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EMS处理时间对大豆诱变后代主要品质含量变化影响分析
《大豆科技 》 2024
摘要:为探究不同EMS处理时间对大豆诱变后代主要品质含量变化的影响,文章利用0.5%EMS溶液处理大豆高蛋白品系公交1057-1,分别浸泡4、7和10 h(清水冲洗处理为对照),对播种后获得的连续4代诱变后代主要品质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较,经EMS处理后的植株成活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其中,经EMS-4处理后的植株成活率最高,为43.5%;经EMS-10处理后的植株成活率最低,仅为16.0%。不同EMS处理时间对大豆诱变后代的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对脂肪含量影响不明显。其中经EMS-4处理的诱变后代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3组处理;经EMS-4处理后的M2代蛋白质含量发生显著分离,并出现超亲个体,脂肪含量变化不显著。
关键词: 甲基磺酸乙酯(EMS) 大豆 蛋白质含量 脂肪含量


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灭草松及其代谢产物残留
《农药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建立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灭草松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土壤样品经含0.5%乙酸的乙腈超声辅助提取,7.5 mg GCB、25 mg PSA、150 mg无水硫酸镁混合净化材料净化,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酸水溶液(甲酸为0.1%)-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负离子模式(ESI-)电离扫描,基质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灭草松及其代谢产物在0.1~200μg/L范围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3~2.0μg/kg,定量限(S/N=10)为1.0~7.0μg/kg,加标回收率为90.1%~104.4%,相对标准偏差为1.94%~6.56%。[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土壤中灭草松及其代谢产物6-羟基灭草松和8-羟基灭草松残留量的同时检测。
关键词: 分散固相萃取净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土壤 灭草松 6-羟基灭草松 8-羟基灭草松


中早熟大豆新品种吉育337的选育
《大豆科技 》 2024
摘要:吉育337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2011年以公交05103-1为母本,公交06124-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中早熟大豆新品种。2019—202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 203.5 kg/hm~2,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6.3%。2021年参加吉林省大豆中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 537.4 kg/hm~2,较对照品种吉育303增产2.1%。该品种平均籽粒粗蛋白质含量为39.77%,平均粗脂肪含量为19.67%,适宜吉林省大豆中早熟东部地区种植。2022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220004。


寒地杏种质资源果实性状评价及优异鲜食资源筛选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29份寒地杏种质资源为试材,测定果实23个质量性状和6个数量性状并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为深入了解寒地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挖掘和高效利用杏资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9份资源数量性状中果实硬度和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68.35%和40.32%,单果质量和核鲜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273 2~1.673 1,果形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673 1,风味和果实颜色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04 9和1.191 9,说明杏资源表型多样性较为丰富;主成分分析表明前8个主成分能代表23个描述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7.789%;筛选出6份优异鲜食杏资源,分别为‘丹麦黄杏’‘双山杏’‘桦甸杏’‘白杏1’‘九台晚杏’‘桦甸红杏’。


复方中药添加剂对新吉林黑猪生产性能、肉品质、免疫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药添加剂对新吉林黑猪生产性能、肉品质、免疫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体重(75.68±3.28)kg、约 4 月龄的新吉林黑猪育肥猪 40 头,随机分为 2 组,每组 5 个重复,每个重复4 头黑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日粮基础上添加 0.5%复方中草药(由黄芪、人参须、党参、山楂、陈皮和红枣配制而成),饲喂体重达到 115 kg时屠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新吉林黑猪平均日增重增加、耗料增重比降低(P<0.05),胴体斜长、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增加(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球蛋白A水平升高(P<0.05),肉色红色度加深、肌肉剪切力下降和肌内脂肪含量升高(P<0.05).由此可见,由黄芪、人参须、党参、山楂、陈皮和红枣所配制而成的复方中药添加剂,能够提高新吉林黑猪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增强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改善肉色和嫩度.
关键词: 新吉林黑猪 生产性能 肉品质 免疫性能 抗氧化性能


