟基萘酚蓝(HN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