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芪多糖对鸡免疫禽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探究黄芪多糖(APS)对禽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的免疫调节作用,以期发掘黄芪多糖用作疫苗佐剂的应用潜力。将120只14日龄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蛋鸡,分别设置为APS+H120联合免疫组、H120疫苗组以及PBS阴性对照组。各组蛋鸡共进行3次免疫,每次间隔2周,每次鼻腔接种100 μL/只。最后一次免疫14 d后经鼻腔攻毒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观察鸡的临床症状,检测肺脏和肝脏载毒量。结果显示,与H120疫苗组相比,APS+H120疫苗联合免疫能够诱导14日龄蛋鸡产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 (IgG)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有效保护蛋鸡抵抗同种异源毒株的攻击,蛋鸡存活率为100%。攻毒后APS+H120组蛋鸡未出现禽传染性支气管炎典型临床症状,蛋鸡生产性能未受到影响。研究表明,APS对禽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 H120弱毒疫苗 黄芪多糖 蛋鸡 免疫 生长性能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绵羊品种改良状况的概述
《中国畜禽种业 》 2024
摘要:该文对我国清朝末年至1949年的50余年间的东北地区、新疆和山西等地的绵羊改良工作进行了梳理,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前,利用引入国外细毛羊和半细毛羊品种与蒙古羊、哈萨克羊等地方品种进行杂交的绵羊品种改良工作进程及取得的成效。在总结出了新中国成立前绵羊改良取得的成果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为当代绵羊遗传改良工作借鉴运用的方法与策略。


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ZmSh2基因创制超甜玉米新种质
《玉米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玉米ZmSh2基因,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基因编辑载体pBUE411-ZmSh2,以玉米C01未成熟的幼胚组织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目的基因转入到玉米幼胚中,以草铵膦为选择剂进行筛选获得ZmSh2基因编辑的突变体株系。通过表型观察发现,编辑的纯合突变体材料明显比对照玉米自交系C01褶皱,使用手持式糖度仪检测突变体植株的甜度可达到25%。结果表明,利用CRISPR-Cas9技术能够创制出超甜玉米新种质材料,为CRISPR-Cas9介导玉米其他性状定向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玉米 CRISPR-Cas9技术 ZmSh2基因 遗传转化


净能体系和代谢能体系配制的日粮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能量体系配制的日粮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330只1日龄白羽肉鸡公雏,随机分为2组,即代谢体系日粮组和净能体系日粮组(以下简称代谢能体系和净能体系),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3只鸡。预试期为8 d,正试期从9日龄开始,38日龄试验结束。结果表明:9~21、22~38、9~38日龄,2种能量体系组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在9~38日龄,与代谢能体系相比,净能体系组的肉鸡耗料增重比降低0.024(P=0.08),每千克增重能量摄入量比代谢能体系组低0.494MJ/kg(P<0.05),增重饲料成本较代谢能体系组降低0.123元/kg(P<0.05);净能体系组肉鸡屠宰率和全净膛率高于代谢能体系(P<0.05),其他屠宰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代谢能体系组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以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活性与净能体系组差异不显著,净能体系有提高血清α-淀粉酶活性的趋势(P<0.1)。由此可见,与代谢能体系相比,使用净能体系配制日粮不仅对肉鸡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有降低耗料增重比的趋势,还能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屠宰率和全净膛率。
关键词: 代谢能体系 净能体系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肉鸡


特用大豆新品种吉育116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种子科技 》 2024
摘要:特用大豆吉育116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6年以吉林小粒6号为母本、吉育10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粒型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平均百粒重7.7 g,蛋白质41.4%,脂肪18.2%,适合生产芽豆、纳豆,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人工接种抗性鉴定表明对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3号株系均中抗,中抗大豆灰斑病。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508.8 kg/hm~2,较对照增产5.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724.9 kg/hm~2,较对照增产10.6%。于2020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适于在吉林省东部早熟区有效积温≥2 200℃以上地区种植推广。


繁殖新技术在绵羊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现代畜牧科技 》 2024
摘要:绵羊属于季节性发情动物,全年大多数时间为乏情期。随着绵羊产业的不断推进,羊繁殖率低、群体遗传改良进程缓慢、发情不集中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养羊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能够提高绵羊繁殖效率的同期发情及人工输精技术日益受到规模化养殖场的重视。该文详细阐述同期发情、人工授精及腹腔镜输精技术的定义、操作方法和技术流程、技术的优缺点、影响技术的因素以及应用前景的展望,以期为养殖场户和农牧民提供相关技术支持,解决绵羊的繁殖局限,降低生产管理难度,提高养羊经济效益,促进绵羊养殖业发展。


固定化脱氮菌及COD降解菌协同作用对养殖污水处理效果的分析
《东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从猪场污水中分离、筛选和鉴定的异养硝化细菌(Acinetobacter bereziniae Zhi77),通过氯化钙(CaCl2)和海藻酸钠(C6H7NaO6)固定后,获得固定化硝化细菌,分析培养温度、菌株添加量和菌株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固定化菌株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硝化细菌在30℃,菌株添加量2 mL,反应培养时间12 d条件下,氨氮去除率达到95.73%,总氮去除率达到80.43%。在COD降解菌和固定化异养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下,投加微生物且曝气的处理组,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总氮(TN)、悬浮物(SS)和总磷(TP)去除率明显升高,分别达到87.90%、96.08%、94.50%、82.70%和23.64%。猪场污水中各项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该研究结果在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大豆膳食纤维对小麦粉面条品质特性及血糖生成指数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小麦粉面条的品质,本研究将不同比例(0%、2%、4%、6%、8%)的大豆膳食纤维添加到小麦粉面条中,测定其拉伸特性、蒸煮特性以及血糖生成指数(GI)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膳食纤维添加量的增加,面条的拉伸性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蒸煮特性方面,吸水率、膨胀率、断条率随着大豆膳食纤维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蒸煮损失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拉伸性能、蒸煮特性来看,添加量以不高于4%较为合适.另外,添加大豆膳食纤维能抑制淀粉的水解,降低面条的GI值.


我国肉牛种业的发展现状与创新构想
《中国牛业科学 》 2024
摘要:作者立足于我国肉牛种业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对影响我国肉牛种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详细剖析,提出了我国肉牛种业发展的创新构想与突破路径,有望引导我国肉牛种业进入快车道,加速迈向联合育种的新时期,打破种源+牛肉"双重垄断",实现肉牛种业由自主到主导的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