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的高粱品种识别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24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粱是酿造白酒的重要原料,高粱内的成分对白酒中微量成分含量和品质十分重要,并且高粱品质影响着白酒的质量和风味,因此,无损快速鉴别高粱品种对于提高白酒质量是个迫切需要的重要问题。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高粱品种进行分类鉴别,通过高光谱成像技术,获取了10个品种高粱的高光谱谱线以及图像纹理数据。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并用连续投影算法(SPA)筛选出62个特征波段,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高粱的4种纹理特征,分别以高光谱数据和光谱-图像数据融合,采用PLS-DA、 SVM、 ELM和RF等4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对10个高粱品种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高光谱经MSC预处理后,用SPA降维提取的高光谱特征波段可以代表全光谱的数据信息,提高了PLS-DA模型识别高粱品种的稳定性。10个品种高梁的分类准确度从67.58%提高到93.85%,识别精度提升了27%。高光谱数据与图像纹理特征数据融合后,PLS-DA基于模型全光谱和特征谱段的高粱品种分类识别精度分别提升到96.47%和97.16%,相比于单一的高光谱数据更适用于高粱品种分类识别。相比于SVM、 ELM和RF三种分类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结果,PLS-DA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的高粱品种分类识别精度最好。研究证明了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在高粱品种鉴别中的有效性,可实现快速精确的高粱品质检测。


低聚异麦芽糖糖化转苷工艺的优化及成分分析
《中国食品添加剂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玉米面挤压液化后的液化液为原料,使用真菌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转苷酶完成共同糖化转苷过程。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运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探讨真菌α-淀粉酶加量、α-葡萄糖转苷酶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与低聚异麦芽糖(IMO)含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低聚异麦糖共同糖化转苷的最佳工艺是:真菌α-淀粉酶加量35 U/g,α-葡萄糖转苷酶加量128 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8 h,在此条件下进行共同糖化转苷,玉米面的糖化转苷糖液IMO含量可达57.94%。研究为以玉米面为原料高效生产低聚异麦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玉米面 糖化转苷 真菌α-淀粉酶 α-葡萄糖转苷酶 低聚异麦芽糖


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与小尾寒羊和乌珠穆羊的杂交效果分析
《草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是我国自主培育的肉毛兼用型绵羊新品种,探究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改良地方品种的生产性能,将对揭示该品种的种质特性和在肉羊主产区的示范推广提供充足的试验依据。在同一饲养条件下分别以乾华肉用美利奴羊和杜泊羊为父本,分别与小尾寒羊和乌珠穆沁羊两个地方品种进行杂交,对同龄后代的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和羊肉品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与两个地方品种的杂交后代从生长速度来看,均显著优于其他组合的杂交后代(P <0.05);从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来看,6月龄和12月龄优于其他组合的同龄杂交羊(P <0.05);从羊肉剪切力和肌纤维直径来看,6月龄和12月龄显著低于杜泊与两个品种杂交后代(P <0.05)。综合比较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乾华肉用美利羊与小尾寒羊的F1代优于与乌珠穆沁羊的F1代。分析饲养改良后代的经济收益发现,乾华肉用美利羊改良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的后代分别较母本品种每只增加经济收益133.2~487.49元,较杜泊羊与两个地方品种杂交后代每只均增加100元以上。综上所述,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改良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等本地羊的效果良好,是发展肉羊产业的优良种源,可作为商品肉羊生产的父本品种而广泛利用。
关键词: 生长发育 屠宰性能 肉品质 杂交效果 乾华肉用美利奴羊


不同培养料配方栽培大球盖菇的营养成分比较
《食用菌 》 2024
摘要:目的:围绕不同秸秆料栽培大球盖菇,开展培养料配方筛选试验,为大球盖菇的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6个大球盖菇培养料配方,比较分析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1)配方3子实体蛋白质含量最高,配方6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2)配方3钾元素含量最高,配方2和配方3磷含量较高;(3)配方2总糖最高,配方4食用菌多糖、还原糖最高;(4)子实体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差异,配方4粗纤维最高;(5)配方1总黄酮含量最高。结论:配方2、配方4可作为适宜培养料配方进行推广应用。

